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非公企业党建:用“五策”破“五难”
2014-01-09解振威
解振威
党建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应“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北京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推动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的广泛覆盖、有效服务和有力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建账与搭台,破解“掌握底数难”。全市启动“非公企业党建推进工程”,统筹调动各单位各部门力量,深入开展专项普查,逐户调研,建立台账。各区县定期集中人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排查活动,摸清企业生产经营和党组织、党员队伍情况,及时完善数据。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基础信息数据库,定期维护、实时更新,完善动态统计机制,做到业主身份清、经营状况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党建情况清。
输血与造血,破解“发展党员难”。打造“红领”人才库,培训和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党员队伍,通过市场化的办法双向选择,有组织、有计划地向非公企业输送。深入企业详细摸底,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将员工中的“隐性”、“口袋”党员寻找出来,及时接转关系,组织开展活动。大力开展“把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技术骨干,把党员生产经营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三培养”活动,采取延伸考察、接续培养等措施积极发展新党员。针对企业职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多方协调,急员工所急,帮员工所需,解员工所困,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和谐环境,稳定员工思想,留住了一批党员骨干。
指导与引导,破解“建立组织难”。选聘具有党务工作经验的老干部、老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推行“大学生村官”进社区计划,充实到商务楼宇工作站,担任专职党务工作者。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动”,在企业注册、项目立项时坚持党建工作“审批前置”;与非公企业出资人、党员代表“联商”,做到项目建设时同步谋划党群组织。通过各区县行政服务中心,主动向企业主赠送党建工作宣传手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同展开、同落实。结合企业实际,按区域分片、行业归口、产业集聚、品牌整合等要求,采取单独组建、区域统建、楼宇联建、行业领建等方式,积极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
服务与管理,破解“发挥作用难”。创新服务方式,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服务季活动,探索“一线工作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一站式”服务、楼宇全程代理等做法。建立健全市级示范培训、区县重点培训、街道(乡镇)普遍轮训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教育培训体系。开设网络党课、网上论坛、党建微博、手机短信平台,着力拓展党建工作空间和阵地。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精品项目,实现了“一区县一品牌、一街乡一品牌、一楼宇一品牌、一企业一品牌”。搭建服务平台,建立由组织部、社会工委牵头,20个相关单位和群团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服务非公企业党建的整体合力。
出资与出力,破解“基础保障难”。建立财政拨款、党费返还、企业支持等多种渠道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体系。近三年来,通过以奖代补、购买岗位等方式,相继投入社会建设专项资金7500余万元。各区县依托街道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站)、商务楼宇工作站,整合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场所资源,结合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和商务楼宇“五站合一”建设,筹建了一批“一室多能”、“一站多用”的党建工作和活动场所,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便利。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建立单独党组织5348个、联合党组织3020个、商务楼宇党组织1846个,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67.4%。
(责任编辑:张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