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资源与技术优势,全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初步调查
2014-01-09饶述军
文/本刊记者 张 放 肖 田 饶述军
【导读】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苍溪县,是我国猕猴桃资源分布较广、人工栽培较早的地区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猕猴桃人工育种和栽培试验,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红阳”等系列猕猴桃新品种。在政府的长期重视和引导下,如今苍溪猕猴桃产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活跃区域农村经济、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近几年市场上“红心”猕猴桃异军突起,成为消费者高价追捧的果中“珍品”,各地纷纷引种栽培。四川省苍溪县作为全国最早实行猕猴桃人工种植的区域之一,不仅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而且也是目前生产中“红心”猕猴桃主栽品种——“红阳”猕猴桃的选育地。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活跃县域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2014年10月,本刊记者在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办公室同志的陪同下前往该县猕猴桃主产区,对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就相关问题与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办公室、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和主产区的农技人员、业主(果农)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对苍溪县猕猴桃产业有了一个比较直观而全面的认识。
资源挖掘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南麓,嘉陵江中游,位于东经 105°45′~106°28′,北纬 31°37′~32°11′之间,幅员面积 2 330 km2,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3.87万hm2)。辖39个乡镇,7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属低山深丘狭谷长梁地貌,境内海拔357~1 377 m,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288天,年日照1 560.5小时,年降雨量1 054.5 mm。立体气候明显,适宜梨、猕猴桃、柑桔、桃、李、杏和樱桃等多种水果种植,是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之一,境内分布着大量野生猕猴桃资源。
据介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猕猴桃资源普查,1980年9月在苍溪县境内发现野生猕猴桃分布。同年10月,苍溪县就成立了猕猴桃资源普查组(后又叫猕猴桃科研协作组),深入境内的九龙山和三溪口林场等重点地区,对猕猴桃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1981年5月,调查组再次进入九龙山,对海拔1 100~1 250 m范围的猕猴桃品种分布,各品种开花期与生理特性,雌雄株鉴别与优良雄株选择,以及病虫为害等情况作了调查记录。调查表明,苍溪县境内北部地区255 km2的山区有野生猕猴桃资源分布,其中,九龙山集中分布面积达1 610亩(107.33 hm2),三溪口林场集中分布面积达2 000亩(133.33 hm2),新观、小新、雍河、漓江、土里、唤马、东溪、田菜、桥溪和高坡等乡镇的高山地区也有野生猕猴桃零星分布。调查发现,苍溪县境内不仅有丰富的中华猕猴桃资源,而且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和黑蕊猕猴桃等资源也分布较广;猕猴桃主要生长在海拔1 000 m左右的地区,适应性较强,根系发达,萌芽力强。
野生资源的调查拉开了苍溪县猕猴桃人工选育和人工栽培的序幕。从1981年起,苍溪县科研人员就开始从野生猕猴桃资源中选种,从河南、陕西等地引种,通过人工栽培的方式不断驯化和筛选。到1987年,苍溪县已自选猕猴桃优良株系35个,从省内外引种73个,其中,果实长6 cm、平均单果重100 g、维生素C含量达100 mg,果形正、肉色翠绿的加工株系7个;果大、形正、色鲜、维生素C含量高、风味醇美的鲜食株系5个。不少从外地引进的品种在苍溪表现均优于原产地,如从河南西峡引进的79-5-1,最大果由原产地的100 g增加到140 g,平均单果重由56 g增加到103.6 g,每100 g果肉维生素C含量也由148 mg提高到164 m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0%提高到11.2%;软枣猕猴桃单株82-2,最大果重由原产地的120 g增加到160 g,平均单果重由77 g增加到102 g,每100 g果肉维生素C含量由110 mg提高到120 m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2%提高到14%;硬毛猕猴桃株系82-7,最大果由原产地的110 g增加到239.3 g,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果实”(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全国猕猴桃专家崔致学评价)。1986年以后,当地科研人员又从东溪乡等地的试验园中陆续发现红心、红肉猕猴桃,果实切面美观、口感纯正,鲜食品质上乘,颇受消费者欢迎。
