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电视台成就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析

2014-01-07李亚默

记者摇篮 2014年1期
关键词:丹东成就受众

李亚默

在我国电视新闻的内容构成中,有一道新闻大餐,那就是弘扬主旋律的成就报道,这类报道的目的是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干劲。与突发性、灾难性、批评性的新闻题材相比,成就报道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属性,宣传的色彩更加浓厚。

然而,很多地方台的记者在采制成就报道时,一般容易存在以下问题:

1.起点太高

很多记者不是从平民视角去组织成就报道,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束之高阁。报道调门高,篇幅长,让受众敬而远之,缺乏亲切感,这使得成就报道成为领导的“政绩报道”,起点太高,单薄无味。

2.范围过大

很多记者在进行成就报道时,往往习惯于长篇大论、夸夸其谈,报道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如同政策解读,官气大,官味浓,让受众望而生畏、听而生厌。

3.深度不够

标题四平八稳,文字平平淡淡,导语有气无力,措施一二三四,今年这样,明年还是这样,观众扫一眼就没有了看下去的欲望。除此之外,一项成就的取得是很不容易的,它将要发挥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讲不出、讲不透其中的“前因后果”,也就失去了成就报道的意义。

4.死板教条

只见物,不见人;只见工作,不见动作;只见结果,不见过程;只见成绩,不见思想;玩数字游戏,玩专业词语;遣词用句硬邦邦,怎么也吊不起受众的胃口,让观众一见就心烦。

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媒体受到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电视同行之间的激烈挤拼,成就报道如果不出新出彩,不增强可视性,不仅会令人厌恶,宣传效果也将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寻求领导和观众都满意的结合点、取得预期的宣传效果呢?

一、遵循新闻规律 选好报道由头和事件

成就报道孕育着深刻的主题,任何一项成就,都由很多小的成绩汇集而成,由很多人物、很多事件组成。策划、组织成就性报道时,选择好由头,抓好切入点十分重要。最好是“大背景小切口”。“大背景”是指要与大事件、大活动、大会议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大的部署相配合;“小切口”则是指从小的侧面反映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

2012年为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丹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大型成就报道《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为反映时代变迁的大主题,我们播发了《特色之路 兴农富农》、《平安创建 构建和谐》、《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等报道,通过普通人的讲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展示了五年来,国家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报道气势恢宏,形式活泼,画面精美,现场感强,这也使得大的主题让百姓感同身受。

二、精心搞好策划 寻找平民视角

成就报道要想出新出彩,寻找平民的视角至关重要。可以说,成就报道中,无论是经济建设成就,还是精神文明成就,无论是大到整个国家的成就,又或是小到一个社区的成就,都要具体选题具体策划,选取好角度。为了拉近重大社会事件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距离,让受众产生共鸣,成就报道应该尽可能从小的角度来表现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从而变枯燥为生动。除此之外,成就类报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这些成就与百姓切身利益的关联点,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关注,这就需要用“人物”让成就报道动起来。

1.选择什么人

成就报道的人物选择要平民化,但又必须具有典型意义。2012年,丹东东港成为全国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的试点市,《丹东新闻》节目推出《东港换届经验系列报道》,其中包括《创新宣传手段 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人民选我做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等六篇成就报道,记者把公务员、村支书、村民等各个层面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报道主体,表现整件事情的公正公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篇报道在当年全国人大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怎样报道人

成就报道中的人物,是用来感受成就、述说变迁的。因而,重在以他们的视角去反映各种变化。

丹东广播电视台在2013年初推出成就报道《春访农家》,其中包括《失地农民的新生活》、《杨春荣一家的小康生活》、《从“海老板”到“养貂人”》等报道,节目通过对一些普通农民的报道,彰显出近些年来新农村建设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给广大农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可以说,有了鲜活的人物,成就报道就不再枯燥,相反形象会生动起来,更好地体现出成就给人们带来的实惠。

三、善于揭示事物本质 平淡中发掘新闻价值

成就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所反映的事实态势往往是延续发展、持续不断的,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是以一个独立事件为主体,而是综合归纳了许多事实,还要在各类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划分、概括与提炼,因而要求成就性报道的采编人员要善于进行纵横交叉、点面结合的立体采访,善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进行深层挖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同时编采人员要更新理念,站在时代背景的制高点发掘新思想、更换新角度,同时还可以采用记者短评、现场访谈、采访手记等形式。

另外,在采访中既要注意取得成就的过去,又注意成就获得的现在和将来,既注意成就事实群体的概貌,又注意其中的特殊情况和典型事例,这样才能增强成就报道的感染力。

四、以“自然”为美 求“新”很关键

成就报道年年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需注意四方面的问题。

1.“同期声”采访应该更加真实、自然,减少人为的成分。有些街头采访与专家学者的采访,书面语言痕迹比较明显,不太口语化,应该让被采访者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表达中心思想。

2.目前很多成就报道的现场报道仅仅是一段可有可无的开场白,而结合现场的信息量不够。真正的现场报道应该是记者的现场解说,为观众传达更多的画面以外的信息,特别是鲜为人知的信息。

3.由于成就报道是报道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此时此刻的相关画面不多,而过去的资料镜头与一些宏观的镜头,比如,城市街景、航拍镜头在一个节目或几个节目中反复使用,因此画面的信息量大打折扣。

4.我们现在的成就报道总体上是“锦上添花”模式,对存在的问题基本不涉及甚至回避。如果客观地报道“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观众会更加信服。

(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丹东成就受众
了不起的成就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失恋“成就”的CEO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丹东第一医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