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2014-01-07李士梅张倩

当代经济研究 2013年11期
关键词:自主创新

李士梅 张倩

摘要:装备制造企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必须从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目前,国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仍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与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仍面临着发展观念滞后、自主创新不足、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亟待推进等问题。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应从转变思想观念为起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关键词: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1—084—04

一、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涉及行业范围广泛,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7大类。装备制造业七大行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发展迅速,但传统发展方式严重阻碍着企业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

1.大而不强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1年的统计数字分析,装备制造业的国有比重低于30%,企业数量仅占4.2%,资产总额占28.6%,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和营业规模分别为13.22万亿元和11.38万亿元,分别是行业总体水平的6.8倍和4.5倍,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但从资产贡献率来看,大而不强的现状明显。这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迅猛发展,支柱地位已日益凸显。从2009年各国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总量达2.2万亿美元,超过美日两国(分别为1.5万亿美元和1.23万亿美元),已位列世界第一,跻身世界装备制造业大国行列。然而,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仍呈现粗放式发展,片面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尚未走出传统工业化大量消耗资源的老路,处于全球制造产业链的中低端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以国有汽车企业为例,2012年入围世界500强的国有汽车企业有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广州汽车工业集团等,但这五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资产)总和还不如丰田汽车公司一家。从整体上来看,我国还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只有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改变企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2.核心技术面临“空壳化”危机

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仍然相距甚远,核心技术和重大设备对外依赖度很高。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还不能生产大型民用飞机和深水海洋石油装备,我国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依赖进口,工厂自动控制系统、科学仪器和精密测量仪器对外依存度高达70%。在重大技术装备引进过程中,重整机引进,轻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引进消化吸收,导致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发展滞后,主机面临“空壳化”危机,比如航空工业所需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配套件的配套能力差,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高档功能部件70%依赖进口,大型工程机械所需30MPA以上液压件全部进口,致使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外依存度难以降低。

3.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迫在眉睫

现阶段,装备制造企业部分设备产品使用中会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大量污染物,比如工业锅炉和电力设备。工业锅炉是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但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趋严重。截至2009年底,中国在用工业锅炉58.48万台,工业锅炉以燃煤为主,年燃煤量约6.5亿吨左右。多数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水平低,基本没有配套脱硫装置,烟尘、二氧化硫排放超标,必须研发生产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工业锅炉替代传统工业锅炉,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2011年,火电装机容量及发电量为76834万千瓦、39003亿千瓦时,分别占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的72.3%和82.4%,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设备容量76302万千瓦、发电量38893亿千瓦时,其中燃煤机组容量69634万千瓦,发电量36289亿千瓦时,分别占91.3%和93%,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消耗标煤量为114400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2.9%。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电力结构以燃煤发电为主,能源消耗量巨大,燃煤还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提供能耗低、污染少的技术装备迫在眉睫。

二、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难点

近年来,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在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转变发展方式上作出了许多努力,但仍困难重重,主要面临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1.缺乏转变发展方式观念的自觉性

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多为“一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老国企,比如哈电集团、一汽集团、西电集团、中国一重等,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深,思想观念难以解放,体制机制创新相对滞后。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对粗放型发展方式存在着路径依赖,现有体制机制又难以推动企业摆脱原有路径转入新的发展轨道。因此,对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感知性不强;路径替代的成本高、阻力大、风险高、见效慢,企业仍然把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转变发展方式缺乏内在持久的推动力量,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2.缺乏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重大技术装备具有关联面广、成套性强、需求量大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重大技术装备的使用部门,热衷于从国外进口,选择自主化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花费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出现了盲目引进与重复引进、重引进轻消化、重生产轻研发的现象。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不仅造成资金浪费,还会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将难以突破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以核电装备制造为例,面临着全面国产化的强烈诉求,目前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站设备国产化能力达80%以上,核电控制系统、锆管、蒸发器U型管、应急电源、核级阀门等一大批核电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化,但三代核电设备制造国产化距离完全满足安全标准还有一段距离,而且国外装备制造商放缓合作、技术转让步伐,产品停留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模式上,导致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后劲乏力。

影响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阻力是“首台(套)”问题。由于自主创新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缺乏严格的质量保证,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往往因运行业绩空白被拒之市场外,有些重大技术装备即便已经具备了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但使用部门仍人为设置障碍拒绝采用,提高了国产装备进入市场的门槛,不仅使用部门要花费更多资金购买国外技术与装备,装备制造企业也得不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机会,无法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首台(套)”问题难以解决,市场打不开,装备制造企业就要承担很大风险,这严重影响了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缺乏高端人才供给的持续性

创新归根到底是激发人的创造性,人才是自主创新的根本。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多处于东北、西南和西北的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观念、地理环境和经济实力等诸多原因,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吸引人才能力相对较弱。随着产业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加快,国有装备制造企业面临着高端人才匮乏的困境,能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攻克重大技术难题的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偏少,人才结构性短缺明显。高端经营管理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供应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引领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装备制造业R&D;人员共1456964人,只占从业人员的4.57%,而欧美装备制造大公司R&D;人员比例一般在10%左右;我国设有R&D;机构的企业为13131家,占企业总数的12.3%。

4.缺乏研发经费投入的主动性

一些传统制造企业,由于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对研发投入缺乏主动性。研发投入不足是制约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瓶颈。表1显示,2011年,装备制造业企业R&D;经费投入总额为3536.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3%。从各个产业部门来看,金属制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最低,仅为0。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最高,达到1.7%,这与国际上普遍认同的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应在5%左右的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现以几家中央装备制造企业为例进行说明。2012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研发投入为61.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61%;东风汽车公司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8.32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81.66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77%,处于行业先进水平。2011年,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研发支出5.0亿元,占销售收入的0.39%;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投入4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3%。由此可见,这几家企业的研发支出都低于国际的平均水平5%。

三、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

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变革思维方式,摒弃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观念,并贯彻落实到实践工作中去。由于对传统发展方式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转变发展观念的自觉性比较低,难度比较大,需要通过制度安排来引导。建立非强制性制度安排,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个方面形成有利于打破传统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诱使国有装备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

进一步提高R&D;经费投入强度。目前,国有装备制造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普遍偏低,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使其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尤其要加大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及配套设备的基础理论、设计工艺、生产技术、产品可靠性研究等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基础技术的制约。产学研合作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通过企业、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互动交流,联手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有效缓解国有装备制造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难题。重大工程项目是提升国有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国有装备制造业要积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寻求与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机会,利用全球创新资源逐步实现自主创新的重点跨越。

3.推进信息化建设是支撑

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第一,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要立足现实,合理制定企业数字化的阶段性目标,努力构建数字化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联网设施,尽快向办公自动化、无纸化转变。第二,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要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以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形成核心竞争力。第三,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要依托优势产业,打造以具有产品竞争优势或核心技术优势的大型国有企业为核心的精益供应链系统,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4.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是突破口

以产业链为主导是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的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以高新技术为引导,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性强等特征,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是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由大到强转变的突破口。当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发展趋势向好,国有装备制造业要抓住机遇,瞄准高端,抢占高端,从高端寻求突破。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重点培育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高度依赖于关联企业,要重点培育以国有大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集团,运用各种经济财税立法政策,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形成规模经济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集群。

责任编辑 蔡强

猜你喜欢

自主创新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高新技术发展下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升级研究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智能机器人实践课程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
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