据介绍,经过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到21世纪初,苍溪县已从猕猴桃资源普查中得到的88个株系中选育出12个优良单株。其中,“苍选1 号”“82-7”“82-2”和“83-1”等 4 个单株 1987 年通过四川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被命名为“川猕1号”“川猕2号”“川猕3号”和“川猕4号”,填补了四川猕猴桃自育品种的空白,主要指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新西兰主打品种 “海沃德”。1988年10月在国家农业部召开的全国猕猴桃鉴评会上,“川猕2号”“川猕3号”和 “川猕4号”在全国32个参选品种中分列第三、第五和第十二名。“新观2号”系从位于九龙山区的新观乡野生美味猕猴桃中选出,丰产性、果实品质和耐贮性好,1992年在四川省广元市优质水果鉴评会上被评为猕猴桃系列优质水果第一名,1995年10月在国家农业部举办的第二届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红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当地中华猕猴桃实生后代中选出,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2002年9月在武汉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猕猴桃研讨会上,“红阳”猕猴桃被与会专家认为是国际猕猴桃生产新一代主流品种和换代首选品种。“红美”系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野生美味猕猴桃实生后代中发现的,果肉沿中轴线具放射状红色条纹的彩色猕猴桃新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红华”系用中华猕猴桃变种红肉猕猴桃为母本,美味猕猴桃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红肉猕猴桃新品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另外,近年当地选育出的红心猕猴桃新品种“红昇”,单果重达100~12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24%,风味和抗性都比“红阳”好,目前已通过专家鉴定并开始成果转化。
▲记者在苍溪县白鹤乡柳池现代农业园区听当地农技人员朱勇(右)介绍猕猴桃生产情况
产业培育
苍溪县境内大量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发现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苍溪县是猕猴桃人工种植的最适宜区之一。
苍溪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1980年11月,苍溪县委领导在听取了猕猴桃资源普查情况汇报后当即表示,苍溪具有猕猴桃资源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猕猴桃,要求科研人员抓紧猕猴桃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尽快实现苍溪猕猴桃从自生自灭到人工栽培的历史性转变。1983年10月,全县猕猴桃生产动员大会在东溪乡召开,会议提出,全县果树发展分为五大片区,其中,东溪和三川两大片区重点发展猕猴桃,城郊和元坝两大片区重点发展柑桔,文昌片区发展雪梨,并决定在全县建设一批猕猴桃基地乡(镇)。到1986年前后,全县已相继形成了雍河、石马和高坡等14个猕猴桃基地乡镇。1989年,县委书记赵洪银、县长李文元提出,苍溪在农业上要搞几个“十万亩工程”,其中包括猕猴桃栽植面积达到10万亩(0.67万hm2)。1991年,石马乡产猕猴桃鲜果30万kg,成为全县之最。在此期间,苍溪县还建起了以生产罐头和饮料为主的猕猴桃加工企业,相继开发出猕猴桃去籽酱、浓缩汁、沙拉、清酒、果茶、果干片、果脯和果胶酶等系列加工产品。
1993年12月,经过几年的筹备、修订和完善,《四川省苍溪县十万亩猕猴桃产业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形成,提出到1998年,苍溪全县建成10万亩 (0.67万hm2)猕猴桃商品园。1995年7月,苍溪县猕猴桃开发总公司形成了《四川省苍溪县国家级星火支柱产业“十五万亩猕猴桃基地建设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实施方案》,规划到2000年全县优质猕猴桃高产商品果园面积发展到15万亩(1万hm2),鲜果产量达到15万t,各加工企业总加工能力达到6万t,整个产业实现产值9.7亿元,年创利润1.62亿元,年创税收6 450万元。
1996年,苍溪县抓住国家实施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机遇,形成了《四川省苍溪县猕猴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在三川、天观、龙王、新观、雍河、唤马、漓江、土鲤、石灶、东溪、桥溪、高坡、双石、黄猫、龙洞和白山等16个乡镇海拔657~1 377 m地区的112个村、5 813个贫困户实施猕猴桃种植扶贫项目,对已种植的4 651亩(310.07 hm2)猕猴桃园进行搭架、改造,提高生产效益,5年后产果5 11.6万kg,收入920.8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44元。
1997年和2001年苍溪县遭遇严重干旱,猕猴桃生产损失惨重。1997年近两个月的夏旱连伏旱和持续高温,全县90%以上的抗旱池干枯,无水灌溉,造成全县猕猴桃普遍性叶片焦枯、落叶,甚至死树。据统计,此次旱灾造成全县猕猴桃投产树和接近投产树死亡100万株,幼树死亡200万株。2000年冬至2001年夏季,苍溪县又遭遇长达300余天的连续干旱,加之夏季高温天气持久,全县挂果猕猴桃植株死亡71万株,死亡率达20%;幼树死亡135万株,死亡率达40%;全县育苗1 050万株,死亡830万株。
