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量子点联合磁微粒技术检测HBsAg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2014-01-03何紫琪李从荣杨艳兵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偶联微粒抗原

何紫琪 李从荣 杨艳兵 吴 青 余 华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报道,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曾经感染过HBV,超过2.4亿的患者发展为慢性化,每年约有60万人因急、慢性HBV感染而死亡[1]。乙型肝炎患者主要集聚在亚洲,该地区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就感染HBV,8% ~10%的成人发展为慢性感染者,在中国更为严重[1]。HB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因此要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HBsAg筛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出台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献血者要进行HBsAg的检测。HBsAg是HBV感染最早出现的免疫学标志物,HBsAg检测可以缩短病原检出的“窗口期”,也能避免感染恢复后假阳性结果的产生,是病原体诊断的趋势所在。本研究拟利用量子点与磁微粒的特性,建立一种便捷、高灵敏度的HBsAg的检测方法。

材料与方法

1.试剂和仪器:发射波长为605nm的链霉亲和素化CdSe/Zns硒化镉量子点(武汉珈源量子点公司)、粒径3 μm的xMagTM异硫氰酸根末端磁微粒(陕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HBsAg adr protein、生物素化兔抗 HBsAg-IgG、鼠抗 HB-sAg-IgG(英国Abcam公司)。DDHZ-300型恒温振荡器(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磁选分离器(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EURO StarⅡ型荧光显微镜(德国EURO公司)、BIORAD680型酶标仪(美国BIO RAD公司)。

2.方法:(1)磁微粒(MMS)与抗体偶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MMS的活化、抗体偶联、清洗和封闭,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鼠抗 HBsAg-IgG 与 MMS偶联,以(OD原始抗体-OD清洗液)/OD原始抗体计算连接效率,并选择最合适的抗体浓度。(2)量子点(QD)与抗体连接方法学的建立:用pH值7.2的PBS缓冲液以1∶500稀释链霉亲和素化的量子点,4℃保存备用。用不同浓度生物素化兔抗HBsAg-IgG连接QD,37℃振荡反应15min;将QD-单抗复合物进行高速离心,取上清液行蛋白含量检测,以(OD原始抗体-OD清洗液)/OD原始抗体计算连接效率,并选择最适抗体浓度。(3)HBsAg检测体系的建立:取5μl MMS-单抗复合物与100μl QD-多抗复合物置于1.5ml EP管内,加入不同浓度的HBsAg,用正常人血清作为阴性对照,37℃振荡反应,分别于5、10、20、30、40、60、120min 时间点进行磁分离并洗涤,重悬至100μl。取20 μl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荧光。(4)临床应用评价:随机抽取笔者医院HAV-IgM、HCV核心抗原及TP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以及脂血、溶血、黄疸标本,用上述方法检测,观察有无交叉反应。随机抽取笔者医院HBV DNA阳性、阴性患者血清标本各60例(经qPCR定量),用上述方法检测,并与qPCR、ELISA法比较,评价其HBsAg的检测效率。

3.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不同方法检测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MMS、QD偶联抗体最佳浓度:MMS偶联鼠抗HBsAg-IgG的效率在其浓度≤50μg/ml时,维持在43% ~56%,当抗体浓度超过50μg/ml时,MMS偶联效率降低,故以50μg/ml作为偶联磁微粒的抗体最佳浓度。QD偶联生物素化兔抗HBsAg-IgG的效率在其浓度≤25μg/ml时,维持在37% ~49%,当抗体浓度超过25μg/ml时,QD偶联效率降低,故以25μg/ml作为偶联量子点的抗体最佳浓度。

2.HBsAg检测体系:观察免疫反应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发现,30min后可观察到稳定的荧光。当HBsAg浓度为1ng/ml时,可以检测到荧光。当浓度≥30ng/ml时,镜下观察荧光趋于稳定,认为抗体已完全消耗。荧光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见图1。

图1 荧光显微镜下量子点磁微粒抗原复合物

3.临床应用评价:HAV-IgM、HCV核心抗原及TP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标中均未发现荧光,溶血、脂血、黄疸标本中也未检出荧光。60例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中有4例未检出荧光,60例阴性患者血清检有8例检出荧光,ELISA法检测结果与本研究方法结果一致(表1)(P<0.05)。以荧光定量PCR方法作为参照方法,本方法检测HBsAg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 93.3%(56/60)、86.7%(52/60)。

表1 临床应用评价

讨 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患者通过输血治疗缓解病情、挽救性命,然而,输血相关的感染性/非感染性危害(病毒感染、急性肺损伤、溶血反应和败血症)一直困扰着临床输血工作[2,3]。因此输血安全是输血医学的基石,也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输血安全要做到以下4点:①保证献血者的安全;②杜绝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③保证输血操作准确无误;④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做好无偿献血的检测工作,是保证血液质量及输血安全的关键。

