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 基层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2014-01-04陈春琼
省人社厅厅长王建军调研指导龙马潭区人社业务下延工作
2013年龙马潭区被确定为泸州市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区。按照“窗口服务+网上服务+自助服务”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建设方案,龙马潭区于2013年6月底全面完成12个乡镇街、89个村(社区)的基层平台建设工作,金保网络延伸到村,部分业务下沉到点,实现了“参保缴费不出村、待遇领取就地办、就业岗位送到家”的工作目标。
项目化管理,保障基层平台建设质量
高度重视,制定考核办法。龙马潭区开展基层平台建设试点,得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被列为全区民生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区委区政府审定建设方案,并将基层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街的目标考核。区人社局制定了《基层平台信息化建设办法》《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暂行办法》和《基层平台工作考核办法》,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机构,包片联系督导。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区人社局建立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联系制度,全面掌握工作进度,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分片包干,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基层平台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
制定规划,先行示范带动。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首先在基础较好的胡市镇、双加镇完成了村级基层平台建设和乡镇街、社区基层平台的提档升级,并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为全区基层平台建设提供了示范。
标准化建设,夯实基层平台服务基础
场地建设规范,实现服务“零距离”。龙马潭区从综合利用和方便群众办事角度出发,将基层平台和便民服务中心(站)合并建设,乡镇街服务中心和村(社区)服务站均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大厅、办公室和档案资料室,设置了规范统一的标识和公示栏,配置了办公设备。各乡镇街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社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小组,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经济重镇设立了“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基层平台实行“开放式”服务,实现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零距离”。
人员配备到位,实现服务“有专人”。区人社局通过“公开招聘、全面培训”的方式,在各乡镇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原有27名编制的基础上,新成立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设编40 人派驻到各乡镇街,89 个村(社区)配备了专兼职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做到业务不陌生、操作不生疏、服务不欠缺,确保就业社保政策落到实处、劳动保障服务顺利开展。
落实专项经费,实现服务“有保障”。龙马潭区在投入300余万元专项建设经费的基础上,建立了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将“金保网”网络使用费和电话支付终端通讯费共10余万元纳入区财政预算;区财政每年划拨城乡居民生存认证和退管社会化工作经费35万元;落实每村(社区)5000-1万元的基层平台建设“以奖代补”经费。各乡镇街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工作经费也纳入到同级财政预算。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业务按需下放,实现服务“全方位”。区人社局将群众需求量大的服务内容统一延伸到村和社区服务站办理,建成“30分钟服务圈”。村级服务站可办理养老保险、农村劳动力登记等10项业务;社区服务站可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城镇居民医保、企业劳动用工备案等业务35项。
信息化支撑,推进基层平台服务延伸
建立金保网络平台。区人社局将全区101个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点位的网络接入模式升级到2M 专线光纤,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网络平台专线光纤全覆盖。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在12个乡镇街设立了劳动保障信息电子显示屏,在89个村(社区)建立信息公开栏,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劳动保障信息,有效促进劳动保障惠民政策的落实。
建立远程见工平台。在各乡镇街搭建异地网络招聘平台,依托互联网和市人力资源市场,在用人单位与应聘人员之间实现面对面异地沟通,为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提供了便利。
建立自助服务一体机查询平台。在全省率先引进了部颁标准的自助服务查询一体机,安装到各乡镇街和政务服务中心,城乡劳动者可自助查询参保缴费、待遇领取和就业求职等相关信息。
建立金融自助平台。在各乡镇街和社区安装了社保卡读卡器和银联pos机,参保缴费实现网上结转。与农商银行合作,将电话支付终端设备安装到各村,让群众就近享受领取待遇、查询余额、转账缴费等金融服务。
标准规范的基层平台,畅通延伸的信息网络,急民所需的业务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全方位”便捷服务,人社工作让基层满意、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