2004年,苍溪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制订了3万亩(0.2万hm2)优质猕猴桃工程实施方案,计划2004—2007年在五龙、永宁、鸳溪、浙水、天观和三川等26个基地乡镇新建标准化猕猴桃园7 100亩(473.33 hm2),标准化改造猕猴桃老果园 2.29 万亩(1 526.67 hm2),到 2007 年新植和改造猕猴桃园产量达到1.52万t。
2005年6月,县猕猴桃产业化专业办公室制订了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计划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5 333.33 hm2),鲜果产量达到4万t,并根据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产业分布情况,将东溪、歧坪、永宁、高坡、黄猫、龙洞、石灶、桥溪、漓江、石马、文昌、三川、雍河和龙王等14个乡镇重新确定为猕猴桃生产基地乡镇。
根据苍溪县委、县政府向广元市委、市政府上报的《关于我县2005年猕猴桃销售及产业发展有关情况的汇报》材料,截至2005年,苍溪县猕猴桃栽培面积达3.2万亩(2 133.33 hm2。以种植植株数量折算),总产量4 000 t。其中,“红阳”种植面积 1.2 万亩(800 hm2),产量 1 500 t,主要集中在东溪、歧坪和高坡等3个乡镇;“海沃德”种植面积 1 000 亩(133.33 hm2),产量 600 t左右,集中在三溪口林场和九蛮洞林场等地;“川猕1号”和 “新观2号”等其他品种1.9万亩(1 266.67 hm2),产量 1 900 t左右,零星分布在全县20多个乡镇。
2014年初,苍溪县与广元市签订了创建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协议,2014年苍溪县要创建为省级猕猴桃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2015年要建成国家级示范区,202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出口备案基地30万亩 (2万hm2),实现猕猴桃综合产值100亿元以上,实现苍溪全域猕猴桃及其加工产品无障碍通关出口。
通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猕猴桃产业已发展成为苍溪县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猕猴桃生产分布于全县37个乡镇。截至2013年,全县已建成猕猴桃基地乡镇30个,猕猴桃种植专业村87个,猕猴桃特色产业园122个,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产业的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0个,连片面积在500亩(33.33 hm2)以上的标准化猕猴桃生产示范园68个;全县建成猕猴桃协会1个(四川苍溪红猕王猕猴桃协会),猕猴桃专业合作社55个,引进培育香港日昇、四川华朴、四川毅力等猕猴桃龙头企业5家,研发猕猴桃果酱、果汁、果酒、果脯等六大系列加工产品20多种。据苍溪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33.09万亩(2.21万hm2),其中,标准化生产基地15.2万亩(1.01 万 hm2),挂果面积 9.6 万亩(0.64 万 hm2),产量7.6万t,实现产值11.6亿元。
据介绍,苍溪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8年,四川省农业厅发布了《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综合四川省自然生态条件、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发展前景等因素,将在全国真正具有明显比较优势或者特色、发展潜力较大的马铃薯、茶叶、柑桔、油菜、蔬菜(食用菌)、蚕桑、特色水果、中药材和花卉等十大产业列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这些产业建设成为全国第一第二的优势特色产业。其中,红肉猕猴桃被列为优势特色水果产业,苍溪县为红肉猕猴桃产业核心区,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猕猴桃分选、包装、贮运基地,配套建设小型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2011年初,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抓好2011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1〕15号),提出建设以秦巴山区、龙门山脉为核心的100万亩(6.67万hm2)优质猕猴桃产业带,而苍溪作为猕猴桃生产最佳适宜区中的重中之重,在项目资金、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政策扶持等方面享受到更多倾斜。与此同时,苍溪县委、县政府也把猕猴桃作为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领军产业,抢抓国内外猕猴桃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实施“三产并举,内生外引,创新驱动,集群发展,协作配套”的战略,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加工园区为载体,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为抓手,辐射带动全产业链发展。