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合并脾亢脾切除术后应用恩替卡韦的疗效分析
2014-01-09顾学云
顾学云
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中医医院内科,云南昆明 654100
乙肝肝硬化(即HBV-liver cirrhosis)在临床当中经常伴有脾功能亢进或门脉高压症状[1],对患者进行脾切除术后,患者的脾亢情况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却对乙肝肝硬化的病情发展无法控制。本次研究针对这一情况,选取7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脾亢行脾切除术的患者,旨在分析恩替卡韦应用与脾切除术后的临床治疗当中的抗HBV 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脾亢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在32~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岁,病程范围在5~3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5±1)年。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适时进行脾脏切除术。
研究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脾脏切除术后给予0.5mg/d 恩替卡韦进行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8 周以上。研究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需将所有细节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需要签署治疗同意书[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分别对治疗前、治疗12 周后以及治疗48 周后进行肝功能(包括ALT、AST、ALB、TBil)、HBV-DNA 定量、外周血细胞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的观察。测定肝功能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BV-DNA 采用PCR 荧光定量法。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血清病毒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 周后,研究组HBV-DNA 阴转率为77.14%,对照组HBV-DNA 阴转率则为8.57%;治疗48 周后,研究组HBV-DNA 阴转率为88.57%,对照组HBV-DNA 阴转率为5.7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后HBV-DNA 阴转率比较(%)
2.2 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8 周后,在血清各类生化指标改善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占优,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间生化指标比较
2.3 外周血细胞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12 周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是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仍不显著(P>0.05);治疗48 周后,研究组外周血细胞升高程度较明显(P<0.04),对照组在PLT与WBC 方面与治疗12 周后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变化比较
2.4 Child-Pugh 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Child-Pugh 分数为(7.3±1.4),对照组为(7.2±2.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周后研究组为(5.2±1.3),对照组为(7.1±3.4),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35例患者当中出现2例腹水、1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35例患者当中出现1例肝性脑病、3例肝癌、5例上消化道出血以及3例腹水,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恩替卡韦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合并脾亢行脾切除术后的治疗当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作为长期抗病毒药物进行临床应用,实验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4.29%,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在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当中,脾功能亢进为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症状会造成患者外周细胞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并有可能引发出血、发热以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在目前的临床治疗当中,以外科脾脏切除术为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大脾亢的主要手段,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评分C 级以上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3]。
虽然通过脾切除术能够有效纠正脾功能亢进,但对于乙肝病毒所造成的肝脏炎症仍然存在,乙肝肝硬化的病情仍继续发展,因此,行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对于抗乙肝病毒的疗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次研究当中采用环戊基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进行抗HBV 治疗,能够有效对HBV-DNA 形成抑制作用,在研究组患者进行48 周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较高,适合患者长期服用,副作用、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的价值与意义。
[1]邓美海,汤照峰,许瑞云.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疗效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58-1863.
[2]张蓉,王秀燕.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 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09-310.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