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培养探究
2014-01-06杨方,李中
杨 方,李 中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1231)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其基础在教育,关键是各层次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高职院校中也必须全面开展与强化创新教育。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整体发展态势很好,其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覆盖了交通、经贸、金融、公安、机电、水利、建筑、旅游等各行各业,每年为国家输送数十万活跃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高职院校在蓬勃发展之中也凸显了不少问题,突出表现是重专业与技能的训练,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没能使创造力培养成为其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培养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们首先要有放眼全球、吸收西方先进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广阔胸怀。西方的教育家、经济学家较早地认识到科技创新、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直把重视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高职教育出现了重视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创新教育首先在美国职业教育中得到重视,并且很快扩展到西方各国以及日本、东欧和苏联。如美国的高职院校多有创新中心,并注重构造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日本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与实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学习技术与总结经验。新加坡的高职院校都是小班制,充分利用师生的互动营造有创造性的氛围,所有问题都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所以其高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适应工作的能力很强。以上国外职业教育中优秀的创新教育理念与做法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发展是不无裨益的。
为了使高职院校创新教育达到一流的水准,我们还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容量,充分吸收国内高职创新教育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创新教育﹢高等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2012年9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共收录与“创新教育”相关的文献953篇,但这些文献大多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关,为了提高文献统计的准确度,再以“创新教育﹢高职院校”为关键词对953篇文章进行第二次检索,共得到289篇相关文章。上表是对以上文章典型观点的整理:
通过上面表格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职创新教育理论研究主题较广,研究视角多样化,研究重点集中在意义、建设策略与思路等,为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关于高职创新教育的研究主要以借鉴西方相关研究为主,缺乏创新性的研究,尽管出现了289篇关于高职创新教育的文章,但是研究主题相似或相同的比较多,且很多是对普通高校创新教育的延续,并没有能够真正针对高职创新教育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未能深入研究高职创新教育的特征、内涵以及作用机理。而且已有的国内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文献比较零散,未形成体系,特别是有关定性或概念性的研究未能给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培养下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二、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培养的建设构想
为了使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的层次和类型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我们应该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研究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理念、发展模式、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战略。
(一)中国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应该走一条本土化的道路
1.中华民族文化为创新教育提供了精神根基,应该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有关创新的思想资源。如韩愈的“自树立,不因循”(《答刘正夫书》)提倡的就是标新立异,以及在思考的基础上创新;又如王充明确指出:“迢难孔子,何伤于义”(《论衡·问孔》),其“问难”和“距师”提倡的就是敢于质疑的精神;还有黄宗羲提出“学贵独创”的教学思想等都是今天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思想根基。
2.依据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发展的特征,重点挖掘与整理古代行业人才的创新精神与行为,为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学习与模仿的榜样。如建设类高职可以从鲁班的创造发明事迹中找到建筑行业创新的传统资源。这样依靠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与行业人物的榜样力量,不仅培育了技术技能人才创新的能力,而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育人之路。
(二)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还应该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1.我国“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产生了高等教育中创新教育的定位问题,其实本科与高职的创新教育应各居其位,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才能构成高校创新教育的合理结构。综合性研究型的大学以基础科学和应用学科的基本理论为主,培养的是研究型创新人才;高职院校应该侧重培养应用型的创新人才。
2.高职创新教育在目标的设立上必须是科学的与符合实际的。如不是要求技术技能人才都具备发明创造的能力,而注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发现和认识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的能力。同时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决定了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应用能力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即使学生有能力改造现有技术;有能力移植现有成熟技术(模仿创新)于相关生产领域;有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技术,对新设备进行适应性改进;有能力将多种技能综合,以解决某一技术问题等。
(三)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应该坚持“全面普及”与“分层培养”结合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即使所有技术技能人才都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这样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就能既为人的生存又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职创新教育也是一种“分层培养”的教育,如通过创新平台的建立对少数综合素质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教育资源倾斜,开展个性化的创新能力培养等。
三、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创造力的意义
首先,基于现实的维度,发展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满足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和类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我国不仅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创新人才的层次和类型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其次,基于历史的维度,本土化的高职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创新思想与教育资源的提炼和反思,走的是一条熔中国传统教育与文化思想的精粹与西方现代创新教育思想理念为一炉,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满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型教育之路。
再次,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职创新教育的宗旨是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会生存、会发展的社会人,有能力应对未来,并且能创造性地解决劳动、生产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
[1]杨冠声.高职创新教育管理中若干问题探讨[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10).
[2]康金莉,贾文学.国外创新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J].成人教育,2010,(9).
[3]袁张度,许诺.创造学与创新方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4]杨方.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融合创新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