根据最新规划,到2020年,全县猕猴桃综合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万元以上,建成国内领先的,集绿色生产、科技研发、冷链物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富民增收等特征的高端农业产业体系,将苍溪县打造成为世界红肉猕猴桃之都和中国红肉猕猴桃第一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为了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早在1983年10月,苍溪县委、县政府就根据猕猴桃生产发展需要,成立了猕猴桃生产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副县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基地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并配备了猕猴桃技术员。1984年1月,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责任转为县科委主抓,县农业局配合。1995年4月12日,苍溪县政府决定成立苍溪县人民政府猕猴桃生产办公室,由副县长任主任,县科委、县农业局和县猕猴桃开发总公司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任副主任,统筹协调解决全县猕猴桃生产中面临的全局性问题,推进猕猴桃产业稳步健康发展。2005年5月19日,苍溪县又成立了猕猴桃产业化专业办公室,挂靠县科技局,负责制订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各环节的协调与组织。为提高猕猴桃栽培管理水平,1996年10月,苍溪县成立了“四川苍溪猕猴桃研究所”,为科委所属副科级事业单位;1998年9月,广元市成立广元市猕猴桃研究所,与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收集保护苍溪猕猴桃资源,引进、选育新品种,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等。为了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近年来苍溪在全县大力推广“公司 +基地 +农户”“公司 +基地 +业主”和“公司+专合组织+社员”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土地流转、租赁承包、反租倒包等方式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积极推进苍溪猕猴桃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成立产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努力提高猕猴桃生产组织化水平。
▲苍溪县白鹤乡柳池现代农业园区已定植近3年、管理粗放的猕猴桃园
▲苍溪县白鹤乡柳池现代农业园区蜀昇猕猴桃专业合作社2014年初定植的猕猴桃园
当前,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又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国家发改委和四川省政府已确定将苍溪红心猕猴桃作为“十二五”重点产业予以支持。苍溪县将围绕“建设资源转化低碳经济强县”发展定位,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应用高端技术,打造高端品牌,抢占高端市场,努力把苍溪县打造成川北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成渝经济区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计划到2017年,全县建成红心猕猴桃产业基地50万亩 (3.33万hm2),其中,猕猴桃鲜销及出口原料基地20万亩(1.33万hm2),猕猴桃加工原料专用基地10万亩(0.67万hm2),野生猕猴桃品种保护和利用基地20万亩(1.33万 hm2),年产量达到 50 万 t,实现产值10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发展猕猴桃100万亩(6.67万hm2),建成全球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猕猴桃果汁加工基地、全国一流的猕猴桃良种繁育中心和西南最大的猕猴桃物流中心,将苍溪猕猴桃鲜果及其加工品打入航空、国际国内大型超市等高端市场。
技术配套
猕猴桃虽原产我国,但在我国人工栽培驯化时间较短,栽培技术积累不多。苍溪县虽然是猕猴桃生长最适生态区之一,境内有大量野生猕猴桃资源分布,但猕猴桃人工栽培却是在资源普查之后,迄今也仅仅30多年。从苍溪县第一次猕猴桃资源调查结果看,苍溪境内虽然分布有大量野生猕猴桃,且适应性较强,但挂果稀少,长期处于无人问津的自生自灭状态;在土层肥厚、排水良好、背风向阳、温暖潮湿的酸性灌木丛林和山坡沟岸地段生长相对茂密旺盛,结果多,产量高,而在黏重多湿的黏土沟边和干燥瘠薄的山岩上生长较差,分布稀疏,结果少,甚至不结果;雌雄异株,自然授粉着果率低,连续结果能力差。相对于梨、柑桔等其他常见果树,猕猴桃对生长环境和栽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这或许也是猕猴桃在我国一直处于野生状态,没有引起人们重视和进行人工栽培驯化的一大原因。
▲蜀昇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杨新华(左)介绍猕猴桃栽培管理情况
苍溪县是四川省最早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试验的地区。在开展资源普查的时候,当地科研人员就对野生猕猴桃生长结果、病虫为害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资源普查结束后,1981年3月科研人员就开始了中华猕猴桃的育苗、移栽、嫁接和肥水管理等人工栽培试验,并承担了南充地区科委下达的科研项目 “中华猕猴桃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通过反复试验和不断探索,科研人员在猕猴桃育苗、嫁接、移栽、肥水管理以及搭架、授粉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取得了“头年育苗、二年春接、三年结果、四年投产”的显著效果。
