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港泵闸水利枢纽总体布置研究
2014-01-08郭高贵
郭高贵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0 引言
虹口港水系骨干河道总长约 34 km,汇水面积为 46.4 km2,沿程需接纳 26 座市政排水泵站,267 m3/s 排水流量。现有虹口港节制闸建于 1966年,位于东长治路桥内侧,距河口约 500 m,该节制闸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主体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破损,部分墙体发生倾斜、开裂,虽然经过多次加高、加固,但安全隐患无法完全消除,继续使用将存在较大风险。
规划新建虹口港泵闸工程是虹口港水系整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泵闸位于虹口港水系南端,河道入黄浦江的河口处,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后一座规划待建的水利枢纽。它与水系北端的西泗塘泵闸、郝桥港泵闸共同担负着水系的防汛排涝及南引北排等重要功能。虹口港泵闸水利枢纽选址于东大名路桥南侧(溧阳路与九龙路之间),新建节制闸孔径为 8 m,新建泵站正向排水流量为30 m3/s,反向引水流量为 10 m3/s,兼有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调度等综合功能。
1 工程总体布置原则
(1)满足防洪、排涝、引水的功能要求;
(2)泵站、水闸管理用房等布置紧凑合理,管理调度方便;
(3)尽量减小主体结构宽度,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影响;
(4)有利于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及监测要求;
(5)对外交通便利;
(6)泵闸主体结构尽量外移,以缩短外河防汛墙的长度;
(7)建筑风格简洁明快,尽量减小地面建筑物体量、高度,以融入到黄浦江沿线开阔的空间中去,符合北外滩的整体空间规划要求。
2 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选定的枢纽场址,规划新建泵闸闸址位于东大名路桥南侧,水闸闸门中心线距支河口的距离约 115 m,距离东大名路道路中心线约 45 m,平面布置采用“泵+闸”的单侧布置形式,水闸中心线位于原河道中心线偏东侧 4.0 m。
节制闸布置在河道东侧,闸首口门净宽为 8 m,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27.8 m,底板面高程-1.0 m,底槛面高程 0.0 m。外河消力池长 16 m,内河消力池长 15 m。门型采用运行可靠、维修方便的上卧式平面钢闸门,启闭设备采用 QHSY-2×630-6.5 液压启闭机。
泵房布置在河道西侧,泵站各设 3 台单机流量为 10 m3/s 的 1800QGS10-3.25 型潜水贯流泵,其中两台为单向,一台为双向。由于外河西侧河道无法按规划拓宽,三台水泵中靠东侧(近节制闸)位置的一台泵引排水水流条件最好,为了发挥水泵引水的效率,将双向泵设置在东侧(靠近节制闸)位置,另两台单向泵布置在西侧。站身底板顺水流方向长度为 27.8 m,水泵机组间距为 5.2 m,站身以上不设厂房,泵房顶板面高程为 5.0 m,为便于机组的安装和检修,顶板上部设可移动式的电动桥式起重机。泵站内河进出水池长 15 m。底板面高程-3.1 m,外河进出水池长 16 m,底板面高程-3.1 m。
内河海漫段布置在东大名路桥梁下部,海漫段长 35 m,海漫顶高程为-1.0 m,末端设 6 m 宽的抛石防冲槽和防冲板桩;外河海漫段长 25 m,海漫顶高程为-2.0 m,由于外河两侧为部队建筑,河道宽仅约 14.6 m,河底标高由-2.0 m 逐步降低到-3.0 m;在外河海漫段以外至黄浦江河口范围均进行模袋混凝土护底防冲。内、外河侧海漫段均采用300 mm 厚灌砌块石护底,采用 400 mm×600 mm素混凝土格梗分隔。
新建东大名路桥桥宽 28 m。东大名路桥梁位于内河海漫段上方,桥台兼作翼墙与内河消力池衔接。为便于桥梁两侧与现状纵、横向道路的标高顺接,河中顺泵闸导流墙方向设柱式桥墩,将桥梁布置为两跨(跨径 16 m+9.8 m),以减小桥梁跨径,降低梁高及路面标高。图1为泵闸总平面布置图。
3 总体布置数模论证
3.1 计算目的
该工程位于黄浦江中游左岸虹口港出口处,水闸和泵站并行布置于东大名路桥外侧。由于泵闸平面布置方案为“泵+闸”(即泵站集中单侧布置在闸的一边)型式,同时上游侧设置桥墩,为了分析方案布置的水动力合理性,工程建成后水闸引、排水的水流流态情况,以及枢纽布置对泵站及水闸排水的过流影响,该设计建立了泵闸工程范围内的二维水流模型。
3.2 模型计算范围及网格布置
模型上边界分别取虹口港泵闸上游 500 m处,黄浦江作为接纳水体,下边界分别取虹口港上下右侧各 1 000 m。为能较好模拟所研究河道流场,本次模型计算采用三角有限元网格,并采用大小网格嵌套方式进行模拟计算,泵闸工程范围内网格加密处理,其优点能模拟复杂的河道岸线,计算范围主次分明,计算速度较快。本次模型网格剖分共布设 15 461 个节点,9 113 个单元,单元边长在 0.2~50.0 m。图2为工程河段网格布置图,图3为水闸及泵房网格布置图。
3.3 控制方程及计算方法
该设计采用的有限元法求解平面二维浅水运动方程和连续方程为:
