APP下载

论文化教学在英语习语学习中的作用

2014-01-10王巧平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习语英汉学习者

侯 杰,王巧平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论文化教学在英语习语学习中的作用

侯 杰,王巧平

(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由于习语文化内涵丰富,如何学好英语习语对我国很多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个难题。调研我国英语学习者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的情况并总结其主要原因后发现,加强文化教学对解决英语习语学习难题很有帮助。针对调研中总结出的原因,探讨在英语习语学习中如何充分发挥文化教学的作用,这对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习语学习问题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重要意义。

文化教学;英语习语;文化内涵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英语学习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在学会符合语法规范的英语后,很多英语学习者发现在与外国人交流时,想用英语表达一些包含文化因素的信息仍困难重重。在涉及习语时,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我国英语学习者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并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遭遇语用失误和交际失败的情况经常发生。显然,英语习语学习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而言是个难题。而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精华,很好地掌握和应用它们既是学习者英语水平高的体现,也是保证顺畅的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条件之一。在2013年4月至5月期间,笔者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对我校(天津科技大学)2012级和2013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习语学习情况作了调查研究。归纳总结调研所获材料后得知,英语文化知识欠缺和母语文化的干扰是造成我国很多英语学习者难以掌握英语习语的主要原因。可见,加强文化教学对促进英语习语学习作用重大。本研究将在弄清我国英语学习者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的主要原因基础上,探索在英语习语学习中如何充分发挥文化教学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地解决我国英语学习者的习语学习难题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我国有很多学者研究过英语习语学习问题。杨自俭、栾雪梅,郁福敏、郭珊琏,蒋磊等学者曾对英汉习语做过对比研究[13];平洪、张国扬从文化的角度探讨过英语习语的起源与发展[4];唐德根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对英汉习语的理解和应用方面的困难进行过分析[5];骆世平对英语习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过研究[6];张镇华对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和语用方面进行过分析和研究[7]。纵观我国学者的研究,大多针对英语习语自身特点、文化内涵或者英汉对比等方面,侧重于结构和语意层面,只有少数从文化内涵和语用两方面研究习语学习。对文化教学在英语习语学习中的作用的研究相对不足,在此领域做进一步研究很有必要。

二、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情况分析

为了便于研究,先要界定英语习语。本研究采用骆世平对英语习语的定义: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意义的简单相加[6]。这是个广义的定义,不但包含约定俗成的英语短语,而且涵盖意义稳定的英语短句,囊括了英语中的固定短语、典故、俚语、谚语等。由定义可知,习语在结构和意义上有与其它词语不同的特征;这使英语习语学习成为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的现象在我国英语学习者中很常见。为了弄清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我校(天津科技大学)一些学生作问卷调查、以交谈形式实际考察以及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等途径获取了一些大学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生活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用英语习语的实际语料。仔细研读分析所获语料后,归纳整理出其中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的一些典型实例如下:

(一)不知道某表达式是英语习语,望文生义

由于习语语义具有两重性,当英语学习者不知道某一表达式是英语习语时,往往会从字面上理解它。比如,很多学生把talk turkey按字面理解为“谈论火鸡”,其实它是个习语,源于这个典故:传说北美殖民统治时期,有一次一个白人和一个印第安人去打猎,一天仅猎获一只火鸡和一只鹧鸪。白人想要火鸡,就说:“如果你要火鸡,我就拿鹧鸪,如果你要鹧鸪,我就拿火鸡。”印第安人一听就明白了,他针锋相对地说:“你一直在讲火鸡,现在让我也讲讲火鸡吧!”后来talk turkey就演变成习语,表达“打开窗户说亮话,坦诚地说话”之意。此类字面易懂其实却有深层文化内涵的英语习语很容易让人因为望文生义而误解。

