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2014-01-07张乐
张乐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决定推动了亚洲货币汇价上升,人民币对美元牌价也应声大涨,这一升值现象,如果按照2012年上半年江苏省净结汇338.67亿美元测算,江苏省将在下半年外汇汇兑中造成6.3亿美元左右的损失。因此,如何应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带给我国外贸企业的机遇和挑战,是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之一。
一、 汇率制度的含义及人民币汇率的演变过程
汇率又称汇价,是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表述为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外汇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价格就是汇率。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从目前看,我国人民币汇率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2):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这一阶段的汇价机制主要是市场调节,在不断的波动中寻找均衡点。
第二阶段(1953-1967):这一阶段,我国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汇价与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
第三阶段(1968-1978):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到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时期。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并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这一时期,汇价高估状况不断趋向于严重,错过了调整外汇水平的良机。
第四阶段(1978-1984):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体制,除了继续保留对外公布的牌价适用于非贸易结算外,还决定制定适用于外贸的内部结算价。
第五阶段(1985-1993):取消内部结算价,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这一阶段内部结算价虽然对促进外贸出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两种汇率使用范围出现混乱,外贸亏损扩大。
第六阶段(1994-2005):经过前面五次汇率的调整,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彻底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局面,开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这是汇率改革的第六个阶段,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七阶段(2006-201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为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完全兑换和使人民币将来成为国际重要结算和储备货币打好基础。
1994年以前,我国的外汇市场是两个市场,一个是官方市场,汇率是1美元兑换5.7人民币;一个是调剂市场,汇率是1美元兑换9-11元人民币。当时,80%的进出口都是通过调剂市场进行的,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最后按调剂市场的价格并轨,1美元兑换8.7元人民币;相对于官方价格,人民币贬值了33%,改革是成功的。汇率并轨后,除了1997年经常账户不是顺差外,截止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国际收支均实现顺差,央行外汇储备目前已高达3.5万亿美元,稳居世界央行之首。
2010年6月19日,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体制再次改革,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为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完全兑换和使人民币将来成为国际重要结算和储备货币做好准备。
纵观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演变过程,从中国的国家利益来看,低估的汇率水平和僵硬的汇率制度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低估的汇率会带来资源的错误配置,尽管出口部门得以不断扩张,但是国内其他行业则失去了发展机会;过分僵化的汇率制度给国内货币政策带来了压力,而且随着时机的拖延,推出钉住汇率制度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中国政府正是从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进一步的汇率改革时机已经成熟并选择进行调整,从而缓解了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要求过大的压力。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企业贸易结构的影响
由于企业性质、类型、所处行业、规模和进出口贸易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影响各异。调查显示,一般贸易所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高于加工贸易,出口型外贸公司所受的影响高于综合性外贸公司,而进口型外贸公司则受益较大。以2012年为例,我国外贸总额为38667亿美元,而来料加工装配、进料加工合计18560亿美元,占48%,在这种情况下,汇率的调整对加工贸易的影响程度相对就比一般贸易要小。而我国的一般贸易基本上一直是逆差,人民币汇率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出口数量,特别有可能削弱那些单纯依靠“刺刀见红”式价格战打市场的企业。所以,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小企业一般都将面临微利或者无利润的状况。虽然大部分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由于赢利能力不强,微利现象较为普遍,部分中小企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损失的抵御和承受能力仍然比较弱,如不少服装加工企业的外销服装售价很低,有的服装几块钱一件,卖到中东“穿一次就扔掉了”,不少出口服装除了布料和加工费外,赚不了几毛钱,若再遇返工或退货,只有亏本。因此,在国外“反倾销”浪潮一波高过一波的今天,廉价竞争这条路难以为继。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近期人民币汇率调整对已确定出口价格或已出口还没有结汇的企业影响比较大。例如,从浙江一些出口占比90%的经营化工产品的外贸公司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2%,这些公司的利润就会下降10%以上,必然恶化其财务状况。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减少对廉价劳动力和价格战策略的过度依赖,增强我国外贸企业及员工的自我调整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虽然有可能短期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影响较大,但对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汇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某些依赖进口原料的企业受惠。