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4-01-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安徽省体育教师

刘 娟

(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1 引言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实践者,“科教兴国”、“科研兴校”等战略目标对教师尤其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安徽省农业人口5322万人,占到全省总人口的77.1%,农村问题是安徽省的重要问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在各级职称申报条件中都有教研科研要求,体现出科研对教师能力评定的重要性.本文对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为提高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农村中学480名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为研究对象,包括三大地区12个城市,皖南的黄山市、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皖中的合肥市、安庆市、滁州市、六安市,皖北的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亳州市.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文章研究内容,查阅图书馆相关书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网输入关键词,查询相关文献并进行研读,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好理论铺垫.

2.2.2 问卷调查法

对安徽省三大地区农村体育教师发放调查问卷480份,回收453份,回收率94.5%,其中有效问卷436份,有效率90.8%.

2.2.3 访谈法

对农村中学的分管校长、相关专家以及部分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修正、调整问卷内容,使研究的结果更准确.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到了71.56%,反映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从教龄上看,5年以下的比重占到了44.27%,10年以下教龄的占到69.27%,这些教龄的体育教师正是广大农村地区体育教学上的主力军,目前正值课程改革,该部分教师任重而道远;从每周课时数上看,课时数集中在8-20节之间,教师每天至少2节课,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数和教师数量有关;从获得体育教师职业的途径上看,绝大多数体育教师毕业于体育教育专业或者相关专业,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体育教师队伍的人数很少;学历上,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6.97%,大专学历达到30.96%,学历层次分布较为合理.

3.2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参与科学研究的认识

3.2.1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参与科研的态度

掌握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的态度,可以了解中学体育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和参与其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些正是推动教师参与科研的内在动力所在.

从图1的调查结果来看,有65%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非常愿意或者愿意参与到科学研究之中,然而,仍有31%的体育教师持不愿意的态度,4%的体育教师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待科研的态度较为合理,尽管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总体而言,体育教师对科研还是抱有很大的热情的.

表1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N=436)

3.2.2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目的

目的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依据,纵贯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这一理论下,笔者对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目的进行了调查.如图2所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目的中,评优评先、职称需要排在第一位,占到了78.44%,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占到65.60%,提高教学质量占到60.78%.由此可见,科研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效用已为多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所接受.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到,多数教师参与科研主要是出于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的目的,通过职称的晋升可以满足教师待遇的需要,带有功利性质的科学研究,违背了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图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目的的认识(N=436)

3.3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情况

3.3.1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常用的科研方法

科研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选择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可提高研究的信效度.

表2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常用科研方法统计表(N=436)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应用最多的科研方法是文献资料法,占到了86.24%,其次是经验总结法,占到了65.37%,而对于实证性较强的调查法和实验法使用的比重不大,分别占36.01%和19.72%.从以上数据来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多采用定性研究,而对于定量研究的使用频率较低,科研方法相对单调,难以充分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3.3.2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类型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科研的类型以及发表论文的级别也是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体现.

由图3、图4可知,安徽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类型以教育理论类、训练类和教改类居多,分别占54.13%、38.53%、30.96%;从发表论文的数量来看,近3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一般期刊论文发表数量多于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论文发表的级别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教师在科研上只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误区还需改正.

图3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类型情况(N=436)

图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近3年论文发表情况

3.4 影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水平的因素分析

3.4.1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教育情况分析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水平与体育师范专业教育有关.从总体上来看,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都开设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但就现已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老师们来说,他们毕业于不同的学校,即使同一高校毕业的学生,也会因培养方案的不同,导致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有所区别.从问卷调查中可以了解到,38.96%的农村体育教师认为在校期间学校不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众所周知,科研水平的提高除了需要掌握科研的程序,还要掌握实际的操作方法,对于这一方面的能力,高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在职培训是对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另一种途径.但多数情况下这种培训又是以获得一定的学历为目的,培训课程的设置缺少与科研相关的知识,授课老师只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员身上.使原本期望值很高的培训在“低收获”中结束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没有提高,并且逐渐对科学研究失去了兴趣.

3.4.2 学校科研机构设置和科研规章制度情况分析

在对农村中学相关领导、教师的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所有的农村中学都没有设置科研机构,对于科研机构能否提高科研水平的回答中,81.63%的教师认为起不到效果.这与农村中学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有关.健全的科研规章制度有利于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可对体育教师参与科研提供外在的动力,能在课题申报、经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调查结果显示,48.69%的农村中学提供研究课题,但大部分学校没有将教师的课题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从目前来看,申报省级课题的数量不多,大多为省级科研部门的子课题.学科偏见长期存在,在有教学研究基金的学校,体育学科往往被忽视而得不到资助,严重遏制了体育科研的发展.从另一层面上说,大多数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功利性太强,只为评职称,一旦评上便将科研放在一旁,能够坚持学术研究的更是寥寥无几.

3.4.3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自身情况分析

从表1的调查结果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较为合理,但根据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途径上来看,存在着“半路出家”的体育教师.从高校毕业的教师科研尚处于入门阶段,而转行和通过继续教育从事体育教师职业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甚至对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也没有深入的学习过.在调查的教师中,只有29.36%的体育教师能做到看懂科研成果、规范的撰写科研论文.另外,农村中学不乏“教学能手”,但是缺乏“科研能手”,由于没有引导者,致使很多有从事科研想法的体育教师找不到科研的切入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对待体育科研的态度上体现出一定的合理性,愿意从事科研的教师占大多数,但仍有部分教师对科研持有不接受的态度,科研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1.2 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常用的科研方法集中在文献资料法和经验总结法等定性研究,对于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定量研究的使用较少.

4.1.3 从研究成果看,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不多,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4.1.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体现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缺失、在职教育的形式化等方面.

4.1.5 农村中学对体育学科的偏见和忽视,科研机构和科研规章制度不健全,科研经费缺乏等因素影响了体育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建议

4.2.1 更新观念,改善条件.农村中学校长领导要重视体育科研对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作用;体育教师要认识到体育科研对提升声誉、增强影响力的作用.首先要改善农村中学科研资料短缺的现状,图书资源、电子资源等要能满足教师科研的需要;其次,加大对科研设备如电脑、测量工具、测试仪器等的经费投入.

4.2.2 建立机构,规范制度.农村中学应建立科研领导机构,条件不具备的中学可建立领导小组,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定期组织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职称评定的依据,以激发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4.2.3 好中选优,培养学术带头人.对体育教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性评价,从中选取专业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学术带头人,通过学术带头人带好、带活农村中学的科研环境.

4.2.4 区域交流与外聘专家相结合.在乡、镇、县级区域范围内,加强校际科研交流与合作,在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促进相互关系;聘请高校或科研部门的专家以讲座、报告等形式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

4.2.5 调整体育教育专业科研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避免说教式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科研活动的指导;通过科研竞赛等形式创造和谐的科研文化氛围;注重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1〕陈羲.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2〕王美红,冯岩松.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缺失的社会学分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01):101-103.

〔3〕李红智.江苏省农村中学开展学校体育科研的现状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07-109.

〔4〕董玉福,吴根生.影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大理学院学报,2004(06):68-71.

〔5〕叶绍凡,马小清.广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科研认识探析[J].钦州学院学报,2014(05):33-36.

〔6〕张艳茹.中小学教师科研现状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安徽省体育教师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成长相册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纺织科学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