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大学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分析
2014-01-04李勇妹
李勇妹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福建福州350007)
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能力,高尚道德情操、人际交往以及团队精神等都有积极的作用.作为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并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外语外贸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院等6所非体育专业在校本、专科生.
1.2 访谈法
访谈学校体育部(组)负责人和部分一线体育教师.
1.3 问卷法
对6所高校随机抽样960份,每校男、女生各80人;回收926份(男生467份,女生459份)回收率96.5%.
1.4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市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参与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认知,但愿意参加与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分别为64.4%和35.6%.值得关注的是,参与比例与认识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参与率不够理想,并存在性别的差异.近年来学生的某些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已成为高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1].然而,大学生正是青春期,并没有健康危机感.因此,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年轻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2.2 福州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动机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坚持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2].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大学生目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其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增强体质”、“应试考试”、“娱乐休闲”,可见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还是健康、积极的,但在运动行为上不能付出实际行动,即有意识无行动.这与家庭、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生活背景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另外有31.2%的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这应引起老师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使学生能够端正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思想,明确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
表1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表
2.3 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量的分析
表2 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统计
表3 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
调查显示:我市的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集中在2~3次的男生占53.5%,女生占43.1%,只参加1次的男生占16.2% 女生占27.3%.除了体育课外不参加锻炼的学生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女生,这很令人担忧.锻炼时间少于0.5小时的男生占20.3%,女生占46.9%.在访谈中还得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国家教委规定的学生每人每天必须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活动量是保证体育锻炼效果的前提.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我国有关教育、体育 法规的要求,每周活动2~3次是合理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每周不得少于2次课外体育活动[3],少于2次为不足,而调查数字显示:有16.2%的大学男生一周只运动一次,将近14.6%的学生除了上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活动.女生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27.3%一周只参加一次锻炼,有18.1%的女生除了上体育课外不参加任何活动.而且大部分学生每次的运动量都不大,集中在0.5~1小时,没有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与网络的发展很有关系,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宅宿舍玩电脑、打游戏或玩手机,导致我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和运动量明显不足.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2.4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项目选择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项目具有倾向性、不平衡性.男女生的选择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男生喜欢强度大、对抗性较强,竞争较为激烈的球类项目;女生热衷于简单、强度较小、动作优美的运动项目.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对一些新兴、实用性强,如“轮滑、街舞、跆拳道”等运动项目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多年来占课时较多的田径、体操等项目却不受多数学生青睐.
2.5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
表4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主要有,主观原因:(1)怕累没有毅力的占了45.6%;(2)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占10.3%.客观因素:(1)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占32.6%,(2)场地器材不足占11.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有64.4%的学生愿意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说明对课外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认知,但参与率不够理想,且存在性别的差异,男生多于女生.
(2)福州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样化.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增强体质”、“应付考试”、“娱乐休闲”,其中有31.2%的学生把“应付考试”作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这应引起老师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我市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存在明显的运动量不足.没有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所要求的每周不得少于两次课外体育活动,也没有达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
(4)我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项目的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喜欢强度大、竞争较为激烈的球类项目;女生热衷于强度较小,动作优美的运动项目.新兴项目如“轮滑、街舞、跆拳道”等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大学生的青睐.
(5)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有主观与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因素包括怕累、没有毅力,以及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而客观因素主要有学习紧张和场地器材不足.
3.2 建议
(1)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其它省、市的先进经验,如组织开展学生社团、俱乐部等,还可增加学生体锻课的次数和教师的指导时间,多进行学校间的体育交流.
(2)学校积极鼓励学生成立体育兴趣小组或俱乐部,多开展娱乐性强并结合学校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使男、女生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自由度.
(3)明确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保证大学生有充足的课外体育锻炼场地与设施,同时适当增加体锻课的次数和时间.
[1]武昌桥,关道权.高职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9,(4):154-156.
[2]许月云,颜雪珍.福建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4):71-74.
[3]卢建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1):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