式中:h 为水深;u,v 为直角坐标下的速度;x,y,t 为直角坐标及时间;ρ为水体的密度;E 为涡动粘滞系数;g 为重力加速度;a 为底部高程;n 为曼宁糙率系数为地球角速度;φ为局部纬度。
上述方程组采用伽辽金加权余量有限元法进行数值求解。单元的形式可为一维线性单元、两维四边形或三角形单元,适用于岸线曲折的边界。速度形函数为二次,深度形函数为线性。空间积分以高斯积分,时间离散利用非线性有限差分。在每一时间步上,变量表达式为:
图1 泵闸总平面布置图
图2 工程河段网格布置图
图3 水闸及泵房网格布置图(带桥墩)
式中:a,b,c 是常数,c 为 1.5。
方程采用全隐式求解,解法为 Newton-Raphson非线性迭代。方程中各基本参数选取说明如下。
(1)曼宁系数
模型中曼宁系数 n 考虑有、无植被影响,根据各单元的平均水深按式(5)自动赋值并实时调整:
(2)涡动粘性系数
模型中涡动粘性系数 E 根据各单元的平均速度和水流方向上单元长度自动赋值并实时调整,计算公式为:
式中:P 为 Peclet 常数;ρ为液体密度;u 为单元平均速度;dx 为主流方向的单元长度。
3.4 计算水文条件
模型按照泵闸引排水方案划分 4 种主要计算工况,分别为:
(1)工况一
水闸闸门全开排水工况,内河 3.0 m,外河2.5 m。
(2)工况二
水闸闸门全开引水工况,内河 2.5 m,外河3.0 m。
(3)工况三
关闸、泵站排水工况,Q=30 m3/s,内河 2.5 m,外河 5.06 m。
(4)工况四
关闸、泵站引水工况,Q=10 m3/s,内河 3.0 m,外河 2.21 m。
3.5 数学模型成果与分析
3.5.1 工况一:闸门全开排水
从图4水闸闸门全开排水工况(内河水位 3.0 m,外河水位 2.5 m)时的流场中可以看出,水流出闸后,主流分布于河道东岸,分流较少,水流扩散后西岸泵站进出水池局部形成缓流区,由于西岸岸线在下游消力池之外收窄,限制了回流的形成,出闸水流流态总体较好,在离下游消力池约 60 m外,水流已均匀扩散至下游河道断面。
图4 工况一流场分布图
从水闸上下游沿程水位及流速分布(见图5)可知,最大流速出现在闸室驼峰段,最大值约为2.03 m/s;经下游消力池消能后流速迅速下降至1 m/s 左右。由于河道断面放宽,水深变大,流速变小,水位基本上与外河齐平。泵闸外入黄浦江后,由于水面开阔水流迅速扩散,出闸水流流速也迅速减小至 0.3 m/s 以下。
3.5.2 工况二:闸门全开引水
从图6水闸闸门全开引水工况(内河水位2.5 m,外河水位 3.0 m)时的流场中可以看出,水流出闸后流态与工况一类似,主流分布于河道东岸。由于导流墙及桥墩的导流作用,以及西岸河岸缩窄,泵站进出水池侧回流的形成受到限制,出闸水流流态总体较好,在离上游消力池约 40 m 外,水流已均匀扩散至下游河道断面。
从水闸上下游沿程水位及流速分布(见图7)可知,最大流速出现在闸室驼峰段,最大值约为1.93 m/s;经上游消力池消能后流速显著下降,约1.25 m/s,出闸后流速和水位降低相对缓慢,但在上游海漫段以内流速不超过 0.7 m/s。
图5 工况一水闸上下游水面及流速分布图
图6 工况二流场分布图
3.5.3 工况三:泵站排水
从图8泵站排水工况(内河水位 2.5 m,外河水位 5.06 m)时的流场中可以看出,由于泵站集中布置在河道西岸,而且凹进河岸侧,水流进入泵站存在明显偏转,出流后闸室一侧局部形成回流,但由于闸、泵之间隔墩以及泵房侧渐变岸线的限制作用,回流区范围有限,总体上泵房出水水流较为平顺,且在 20 m 左右距离内能迅速扩散充满河道过水断面,对进出泵房的流量不构成较大影响。另外,由于水泵流道低于水面,故出泵房水流为淹没出流,从图9可以看出,最大出流流速约为0.5 m/s,小于上游最大进流流速,约 0.79 m/s,至下游河口流速减小至 0.2 m/s 以下。
图7 工况二水闸上下游水面及流速分布图
3.5.4 工况四:泵站引水
泵站引水工况(内河水位 3.0 m,外河水位2.21 m)时流场与排水工况相似,从图10中可以看出,水流进入泵站有轻微偏转,泵站出水水流则比较平顺,由于导流墙及桥墩的导流作用,水闸侧水流扩散较好,没有形成局部回流。出泵房水流在20 m 左右距离内能迅速扩散充满河道过水断面,对进出泵房的流量不构成较大影响。从图11 可以看出,下游江侧最大进流流速约为 0.36 m/s,上游侧出流流速约为 0.33 m/s,出流流速减小相对缓慢,但在上游海漫段以内流速不超过 0.2 m/s。
图8 工况三流场分布图
图9 工况三泵站上下游流速分布图
图10 工况四流速分布图
图11 工况四泵站上下游流速分布图
3.6 结论
从水动力角度来看,虽然泵闸单侧布置、泵闸横向宽度大于上下游河道宽度,而且闸外段河道宽度扩宽受到限制,但从数学模型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闸、泵过水偏流的不良影响程度有限,该泵闸工程的平面布置方案可以满足水闸和泵站的正常运行。由于外河河底高程向外河逐渐降低,并采用直立式护岸,闸、泵出流流场没有发生不良流态。经过外河消力池、海漫段的消能以及下游河口的水流扩散作用,进入黄浦江的下泻剪切流速在0.3 m/s 以下,对黄浦江此段流场以及通航未产生不利影响。
[1] 徐祖信,卢士强.平原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3(3):176-181.
[2] Danish Hydraulic Institute(DHI).MIKE11:A Model-ling System for Rivers and Channels Reference Manual[R].DHI.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