因为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后,产品进口价格会相对下降,有利于企业降低进口成本,拉动进口的增长。如航空业,其燃用油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其进口成本,对行业产生有利影响,同时国内航空公司债务多以外汇浮息贷款为主,人民币升值后债务由以外币计价折算成以人民币计价后将有所下降,为航空公司带来直接会计账面的汇兑收益,外币债务还本付息时则让企业节省了人民币计价的财务成本与费用。因此,对于出口贸易依存度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对其的影响必然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一些弱小的仅仅依靠规模扩张和单纯劳动力优势生存的企业有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endprint
三、外贸企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策略
(一)提高出口产品价格,调整经营策略
人民币升值后,许多外贸企业正努力与顾客沟通,通过提价来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风险。但这一过程进行地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的企业,由于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只能通过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当然,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从长远角度看,市场应该会相对稳定,即使提价,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也不会减少很多,相反可以有力打击同类低价倾销产品,防止恶性竞争。有不少化工企业已经减少订单数量,一般只接受3个月以内的订单,对3个月以上的订单较为谨慎;很多企业也是除老客户外,不再接受一些供货时间较长、利润较低的订单,以避免因收汇时间延长所造成的汇率损失。部分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公司,也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提升产品销售价格和出口竞争力,有效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造成的不利局面。
(二)加大技术开发,降低生产成本
有些跨国公司或有竞争力的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或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等措施,压缩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或者通过实现外贸出口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实现出口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转变,以便更多赢取市场和利润,这也是很好的规避贸易风险的手段。
但是,对于国内很多企业来说,这需要有足够的资本,并且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对其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如化工类产品的换汇成本较低,在短期内出口经营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如果能加大技术开发,甚至投资海外市场,由于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海外投资能力,其购买外国原材料的成本会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会显现,反而能催生出一批跨国企业。
(三)办理远期结汇业务及利用金融工具避险
这次汇改之后,为方便企业和个人在浮动汇率机制下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国家外汇交易中心推出了远期外汇交易。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防范风险的成本低。企业不需要缴纳保证金,而只需支付手续费和风险保证费;二是灵活性较强。远期外汇交易的货币币种不受限制,交易的金额和契约到期日也由买卖双方自行确定。我国的银行已开办了这项业务,外贸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利用。
近几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美元汇价的远期变化成为影响企业选择即期或远期结售汇规避汇率风险的主要因素。2013年2月到2013年6月,由于不少企业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后美元的结汇价应低于目前美元的远期结汇汇价,因此选择办理了远期结汇业务。由于美元6个月远期售汇汇价远低于即期售汇汇价,因此企业选择办理远期售汇业务以赚取汇差,压低进口成本,使远期售汇合同签约数大幅增长。
采用进出口押汇、保理等贸易融资方式,也能使企业不仅实现低成本融资,而且还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民币升值对企业有可能造成的影响。但显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机会收益和机会成本永远并存,像汇率锁定等业务在锁定人民币升值风险的同时,也会使企业在宏观政策没有发生预期变化的情况下丧失一部分收益。
(四)加强企业自身对外汇资产的管理
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回笼外汇资金,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也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在签约时选择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债,利用目前外债管理政策对短期外债展期没有次数限制的空子,在外债合同到期时与债权人签订展期协议,如此循环,将一笔短期外债展成中长期借款,进一步扩大外汇负债规模。但是,这样的投机性毕竟不是解决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好办法。
(五)高度重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加强跟踪研究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对美元初始升值2%,低于市场预期,给外贸行业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充分暴露。因此,研究和适应人民币浮动汇率机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长期任务,企业要把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增强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短期内会对外贸企业产生一定影响,但总体上利大于弊。外贸企业在关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同时,一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要把应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作为经营管理的一项关键举措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