随着试验的深入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苍溪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到1984年,全县7个猕猴桃生产基地乡共繁育猕猴桃实生苗300多万株,1985年春季本县定植150多万株,其余部分运往陕西、河南、山西等地销售。东溪、天观和雍河等乡还建起了猕猴桃专业村,出现了一批猕猴桃种植专业户,全县猕猴桃生产蓬勃发展。从1987年开始,猕猴桃基地乡镇陆续配备技术员,县上每年至少集中培训2~3次,大部分技术员都掌握了猕猴桃选种、育苗、嫁接、移栽、棚架搭设、水肥管理、人工授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技术。1987年9月,县猕猴桃协会编制《猕猴桃栽培管理年历》5万份,发放至基地乡、村果农手中。科研人员不断总结,努力创新,之后又相继推出了大苗移栽、叶面施肥、配方施肥、幼果套袋、无公害生产以及“小棚架”“T”形架整形等技术措施,促进了猕猴桃人工栽培的优质高产。
1987年,“中华猕猴桃人工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广元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获四川省林业厅二等奖;1993年,苍溪县完成的 “中华猕猴桃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和“猕猴桃低投资高效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四川省农业厅二等奖、省林业厅一等奖。2000年,县猕猴桃研究所完成的“新观2号、红阳猕猴桃生物学特性调查及丰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项目获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元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在品种选育和栽培试验过程中,科研人员一直把病虫害防治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989年4月6日,三溪口猕猴桃试验站发现有植株发病的现象,到4月11日发病面积达到80 余亩(5.33 hm2),死亡 3 500 余株,被列为“猕猴桃B号病”。事后,苍溪县委、县政府立即成立了“猕猴桃B号病防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进行防治研究,并及时上报四川省科委立项研究,彻底根除此病。1990年7月,四川省科委将猕猴桃病害防治研究列为四川省重大科技研究项目,成立了猕猴桃病害防治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最终确认苍溪县三溪口林场等地发生的 “猕猴桃B号病”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经过反复研究,课题组制订了“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改、换抗病良种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助,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方案”,有效控制了溃疡病的蔓延为害,树势逐步恢复,产量逐年上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在此基础上,苍溪县科研人员还对猕猴桃花腐病、根腐病、角斑病、黄化病、猝倒病等主要病害及金龟子、介壳虫、叶蝉、根结线虫、红蜘蛛、椿象等主要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进行了积极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成熟、有效的防治技术,并编印成《猕猴桃病虫害防治年历表》发放到广大猕猴桃生产者手中,深受欢迎。
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人工栽培技术的同时,科研人员还对猕猴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进行了认真研究、大胆尝试,逐步解决了猕猴桃贮藏保鲜方面的技术难题。1988年5月,苍溪县相关同志赴新西兰考察回国后,借鉴新西兰经验,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丁耐克共同研制出小网袋套单果和纸箱大箱套小箱精包装和手提式组合包装技术,有效降低了猕猴桃鲜果在运输途中的损失,并申报为国家专利。1996年7月,苍溪县聘请陕西师范大学王坤田教授为科技顾问,专门研究猕猴桃冷藏、保鲜技术难题;1997年,县猕猴桃研究所建起库容为10 t的实验冷库,研究猕猴桃低乙烯贮藏保鲜技术并获得成功,使猕猴桃鲜果贮藏期延长了6个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研究获得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通过10多年的研究和试验,苍溪县科研人员逐渐总结出了从选址建园、苗木繁育、栽培管理到果品采收、贮藏运输等整套猕猴桃人工栽培管理技术。1997年1月,由苍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苍溪县科委提出,县猕猴桃研究所负责起草的《苍溪县猕猴桃技术标准》颁布实施,1998年获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1年7月,县猕猴桃研究所组织全县猕猴桃研究人员,针对全国和苍溪猕猴桃生产实际,在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实施5年的技术标准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规范了苍溪猕猴桃生产、加工、销售行为,促进了全县猕猴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拓展
