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设计
2014-01-08刘柯
刘 柯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度的发展,交通工具种类逐渐多样化,包括公共汽车、长途汽车、出租车、私家车、地铁、轻轨、高铁等站前组织越发复杂和困难,承担城市形象、地区开发、交通枢纽的火车站建设成为新一轮城市建设的热点。
铁路交通枢纽广场在空间构成、功能组织和形式上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站前广场已由原来单纯的平面“一维”发展到立体的、多层次的构成形式,功能组织向以人为本,注重旅客的不同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发展,外观上也由单一的功能模式向景观化发展。
1 项目背景
孝感地处于湖北省东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以东。距离武汉市中心50 km,距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32 km,是武汉“1+8”城市圈中距离武汉最近的城市。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汉孝城铁,于2009年规划,预计2015年建成通车,全长61.8 km,孝感境内长度28.74 km,列车设计运行时速为200 km,直达运行时间约20 min。实行大站快车和站站停列车相结合的运营方式,随着汉孝铁路的开通,孝感与武汉全方位对接的大交通格局,将使孝感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
2 总体布局
孝感东站位于孝感主城区与东部新城交接处,为武汉至孝感线路的终点站。主要服务孝感市区、东部新城及周边城镇。站房最高聚集人数为1 500人,站房形式为“高架式”布局,旅客采用“下进下出”流线模式。孝感东站站前广场西临滚子河,东接已有城市主干道董永路,南北为规划站前道路,用地周边为规划高强度、高品质开发的大型商业与商住用地。
作为孝感东站交通枢纽的配套工程,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承担了所有功能间的相互衔接作用,除了将铁路出站人流疏解到城市外,城铁、公交、长途、出租、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配套开发高品质的商业服务设施都将完善在站前广场和地下空间中,见图1。
图1 孝感东站站前广场鸟瞰图
2.1 广场布局
站前广场以交通集散、疏散人流为主,融景观、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设计目标为“绿化、美化、亮化、有序化”,见图2。
设计从站前广场与站房以及周边城市空间关系出发,将广场分为东西两个功能区域,西侧临站房区域主要为交通集散广场,满足大人流的进出站需求,东侧临城市空间区域为市民广场,满足市民休憩活动需要。从广场上不同区域人员活动特征出发,站前广场分为北、中、南三层,中部正对站房入口为人员通行区域,南北两区为供人停留活动区域。
图2 站前广场总平面图
两向划分方式叠加,站前广场被细化分为四种功能属性、六个区域,广场空间得到了高效利用,交通集散与市民活动的需求得到了理性平衡,见图3。
图3 站前广场功能区域划分
2.2 地下空间布局
通过对孝感东站交通量的预测及交通需求分析,结合国内外建成的案例经验,综合考虑与站前广场建设的经济适用性,定位地下空间开发为一层,面积4.3万m2,布局出租车蓄车库、社会停车库与配套商业,便捷服务城铁交通换乘需求。地下空间在南、北、东三面预留与周边地块地下连通通道,预留远期构建区域地下人行系统,见图4。
3 设计要点
城际铁路集中人流集散时,要达到常规公交、出租、长途客运、社会车等交通模式的合理换乘,交通功能流线的有序梳理及规划尤为重要。本设计交通设施的布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理念,力求达到高效集约、换乘便捷、系统最优的目标是本项目设计的要点。
图4 地下一层平面图
地下空间环境天然光线不足,会使人产生恐惧感、枯燥乏味等不良心理反应,在设计时通过具体的设计手法,减少生理、心理等环境问题给使用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塑造愉快、舒适、美观、安全、人性的空间环境,是本项目设计的要点。
3.1 便捷高效的交通组织
合理组织广场进出交通:根据对外交通分析,地块主要对外道路为董永路、孝汉大道、体育路。为保证交通有序性,将广场周边道路设置为顺时针单向循环道路,这样可以提高交通效率,确保内外交通衔接顺畅。