(二)对英语习语一知半解,将其等同于与之貌合神离的汉语习语

有的英语学习者对某些英语习语意义有所了解但不知其文化内涵,受母语文化的负面影响会将其与貌合神离的汉语成语等同。例如,有的学生把bark at the moon与“蜀犬吠日”等同,从表达形式上看似乎很合适,但查证一下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貌合神离:前者源于莎士比亚作品《尤利乌斯·恺撒》中的一句话“I had rather be a dog,and bay the moon,than such a Roman.”(我宁愿做一只向月亮狂吠的狗,也不愿做这样一个罗马人),可见该习语表达“白费气力,徒劳”之意;而后者相关典故源自唐代诗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诗道书》,其中提到蜀地多雨,狗很少见到太阳,所以见到日出就叫个不停,可见“蜀犬吠日”用来比喻少见多怪的人。很多学生也易混淆这些英汉习语(括号中是学生们常误将其与该英语习语混淆的汉语成语):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令人毛骨悚然(怒发冲冠),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格格不入,互不协调(旧瓶装新酒),move haven and earth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翻天覆地),sing a different tune改变想法(唱对台戏)。此类与汉语成语貌合神离的英语习语造成误解或误用的频率很高。

(三)不了解英语习语情感内涵或来源,应用时弄错其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有的学生不了解某些英语习语的情感内涵,将贬义习语用作中性或褒义习语,或将褒义习语用作贬义习语。例如,有个学生把kick the bucket用在这样的语境中:“Unfortunately,the wounded hero kicked the bucket soon.”能看出该同学对kick the bucket的意思有所了解,知道它表达“死掉”之意,但对其感情色彩却不甚了解。其实kick the bucket是个形象的俚语,据说源于十六世纪,当时常用绞刑处死犯人。行刑时犯人站在桶上,脖子套上绞索,然后踢掉桶子,绞索就会拉紧吊死犯人。后来该说法就演变成带有戏谑口吻的习语表示死亡。可见kick the bucket这个说法对死者是不太尊重的,有贬义色彩,用于指英雄死亡很不合适。有的学生不了解某些英语习语的来源,不清楚其语体色彩,将它们用错场合。比如,screw around(鬼混)、fool around(吊儿郎当)等是罪犯常用的俚语,有的同学在与留学生交往中谈及同学的行为时使用它们,造成了误会。俚语有高雅低俗之分,用俚语时必须注意场合是否恰当,不然只会弄巧成拙。非母语英语学习者应常用普通体、中性体英语习语,要慎用俚语体英语习语。

(四)不知一些英语习语具有地域局限性,不能针对交流对象恰当选用

一些学生不知道某些英语习语的地域局限性(如,有的仅用于美国英语,有的仅用于英国英语),有时在交际中混用它们。美国习语与美国文化联系紧密,像not worth a dime(不值钱),nickel and dime someone(向某人收取许多小钱)这类与美元一角钱银币dime相关的习语,以及be off base(大错特错),touch all the bases(面面俱到)这类与美国人喜爱的棒球(baseball)相关的英语习语只流行于美国英语中。同样英国习语与英国文化紧密相连,如a pretty penny(一大笔款子),spend a penny(上厕所)等与英国传统的货币penny相关的习语常仅用于英国英语中;习语“It’s not cricket.”(这不公平。)源自盛行于英国的板球(cricket),也仅在英国英语中流行。有的学生不知道这些,在与英国朋友交谈时使用仅用于美国的英语习语,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使用仅用于英国的英语习语,引起了尴尬和交际失败。

(五)不知英汉文化差异,误解或误用一些交际中常用的英语习语

调查中让学生写出与汉语中“吃了吗?”相对应的英语习语时,多数同学直接将其翻译为“Have you eaten?”。可见我国很多英语学习者对英汉文化差异了解很少,没有真正掌握英语中用来打招呼或问候的习语,因此才会把母语的习惯表达直译成英语。其实汉语中“吃了吗?”常常只是用来打招呼,相当于英语的“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w are you?”等。英语中表示问候、祝愿、告别、致谢等社交语意的很多说法,形式固定,回答形式也比较固定,这类社交中的习惯性表达也是一种习语,如“How do you do?”,“All the best.”,“See you around.”,“Thanks a lot.”等。由于文化差异,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对这类英语习语及其答复形式的用法把握不准。此外,调查发现在汉英跨文化交际中学生们常会误解一些表示态度的英语习语,比如很多学生把“I couldn’t agree more.”理解为“我不能再同意”,其实它的意思是“我非常赞同”。我国学生易误解的表示态度的英语习语还有:表示赞同的“You said it.”,表示反对的“beg to differ”,表示不确定的“up in the air”等。对此类表示态度的英语习语,若仅从字面理解,就会产生误会,无法准确把握说话人的态度,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上述在研究中发现的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的典型例子既有语义方面的,也有语用方面的,但总的说来它们都是由习语造成的语用失误。一般认为,语用失误是指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说话方式不当或表达不合习惯等[8]。

