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新闻是如何炼成的
2014-01-07张利
张利
如何发现和捕捉好新闻,是记者的功力。它需要记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好新闻是新闻记者所共同追求的,但是否能发现并制作出“好新闻”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是一名优秀记者需要必备的。要想“炼”成好新闻,不但要靠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强烈的工作热情,而且要有超前的策划、扎实的采访、厚重的文笔和新颖的编辑手法。那么,如何炼出好新闻?
一、要望风而动,勿望风而逃
有些好新闻是可以预见的。这些新闻有可能还没有成为现实,但已经开始以信息等方式出现。例如笔者采写的新闻《百户慈善建房》。当时,我发现这条线索是在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上,其中提到,当年市政府为百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包括为农村品困户开展百户慈善建房项目。记者敏锐的感觉到,如果把这条新闻跟下去,一定会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下乡采访,了解农村还有很多因病返贫的农民家里住房困难情况。如果政府真的为他们盖上新房,那一定是政府做的最贴心的民生工程。为了跟踪这条新闻,我多次联系该项目的实施部门市慈善总会,先后跟随他们到阜蒙县、彰武县去走访,从项目之出的走访到盖房再到入住,在半年的时间,记者根据项目的进度先后报道了10余篇,这些系类报道最终在全市反响热烈,同时在当年的好新闻评比中也被评为了辽宁省新闻奖连续报道类一等奖。试想一下,如果对当初政府报告中的这句话,记者看见后没有当成一回事,也就不会有后来深入的采访报道,更不会获奖,那么记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好新闻浪费掉了,并与辽宁省新闻奖失之交臂。
二、要见微知著,勿走马观花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说人之短视。在新闻采访中,也常存在这样的情况。以笔者采写的电视专题《新农保开创农民新生活》为例。当时,记者本来是去报道“阜新市正式启动新农保”会议的。记者在会场发现,国家做出的新农保政策,是颠覆我市农村居民养老的一个重大举措。如果深入采访,这一定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新闻。新农保是全体农民都非常关注的大事,即使放在全国的大环境来看,这条新闻也是有代表性的。于是,记者立刻深入到韩家店镇农户家里,逐门逐户地进行采访,采访越深入,就越发现国家实施的新农保政策深日人心。最后,记者制作了这个题目为《新农保开创农民新生活》的专题片,不但为阜新市新农保政策的铺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要知己知彼,勿不求甚解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记者采访前,一定要围绕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下足功夫,否则,不但会影响到采访效果,甚至会被对方耻笑,甚至拒绝采访。下面的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广岛以后,一些外国记者来延安,总是要宣扬原子弹的威力;有人还借此说我们不能和国民党打仗,因为有原子弹的美国会帮助国民党。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找到彭德怀,问道:“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威力简直是毁灭性的,给日本造成的损失太可怕了,实在无法形容。你听说了吗?”
彭德怀以极其轻蔑的口气反问:“是吗?有这种事吗?不知道。”
那个记者没有领会彭总的意思,反而惊讶起来:“哎呀呀,你怎么这样闭塞,这样无知,连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
彭德怀微笑道:“不是我无知,而是你太愚蠢了;你的愚蠢才是我真的不知道的、没有料想到的……”
那个记者遭遇到的尴尬就出在了他的提问上。我认为,一个弱智的问题,足以毁掉一次重大的采访。而一个充满智慧的提问,也足以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给自己的新闻锦上添花。
再如,2012年6月17日,西安电视台新闻节目《西安零距离》播报了一条社会新闻,说当地发现了一个太岁肉灵芝。这是一则新闻闹剧,是一则假新闻。如果记者到质检部门去检验,一验便知。作为主流媒体,无论是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还是社会上发出的新鲜事,都应该及时发出理性的声音,体现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而不是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甚至不懂装懂,那样只会贻笑大方。我们更应该注重在报道中努力获得第一手的素材,使得我们的报道做到有理有据,在潜移默化中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作者单位:阜新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