随着产业的发展壮大,苍溪县及苍溪猕猴桃在业界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并收获了一系列殊荣。2003年,苍溪县红心猕猴桃及果肉饮料荣获绿色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标志;2004年3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4年第33号公告,宣布即日起对苍溪红心猕猴桃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2004年7月,苍溪县顺利通过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验收;2005年5月,苍溪猕猴桃通过出口基地备案认证和欧盟认证;2007年,红阳猕猴桃鲜果及系列加工产品获四川省特色旅游商品金奖;2008年7月30日,苍溪有机猕猴桃基地通过国家认证,成为广元市乃至四川省第一个正式通过有机猕猴桃认证的基地县;2010年,“苍溪红心猕猴桃”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红阳”“红华”和“红美”等3个红肉猕猴桃品种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13年,“苍溪红心猕猴桃”成功创建中国驰名商标,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苍溪县先后被授予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全国安全健康食品供货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苍溪红心猕猴桃被列为“广元七绝”之首,先后获得四川名牌产品、四川名优农产品等荣誉。
据介绍,近年来苍溪县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提升苍溪红心猕猴桃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苍溪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整合品牌资源,推出“苍溪红心猕猴桃”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知名品牌。另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如利用西博会、农博会等平台,举办“苍溪红心猕猴桃”产品推介会,在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网络等媒体上宣传“苍溪红心猕猴桃”。与此同时,强化品牌管理和保护,制订了“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管理制度,规范“苍溪红心猕猴桃”品牌使用行为;建立了品牌使用审批许可制度,确定专门企业印制商标包装,明确专人管理发放,并配合工商、农业等执法部门对各单位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依法打击假冒行为,维护“苍溪红心猕猴桃”荣誉;深入开展猕猴桃投入品整治和严格制止猕猴桃早采行为,推行产地编码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严格产品质量管理,确保苍溪红心猕猴桃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
对猕猴桃品牌的宣传和市场开拓,苍溪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1995年11月,苍溪县副县长何成礼、县科委主任郑文明等一行4人参加由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扶贫办、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 “金桥联四海”新闻发布会,苍溪猕猴桃鲜果和饮料首次在世人面前高调亮相。1998年8月,苍溪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抓住国家开展广电扶贫机遇,申请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时长30秒钟的苍溪猕猴桃产业扶贫广告。广告播出后的一个月内,县猕猴桃生产办公室就收到各类咨询电话、信函3 500余件(次);从8月中旬开始,苍溪猕猴桃鲜果和加工产品就开始走俏。2000年9月2—6日,苍溪县科委组织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赴甘肃天水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暨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苍溪“龙岗红猕猴桃”和“新观2号猕猴桃”荣获交易会金奖。2003年1月,苍溪县科技局在县城红军路黄金地段制作面积为120 m×60 m的大型悬挂式广告,以恢宏的气势向过往客商展示苍溪猕猴桃产业发展概貌;同年,县科技局在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并建立相关网站,宣传和发布苍溪猕猴桃产销信息。
