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陂老区的文化建设热情高

2014-01-08李红

源流 2014年1期
关键词:翁源韶关市文化站

李红

韶关市翁源县周陂镇是个革命老区,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地方。

初冬的粤北,空气清新,碧空如洗,暖阳高照,景色怡人。走进翁源来到周陂,映入眼帘的是黛绿的青山,一片片翠绿的蔗田,在微风吹拂下沙沙作响,让人感觉是那样的安定祥和。韶关市老促会副会长李国华说,抗战时期,广东省抗敌先锋部队曾在翁源周陂开展抗日救亡和建党工作,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翁源及周陂作为开展抗日工作的重要基地。抗战时期中共翁源县委旧址——周陂陈氏宗祠,是翁源、英德等七县陈姓宗亲为纪念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陈璘而建。自古以来,翁源及周陂都是一个崇文重教之地,这里文化氛围深厚,文人雅士辈出,墨香清韵源远流长,是粤北著名的文化之乡。

笔者在周陂了解到,由于历史和经济原因,老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明显跟不上经济发达地区的脚步。但周陂民间的文化氛围仍然十分深厚。周陂是传统的文化之乡,舞狮、舞龙、舞推车、舞纸马、西游高跷、山歌擂台等历来比较兴盛。群众文化活跃。民间艺术鹤蚌舞深受群众喜爱,长演不衰,得到很好的传承发展,是韶关市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周陂镇文化站还成立了“秋光”艺术团,排演自编节目采茶小戏《浪子相亲》,深受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老区的发展一直受到省市老促会的重视和关心,翁源老区的交通、文化现状牵挂着老促会老同志的心。前些年,省、市老促会组织了对翁源乡村道路和文化设施建设的专项调研,为翁源乡道建设、文化建设提交了详细报告和建议。随后,翁源乡道建设全面实施,并已实现硬底化;而乡镇文化建设也摆上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012年,随着《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十年规划》的出台,周陂镇镇村文化建设也步入了快车道。镇领导班子从周陂文化传统、文化特点、历史现状、群众喜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形成了“镇村众星拱月,完善设施建设,文化体育结合,传承发扬进步”的文化建设理念。当年就规划在周陂烈士陵园内建设一个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并于一年后投入使用。2013年4月,周陂镇成立了以镇长叶米昌为组长、各村委会支部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周陂镇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并随即公布了周陂镇镇村文化规划方案,提出了目标任务,到2014年底,镇文化站全面达标,建设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和一个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全镇18个村委会都达到“五个有”标准,每个村建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室、占地5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广场,有一间农家书屋,有一间电子阅览室,有不少于2万元的文体器材等。

目前,周陂镇的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我们在周陂烈士陵园看到,一座五层建筑框架已经形成,建筑工人正在繁忙地进行水泥浇筑梁柱。同行的镇干部说:“这是周陂镇新的文化站,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将在2014年建成使用,到时请你们来这里观看我们的演出。”

离开周陂,望着一片片从眼前闪过的蔗田,吸着淡淡蔗甜的空气,我们思绪万千,感觉到群众对文化精华的追求有着极大的热情。要让他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能享受文化的饕餮,还需要政府、社会更大的支持。再见,周陂,新的文化站投入使用时,我们一定再来看《鹤蚌舞》,来对山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翁源韶关市文化站
意象转喻,邓喜煌吴化勇五人唱和诗赏析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多元主体治理——以韶关市董塘镇为例
基层干部的2016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生态文明视野下中等城市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基于韶关市的实证研究
广东省首个“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户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