虽然血液筛查已极大地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由于“窗口期”的存在,早期感染会出现漏检的现象,而单纯依靠感染恢复后的抗体又可能出现阳性误判。病毒效价、免疫沉默性感染、病毒变异以及难以最终消除“窗口期”等因素的存在,输血相关传染病还是时有发生[4]。抗原检测能直观、准确的检出病原体的感染,HBsAg在输血后50~60天首先被检测到,可以缩短病原检测的“窗口期”。在检测出HBsAg的前几周,血清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病毒;在血清阳转前,HBV DNA增长速度慢于 HCV和HIV,HBV感染的窗口期,由于HBV DNA水平相对较低(平均<1000拷贝/毫升,范围1~2400拷贝/毫升),核酸检测技术仅能检出小部分假阴性献血员。虽然核酸检测技术是一种核酸检测的重要方法,其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但其检测仪器、技术及成本均高,基层单位不能常规开展该项目[5]。胶体金检测技术虽然简便快捷,但其敏感度低、假阴性率高,而且成本较高,不适宜作为献血人员HBsAg的初筛方法。

QD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和光化学稳定性,因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在医学领域主要用于体内成像、药物缓释、红外热疗及固相免疫组化分析等[6~8]。MMS具有磁响应性,在磁场中会产生聚集,将其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相连,制作成能捕获不同目标的免疫磁微粒,在磁场的作用下,便能达到分离结合被检物量子点的目的[9]。量子点与磁微粒可连接多种生物活性基团,如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即可获得量子点磁微粒与抗原抗体的复合物,利用磁微粒的可富集特性,经过磁场聚集后放大量子点的荧光信号,达到高敏感度检测目标抗原的目的。合理利用量子点与磁微粒的特性,可以不依赖特殊仪器扩增标本而放大信号,从而在短时间内高敏感度检出目标抗原。

本研究采用抗HBsAg的异源单克隆抗体分别偶联QD、MMS,以双抗体夹心法结合待测标本中的HB-sAg,利用磁微粒在磁场中的富集特性,在液相中聚集大量抗原,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本研究方法对HB-sAg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ng/ml。此外,由于QD的荧光强度高,光化学性质稳定,荧光淬灭作用小。偶联蛋白后的MMS也可冷藏保存,因此,可预先完成QD及MMS的偶联标记,然后进行处理标本及检测目标抗原,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检测时间约为40min,较ELISA法可缩短2/3时间。由于本方法是基于量子点荧光信号直接检测目标抗原,而非检测吸光度,因而对标本的要求较低,不受脂血、溶血、黄疸等因素影响,具备良好的特异性。

以荧光定量PCR方法为参照方法,本方法检测HBsAg的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而且与ELISA法检测结果无差异。HBV DNA阳性患者血清中有4例未检出HBsAg,究其原因可能是机体产生抗体,清除了HBsAg,HBsAg蛋白变性。HBV DNA阴性患者血清检有8例检出HBsAg,原因可能有机体产生e抗体,病毒被清除,病毒处于非复制期。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检测结果与ELISA一致,但是检测速度快,与荧光定量PCR技术相比,其成本低,操作简便,对实验室及从业人员要求低,可用于献血、输血人员HBsAg的筛查。

磁微粒、量子点标记抗体直接荧光检测HBsAg操作简便、无需特殊仪器,敏感度也较高,在流动献血车及爱心献血屋的HBsAg人群筛查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1 World Health Organizaion.Hepatitis B[EB/OL].2012.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04/en/

2 Alter HJ,Klein HG.The hazards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Blood,2008,112(7):2617-2626

3 Vamvakas EC,Blajchman MA.Transfusion-related mortality:theongoing risks of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available strategiesfor their prevention[J].Blood,2009,113(15):3406-3417

4 Gallarda JL,Dragon E.Blood screening by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current issues,future challenges[J].Mol Diagn,2000,5(1):11-22

5 蒲晓允.现场快速检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6 Yu HW,Lee J,Kim S,et al.Photoelectronic characterization of IgG antibody molecule-quantum dot hybrid as biosensing probe[J].Nanotechnology,2010,21(42):425-501

7 Biju V,Itoh T,Anas A,et al.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and metal nanoparticles:syntheses,optical properties,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J].Anal Bioanal Chem,2008,391(7):2469 -2495

8 Ghasemi Y,Peymani P,Afifi S.Quantum dot:magic nanoparticle for imaging,detection and targeting[J].Acta Biomed,2009,80(2):156-165

9 De Dios AS,Díaz -García ME.Multifunctional nanoparticles:analytical prospects[J].Anal Chim Acta,2010,666(1 -2):1 -22

猜你喜欢

偶联微粒抗原
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解偶联蛋白2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肺组织的动态表达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环氧树脂偶联纳米颗粒制备超疏水表面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盐酸克伦特罗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