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苍溪猕猴桃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慕名前来竞购。2004年,苍溪猕猴桃鲜果除本县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外,在县内市场及周边县(市)销售1 600 t多,销往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及香港、台湾等地200 t;出口日本、新加坡、印度、马来西亚、南非和英国等国家100 t。2005年,全县猕猴桃鲜果产量4 000 t,农户在当地市场自销100 t;本地商贩收购就近销售500 t;县猕猴桃食品有限公司收购适宜加工的“川猕”等地方品种480 t;三溪口林场收购“红阳”和“海沃德”等品种1 000 t,通过四川恩源物产公司和香港日昇公司销往广东、深圳、中国香港和日本等地;红猕王猕猴桃合作社收购红阳猕猴桃520 t,通过香港日昇公司、日本瓦塔力集团西南总代理(四川恒润公司)和四川绿之源进出口公司销往成都、北京、广东、上海、深圳、香港、台湾和日本、欧盟等地;四川恩源物产公司、四川禹王公司及成都、重庆、广元等地客商收购“红阳”和“川猕”等品种800 t,销住中国台湾和日本、新加坡等地。2005年,成都禹王公司、广东里水水果批发市场、香港日昇公司等企业销售苍溪猕猴桃鲜果1 277 t,其中,“借船出海”,出口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际市场800 t。
记者调查
作为全国较早开展猕猴桃规模化人工栽培的地区,与周边其他地区相比,苍溪县发展猕猴桃产业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一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业界公认的猕猴桃生长最适区;二是境内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为猕猴桃人工栽培提供了大量的优良品种;三是栽培历史相对较长,人工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成熟配套;四是历届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善;五是生态环境优越,具有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果品甚至有机猕猴桃的生态条件。通过30多年的探索和培育,目前苍溪猕猴桃产业已成为特色显著、效益明显的高效生态农业,基本实现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在维护生态平衡、富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苍溪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境内山峦叠嶂,溪河密布,坡陡沟深,道路崎岖,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苍溪县能够在短短的30多年将长期藏在深山人未知、国内市场鲜见、消费者认可度低的猕猴桃培育成为一个全球闻名、造福一方百姓的大产业,这除了其独特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外,还与当地政府一以贯之的坚持和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与不断创新密不可分。从其产业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苍溪县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尽管之前已经培育出“川猕”系列和“新观2号”等优质品种,且基本形成了从苗木繁育、选址建园、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到果实采收贮运等一系列相对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但因发展品种多为“川猕”系列等加工用品种,含糖量较低,鲜食品质较差,加工厂收购价仅六七毛钱一斤,果农种植收益较低,加上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农民掌握起来相对困难,因此,产业发展一直较慢。即使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培育出的鲜食品质优异的“红阳”品种,在当地推广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据白鹤乡蜀昇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杨新华介绍,“红阳”品种刚开始推出来的那几年产地收购价高达16~24元/kg,是“川猕”系列收购价(2.40 元/kg)的 6~10 倍,但直到90年代中期该品种才开始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发展面积达数千亩;到本世纪初,由于面积扩大,上市量增加,但因市场认可度低,2002年产地“红阳”猕猴桃收购价陡降至2.60元/kg左右,农民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之后,随着政府宣传和促销力度的加大,2005年以来苍溪红心猕猴桃国内市场消费量也逐渐增加,并开始走出国门。到2007年,“红阳”猕猴桃产地一二级果收购价达到14~20元/kg,生产效益可观,业主和农民发展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至近10万亩(0.67万hm2)。10月下旬记者在苍溪县城看到,市场上销售的红心猕猴桃尽管价格高达24~30元/kg,但时不时仍有当地消费者购买,这也说明消费者已开始认可和接受红心猕猴桃了,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猕猴桃果实虽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果中之王”,但对于我国普通百姓来讲,仍然相对陌生,没有消费习惯,加上前几年受“膨大剂风波”所累,市场认可度一直偏低,消费容量增加缓慢。而对于普通生产者来讲,猕猴桃种植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建园投入较高(需搭设棚架),在投入和管理没有跟上的情况下,很难实现优质丰产栽培,就更别说获得稳定的收益了。记者在位于白鹤乡的柳池现代农业园区看到,在政府利用项目资金统一改造、沟渠路网配套的现代化园区内,许多业主已经定植近3年的 “红阳 “猕猴桃长势和园相还远不如2014年1月蜀昇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才定植的“红阳”猕猴桃园。该合作社技术负责人杨新华,今年已经64岁,一直为双田乡(现已并入东溪乡)猕猴桃技术员,1984年开始种植猕猴桃,通过长期实践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对苍溪猕猴桃产业发展历史和各品种的栽培管理特点十分熟悉,是远近闻名的技术能人。记者与他交流时,他嘴里蹦出的尽是“起垄”“副厢”“掐尖”“爆粉”“疏花疏果”“少吃多餐”等“行话”。因此,他管理的猕猴桃园比别人的猕猴桃园长势好也就在情理之中。