倡导公交优先,构建便捷的大型客车换乘系统:充分利用汉孝城际铁桥下空间,结合站房出入口布置,分别在南、北两侧设置公交上、下客点和蓄车场,下客后客流能够便捷进入站房和售票处入口,客流出站后最近距离到达公交上客点,实现公交与城际铁换乘的无缝衔接、风雨无阻。过境公交在董永路两侧设置上下客港湾。考虑城市规模和长途资源的集约利用,长途客车在孝感东站设置中途停靠站。在站房南侧利用桥下空间设置中巴和大巴停靠车位,满足大、中型客车上下客及停放需要。
构建完善的出租车接送系统: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出租车蓄车场及侯客点,结合地面单向交通组织,设置1进1出车库出入口,车库内部围绕站前广场下沉庭院及商业空间分别设置出租车上下客停靠边,给乘客提供便捷服务。
构建高效、便捷的车库系统:与出租车共享车库出入口,车库内部设置社会车辆下客停靠点和循环联络通道,保证车库的通达性,实现车库资源高效利用。靠近垂直电梯处设置残疾人车位,提供无障碍服务。
建立立体化无障碍的步行系统:地下商场内建立步行网络,预留与周边地下空间的连接通道,车库内设置专用人行通道。地下商场、车库、地面广场等不同层面通过楼扶梯、无障碍电梯联系,构建立体化无障碍人行系统。
3.2 地下建筑的人性化空间设计
下沉式广场的引入:如果说广场是城市的门厅,则下沉式广场就是地下建筑的门厅。作为地下建筑出入口的一种处理形式。它可以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感,把地下、地面空间及出入口巧妙的联系在一起。
本项目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充分利用了下沉式广场,沿广场的四个方向分别设计了一个下沉式广场,一方面作为地下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加强了地下空间与地面的联系,将自然要素引入地下;另一方面解决了地下建筑的消防疏散要求,因地下商业的疏散宽度需求很大,如果不利用下沉式广场,地面上就会出现很多为满足消防要求的楼梯间,对地面广场景观的破坏很大,下沉式广场的引入有效的减少了楼梯间的设置数量,避免了出地面楼梯间对地面功能的干扰,见图5。
图5 下沉式广场效果图
内部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在地下空间,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地下空间中,不易定位定向往往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有的还造成潜在的压力与紧张,使人无所适从、担心甚至害怕等;如果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还可能造成人们疏散的混乱,造成较大的损失。
本项目地下空间设计时将商业空间呈十字形布局贯穿其中,此布局将商业与社会车库与出租车库自然的划分,有效的避免了功能分区的干扰。商业通过端部四个下沉式广场,完成各方向的进出要求,另外为使商业空间识别感更强,在商业空间中部引入一个玻璃采光顶的中庭空间,贯穿地面环境、地下商业、地下公共交通,营造出包含人、活动及自然要素的、丰富雅致的开放式景观核心空间,实现空间氛围的渗透,将地下的景观布置、商业氛围与枢纽交通的来往人流共享,有效改善了地下空间的环境品质,见图6。
图6 地下商业空间效果图
设计时为达到商业空间最大化,将疏散用的楼梯间和辅助用房集中布置,布局对称规整,使地下功能空间形成一定的秩序感,同样增强了空间的可识别性。
4 结语
孝感东站与站前广场共同构成孝感对外交通的门户,是集城际铁路、城际巴士、公交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对实现多种交通方式和谐高效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设计的介绍,希望能为我国当前城铁配套交通综合枢纽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1]张胜,冯宝.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方法研究[A].2013年城市与道路防洪论文集[C].2013,1.
[2]张竹,林路.高铁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地下空间设计的启思——以沈阳南站市政交通工程为例[A].2013年城市与道路防洪论文集[C].2013,140.
[3]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孝感汉孝城际铁路孝感东站站前广场及地下空间规划设计[Z].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