纵观上述典型实例可知我国英语学习者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不足。很多英语学习者在不知道某表达式是习语时,常会望文生义,按字面理解英语习语,这归根结底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不足造成的。我国很多英语学习者对英语文化知识知之甚少;这也会导致他们不能准确把握英语习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不能区分习语的地域性特征。第二,受母语文化负迁移作用的影响。由于英汉文化差异非常大,中国学生在学英语时,如果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就容易用汉语文化知识来应对英语文化知识,受到汉语文化的干扰,这就是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作用。对高校本科生这样母语文化水平较高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若不了解英语习语文化内涵,母语文化负迁移作用更易导致他们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受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我国英语学习者会混淆貌合神离的英汉习语,也会误解或误用一些交际中常用的英语习语。

三、文化教学对英语习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一)英语习语学习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据上文可知,我国英语学习者误解或误用英语习语的主要原因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和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影响。文化教学非常有助于解决这两方面问题,因此它在英语习语学习中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解决英语习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问题需要在英语课上开展文化教学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部分,它和文化密不可分。了解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包含在习语中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英语习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紧密相连,它们涉及英语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生产劳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社会制度、生活哲理和宗教信仰等;只有知道了这些,学习者才能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英语习语。所以,促进英语习语学习必须考虑英语文化因素,进行文化教学。

2.降低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需要在英语课中进行英汉文化对比

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语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受过母语文化干扰;汉英文化差异是干扰他们英语习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英语课上应让学生了解英语习语涉及的相关文化因素,同时有重点地对比英汉文化的差异。英汉文化差异巨大,但总的看来,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交际行为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对我国英语学习者误解或误用习语影响最为显著,这几方面的英汉文化差异应多加介绍和比较。

(二)以文化教学促进英语习语学习的措施

杨自俭、栾雪梅曾指出英语习语的主要来源有:现实生活(包括娱乐和体育活动,食品和烹调,学习生活,农业生产,商业活动,军事等),宗教经典作品,作家作品,寓言或神化,历史故事[2]。可见英语习语来源很广泛,涉及方方面面,因此促进英语习语学习也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课题组发现如下一些措施效果显著:

1.深挖教材中英语习语涉及的文化因素,使学生在习语学习中养成文化意识

在教材中遇到英语习语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介绍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中有burn the midnight oil(学习、工作到深夜,开夜车)这一习语,学到它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其来源。据记载burn the midnight oil是在17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的。那时没有电灯,人们要熬夜都得点油灯,因此才有burn the midnight oil这个说法。后来有了电灯,不过burn the midnight oil这个习语已经约定俗成,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对习语一定不能望文生义,要养成从文化角度理解和应用习语的习惯。这样在遇到英语习语时,学生就能自觉做到不仅掌握其意义,而且掌握其文化内涵及语用功能。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一种文化意识。文化意识在英语习语学习中意义重大,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是不可或缺。2.课堂开展一些文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掌握英语习语

英语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与英语习语相关的报告。教师先指定一些常用的含有典故的英语习语让学生查阅资料,提前做好准备,报告时学生讲述相关英语习语故事,并用例句展示习语用法。这样学生们能在听故事中了解英语文化知识,也能提升学习英语的兴趣。报告结束后教师做点评,并比较相关英汉习语的异同。比如,学生讲完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这一典故后,教师将其与汉语中类似说法“杀鸡取卵”或“竭泽而渔”相比较,让学生知道表达相似意思的英汉语成语中的比喻有所不同。这种对比很有助于克服母语文化负迁移影响。此外,在学词汇时教师也可以适当补充与单词相关的英语习语,比如学到skeleton时可向学生介绍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家丑),学到mushroom时可介绍like mushrooms after rain(雨后春笋)。