近几年市场上红心猕猴桃价格一路攀升,是普通绿肉和黄肉猕猴桃果实售价的好几倍,各地纷纷引进跟风种植。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的同志告诉记者,“红阳”猕猴桃对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他们是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才总结出了红阳猕猴桃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具体来讲,“红阳”猕猴桃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比较特殊的要求:一是海拔方面,全国海拔200~1 600 m的地方都有引种栽培“红阳”猕猴桃成功的案例,但以海拔600~800 m地带种植品质最为优良;二是生长势方面,“红阳”猕猴桃是从中华猕猴桃的实生后代中选育出来,相对于美味猕猴桃,其生长势较弱;三是抗性方面,“红阳”猕猴桃抗病性相对较差,特别是抗溃疡病的能力较差;四是施肥方面,“红阳”猕猴桃不同时期对肥料需求较为苛刻,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不同的配方施肥;五是贮藏性能方面,“红阳”猕猴桃作为鲜食品种,其自然保存期较短,必须修建大型的贮藏冷库进行保存。因此,必须要在技术和设施配套的基础上才能大面积推广种植“红阳”猕猴桃,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生产收益。对于近几年市场上红心猕猴桃销售价格一枝独秀的现象,蜀昇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杨新华认为这并不合理,这种现象不可能持久,随着全国各地引进种植的红心猕猴桃大量投产和上市量的增加,其价格大幅回落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据杨新华介绍,红心猕猴桃成年果园,每生产1 000 kg果实的栽培管理投入成本,业主需要5 000元,农户需要2 000~2 500元(不算人工工资)。果实收购价,如果在6~10元/kg间,可以做到保本;如果在4元/kg以下,就会亏本;如果在10~12元/kg间,每667 m2纯利润可达3 000元左右,这是正常的利润值。苍溪县猕猴桃研究所的同志认为,为了保持红心猕猴桃产业持续高效发展,政府和生产经营者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规模发展;以品质和食用安全性为核心竞争力,扎实做好已建猕猴桃基地的标准化提升工作,用质量提升品牌,以品牌走向世界;以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保护新品种权为手段,鼓励企业转化优势品种,走“企业 +新品种+基地 +农户”的区域化、优势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苍溪县以猕猴桃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据介绍,在国家和省、市涉农项目的支持下,近年来苍溪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并获得国家“现代农业园区(猕猴桃)示范县”殊荣,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猕猴桃园基础设施落后,“靠天吃饭”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加上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农民素质低下,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个产业效益的提升;同时,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结构单一,产品趋同现象严重,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正日益凸显。另外,溃疡病发生为害较重,部分果园半数以上植株感病,已对产业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一些有实力业主的介入,成都市都江堰、蒲江等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在某些方面已赶超苍溪,市场知名度日益提升。对此,苍溪县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不断创新栽培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引导企业和业主整合资源,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强化品牌创建和宣传,进一步彰显产业和产品特色,努力提高苍溪猕猴桃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把苍溪猕猴桃产业打造成为为民增收、富裕农村经济的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