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台如何做好对农宣传

2014-01-07孙守平

记者摇篮 2014年1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县委策划

孙守平

目前农民娱乐、消遣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广播电视节目。为帮助更多的农村受众看上电视、收听到广播,国家广电总局确定2005年为广电系统的“农村服务年”。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人口的有效覆盖率,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享受好基本的广播影视服务,让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更好地传入千家万户。央视每5年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农村电视观众数量呈现逐年攀升态势,有70%以上的农民每天都在看电视,而且看电视的时间平均每天2小时以上。县级广播电视作为党和人民的舆论工具,最接近农村、最了解农民,是对农宣传的排头兵,担当着地方经济发展中服务农民群众的宣传员的角色。如何做好对农宣传,笔者在新闻采编实践中的体会是增强策划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强化宣传工作的导向性、贴近性及节目的可听性和可视性,在深入农村采访,创新办好栏目上下功夫。

一、增强策划意识,强化宣传工作的导向性

古语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宣传策划就是为决战前台而于后台的运筹。本人理解宣传策划是指为配合党和政府某一时期的中心工作而进行的舆论筹划、谋划及其运作。策划充分发挥了新闻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的创造性,使宣传呈现规模性、战役性和轰动性等特点。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体会到:加强宣传策划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抚顺县广播电视台在每年的年初都根据县委、县政府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研究策划贯穿广播电视台全年宣传报道的重点。结合县委、县政府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来策划和组织我们每一个时期的宣传报道重点,然后安排布置给记者,记者再有针对性地去捕捉新闻,使我们的节目紧扣县委、县政府的总体思路。新闻宣传工作突出了主旋律,体现了导向性。

比如,县委提出“一城两区三业”经济发展思路后,我们及时在两台新闻节目中开设了“打造一城两区新格局,构建平安和谐抚顺县”栏目,并且围绕工业、农业、旅游业大做文章,组织策划了大量有分量的稿件在本台和市台播发。在对我县“一城两区”经济发展思路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同时,还对12个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了访谈。为配合县委、县政府的重大主题活动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战役性的宣传报道,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比如:在我县“两会”期间,我们围绕会前、会中、会后制定了详细的宣传报道方案,制定方案的过程就是策划的过程,组织记者采用现场报道、录音报道、专访和访谈等多种形式对会议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宣传报道,会后人大、政协对我们在宣传报道上组织策划非常满意,宣传效果很好。

二、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宣传工作的贴近性

要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记者要面向农民群众,多深入农村去调查研究,多报道一些农村改革、新农村变化、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致富门路、生态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对与群众生活、“三农”密切相关的重大信息不惜时段展开宣传。同时我们采编人员要与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倾听他们的呼声,真正从思想上拉近同农民的距离,增进同农民的感情,这样,采写和编辑的稿件(节目)才能更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生活,才能起到为农民服务,帮农民致富,为农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的目的。

1.会议报道逐渐减少,反映三农的报道成为主旋律

把宣传的重点由会议转向农村,鼓励记者深入基层、深入村屯和地块,捕捉百姓身边人、身边事,围绕农民增收,宣传报道致富经验,挖掘致富信息,为农民致富提供服务。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安全生产、春耕备耕、护林防火、新农合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宣传报道。据统计,在抚顺县电视台每年播发的新闻稿件中,记者顶酷暑、冒严寒深入基层采制的反映三农的报道占65%-70%。选送省市台播发稿件中100%采自于农村。

2.秉承“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农村百姓”的办台理念

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创办《乡村四季》栏目,并设置了“咱们的老百姓”“乡村小戏院”“农村百事通”“少儿天地”等子栏目,用百姓身边人说百姓身边事,把镜头伸进寻常百姓人家,捕捉百姓中最平凡、最本色的动人故事,再现人间冷暖,讴歌人间真情,本档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

三、增强创新意识,强化节目的可听性和可视性

广播电视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怎样把县委、县政府一个时期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和要求传达给农民,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使他们尽快接受农业新科技走上致富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采访报道上下功夫,让广大农民受众觉得节目好听好看。

1.增加录音报道和同期声,突出广播电视节目的可听性和可视性

现场感、可视(听)性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也是栏目能吸引听众和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增强可视(听)性,对农节目要尽量将现场放在农事现场、在田间地头请专家指导生产、在生态园边走边说、在农户家唠家常,尝试改播为说,收听收视效果会比演播室强得多,节目也更有亲和力。我台的《乡村四季》节目经常把主持人出境地点选择为蔬菜大棚、科技示范园或休闲农庄作为背景图像,非常具有现场感。我们台规定记者每人每月至少要完成4篇录音报道和4篇同期声报道。

2.播报方式通俗易懂

我们抚顺县电视台开办的《农家生活》专题节目中,针对目前农村大多数农民的文化水平、思想素质不高,自己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技术和法律知识等有一定困难的情况,在节目中不定期设置了《政策信箱》、《实用技术》、《以案说法》、《致富能手》、《兽医站》等栏目,采用对话、问答、讲案例、介绍致富典型等农民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农民朋友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一个时期县委、县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法律常识,宣传身边的致富典型。我们还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情趣爱好,不定期地向农民介绍卫生、生活小常识,和农民拉拉家常等,使节目让农民想听、爱看。

四、找准节目定位,体现乡土气息

县级媒体要多关注现实生活中农民的哀乐、需求,找准栏目的定位,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把栏目办成农民的知心朋友。节目定位要突出服务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区域性,将农村节目的焦点聚焦于我们的农村观众。节目内容应该具有强烈的“乡村气息”,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节目的理念要突出特色,强化服务功能,贴近农民生活,服务农村产业。

总之,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采编人员要深入底层,了解农村、农业的发展变化和农民思想观念、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节目办得适合农民需求,对农民的口味,受农民的欢迎。

(作者单位:抚顺县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县委策划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本期策划
扎实推进关心下一代宣传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