3.用多媒体生动展示英语习语文化内涵,促进英语习语学习

如今高校中多媒体教室逐渐普及,这为英语课开展文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课件中用图片、flash动画或视频等呈现英语习语文化内涵,这比单纯的文字解释或口头讲解更为生动形象。另外,还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反映英语文化习俗的原声电影片段或英语节目的原声录音片段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课后通过影视和广播节目自主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原声影视和广播节目提供的文化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学生们能从中感受到大量语用现象,较直观、感性地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理解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习语。比如推荐学生看美剧Friends,可让他们较直观地感受美国文化,领会其中很多源于美国的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4.介绍一些英语经典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学习英语习语

很多英语习语源于文学作品。有个关于莎士比亚剧作的英国笑话,一个农民到伦敦看了一场莎士比亚的戏剧之后,别人问他有何感想,他说:“我真的很佩服莎士比亚,难得他记住那么多的俗语和成语。”这个农民之所以可笑是因为他不知道莎士比亚的剧作是英语习语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许多英语习语正是源于他的作品。英语国家基督教信徒众多,基督教的《圣经》也是许多英语习语和典故的来源。还有许多英语经典文学作品也是很多英语习语的源头。因此多读英语经典文学作品是了解英语习语文化内涵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推荐一些英语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们通过多读经典增强文化素养,掌握更多英语习语。

5.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促进英语习语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上先导入一些英语文化知识,激发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兴趣;进而向学生传授自主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比如多看英语国家的图书、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节目,或访问英文网站来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此外,要鼓励学生有机会就用英语与外国人当面交谈,或访问国外网站与外国网友用英语交流。在直接的跨文化交流中学生能逐渐累积英语文化知识,同时也能锻炼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这对促进英语习语学习大有裨益,并且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

四、结语

若想让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逾越英语习语障碍,在教学中就必须开展适当的文化教学,并致力于培养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在培养外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方面,有的学者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研究。陈申曾对在中国外语教育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提出“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的观点,他认为文化教学应是一个多方向和三维的模式,强调学习中双向的文化交流和创新[9]。他在《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一书中就增强外语学习者的文化创造力提出了三方面措施,这些措施更多地注意学习者参与文化交流的能力而不是他们使用某种语言的能力。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有助于加强跨文化交流和文化的传播。为了适用新形势,最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实际上也对大学生的文化创造力提出了要求。2013年12月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开始考汉译英段落翻译,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大学生能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外语教学中更有必要开展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

[1]蒋磊.英汉习语的文化观照与对比·前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2.

[2]杨自俭,栾雪梅.英汉成语对比研究[A].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334—347.

[3]郁福敏,郭珊琏.英汉习语对比[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1—7.

[4]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5]唐德根.跨文化交际成语理解障碍问题[A].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59—270.

[6]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序言I—IV,正文13.

[7]张镇华.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语用研究·前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5.

[8]Thomas J.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2):91—111.

[9]陈申.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230—247.

[责任编辑、校对:王军]

On Cultural Teaching in English Idiom Learning

HOU Jie,WANG Qiao—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English idioms are often heavily loaded with cultural implications,so English idiom learning is a difficulty to many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By investigating Chinese learners'misunderstanding and misu—sing of English idioms and summarizing their major reasons,an important finding has been got—strengthe—ning cultural teaching in English classes can be very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glish idiom learning. Based on the major reasons summarized in the investigation,probing into the ways to make good use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English idiom learning is very significant to deal with Chinese learners'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idioms and improve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ultural teaching;English idioms;cultural implications

G420

A

1008—9233(2014)02—0066—05

2014—01—06

天津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0241)

侯杰(1979—),男,江苏睢宁人,讲师,从事英美语言与文化研究和英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习语英汉学习者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