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报道中的“信、达、雅”
2014-01-07隋扬
隋扬
我国近代著名的大学者、经济学在中国最早的传播人严复老先生曾强调提出:为文应以“信、达、雅”为至上。这对我们今天的大众传媒在生产作品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领域的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的采制中,仍然是一个应遵循的准则和追求的高度。
启发之一:放眼世界以至“信”
1901年,严复提出的这个观点,在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实践发展了起来,带来了如今我们国家的富足和强盛,这个几经历史的考问和验证的方向,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真理,赢得人民的信任和遵从。能立信于民,则能繁荣兴旺,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最早走出国门,系统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理论思想并影响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
经济类报道和节目的采制由于它的一定范畴的专业性特点,对于这个视野和高度的要求会更加强烈。无论是对新媒介的整合还是强调内容、渠道的问题,人云亦云、偏狭盲目、权威性和可信度有待推敲的状况都会直接影响媒体的传播能力和效应。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偏差在大的前提下是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在经济领域的报道中基本上是视野不够的想当然,不能综百家所长,集万家之言,缺乏广意上的代表性的结果。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空前发展、世界经济瞬息万变的时代,经济类报道的采制更应努力放眼世界,加大对国外经济形势、经验、人物的借鉴和分析。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报道通货膨胀等国内的经济问题时,通过对国际视角、全球经验的了解、分析、介绍,来寻找解决某些问题的答案,给受众一个大背景下的媒体高度,才能以至“信”。
启发之二:掌握经济理论以至“达”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即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如何相互交易;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最好方法;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这些理论对分析和解决我们在经济报道的采制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它会让我们善于从理论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和给予解释的途径,以达到深入人心的传播效果。
启发之三: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以至“雅”
对于经济现象和问题要认识清楚是很难的事情,因为经济运转本身非常复杂,即使同一个经济观点,有人激烈抨击,有人衷心热爱,有人无奈接受,也有人接受后又批评。严复老先生一生宣传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经济的本质,这其中是有深刻道理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经济规律不仅是研究领域的治学境界,也是传媒界应有的从容自信的传播气度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以及经验和事实证明:越是市场的,越是有规则的;越是市场的,越是有道德的。市场行为有着深刻的价值合理性内蕴,即主体理性活动的自主、自觉与自律的有效追求,这无疑使社会价值合理性内蕴大幅度提升;主流意向与社会发展内在契合,人和社会也都有了新的力量和阐释。摒去其一切的表层的演变,实质的市场经济可抽象化为最一般、最具共性的问题就是崇尚理想主义、艰苦奋斗、平等合作,相互服务,追求更多更好。这些代表了社会所一贯倡导的主流价值,也代表了人类超越时代的一种道德理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不自由、不公正、不诚实、不守信以及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等问题,恰恰说明了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够充分。媒体在表达和引导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负面现象的时候,只有把握了市场经济的最本质的属性,才不会出现对市场经济的“恐惧感”,对负面现象的“妖魔化”,才会更多的还原社会,公众以最强大的自信和自爱,在一个和谐、科学的氛围中谋求民族的发展与强盛。从“信”到“达”以至“雅”,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和社会担当才会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境界。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