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项目助推双西乡村建设

2014-01-08汪东峰

源流 2014年1期
关键词:粮站西村自然村

汪东峰

“闲置多年的旧粮站今年有了新用途,村里要把它改造成村民综合服务场所、‘五保老人的幸福园,这里将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2013年9月2日,武夷山市双西村民张国良看着旧粮站屋顶上正在铺设的琉璃瓦,高兴地说道。

双西老区村位于兴田镇西部,全村共324户1230人,山林面积28600亩,水田面积5696亩,辖七个自然村。

谈起村里的变化,双西村许多村民和张国良一样感触很深。就在几年前,周边村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可双西村却动静不大,贫穷依旧,不仅道路难行,村里满是连片的低矮土木房,留在村里多是老人、小孩和妇女。而如今,村里民生项目一个接一个落地,村庄面貌发生大变样:环境变美了,生活丰富了,村民增收了,村里更和谐了。过去贫困而偏远的双西村慢慢实现了华丽转身,美丽乡村日渐显现。

最受村民关注的是村民综合服务场所及幸福园项目,虽然项目尚未完成,但修葺一新、重新布置的旧粮站已然成为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天吸引不少村民前来观看。从年初开始,村两委针对村里娱乐健身活动场地小、设施不足,村民普遍希望丰富文化生活的村情民意,着手谋划旧粮站改造建设。他们四处争取资金,从省里及双百联动挂点单位武夷山农村信用联社争取到20万元,并得到本村在外经商村民捐助的20多万元,于5月份开始动工建设。旧粮站占地面积3亩多,改造后将建成妇女之家、村民娱乐活动中心、村民健身广场、村卫生所,配套乒乓球桌、健身器材、凉亭等设施,并栽种绿化树木。同时考虑到村里有5位“五保”老人,村里为他们专门安排了房间、厨房、公共卫生间、公共浴室等设施,方便老人的衣食住行,改善老人的晚年生活。

丘屯、连家、李家和路尾,是双西村四个连片自然村,有300多人口。以往巷道不好走,尤其是下雨天一出门就是一脚泥,老人、小孩走路经常磕磕碰碰,村民们一直期待着巷道能打上水泥路。村里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积极组织村干部带头投工投劳等举措,自行平整路面、订立巷道两侧水泥挡板,节省了工程资金,仅用12万元完成1.3公里的巷道硬化。村里还结合全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为丘屯等四个自然村新建饮用水源点,安装饮用水净化设备,解决困扰村民的饮水问题。2013年6月底,双西村荣获第八批“福建省生态村”光荣称号。村民们高兴地说:“现在路好了,路灯亮了,自来水到家了,多亏了村干部,我们觉得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

既要生态美,也要百姓富,这样的美丽乡村才会有内涵、有支撑。为此,下派书记李建亮与双西村干部积极谋划,入户拉家常,动员村民发展烤烟,种烟面积从2012年200亩增至2013年的400亩;烟后栽种黄瓜50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产量可达5000公斤以上。向上争取机耕路硬化、烤烟房等烟基工程项目,新建10栋烤烟房全部投入使用,解决了制约烟叶发展的瓶颈问题;配合电力部门开展农网改造,增加电杆数量,提高电杆高度,并安装好电力绝缘设备,增强电力保障能力。目前,在烟基工程的支持下,双西村下黄溪至西寺长1.2公里、宽3米的机耕路已经完成设计,年底将完成道路硬化。届时,村民们将不再为雨天农用机械开不进、电力不畅等问题而发愁了,受益的千亩农田因此将“身价”倍增。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村里配套设施完善,村庄环境变美,村民们对家乡发展的信心足了,除了在家的村民,越来越多在外经商的村民或回乡建房,或返乡发展种白薯、养鹅等生态种养业,纷纷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队伍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粮站西村自然村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英雄的传说
“一元的多样性的音乐”——西村朗《雅歌》中Heterophony技法研究
北海市西村港跨海大桥主桥总体设计
河南所有贫困自然村 实现4G网络全覆盖
河南安排部署贫困自然村宽带网络全覆盖
浅议纪检与审计配合处理违规问题的可行性
南京尹西村东晋家族墓
我们的责任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