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安市区全民健身场所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4-01-02王海英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六安市场所全民

王海英,张 宁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1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质量,健康、幸福、美满、长寿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1].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时代特色.自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关心体育、男女老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良好局面.《纲要》提出:“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2].”2009年10月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也明确强调:“全民健身场所设施的规划、建设应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方便群众就近参加健身活动[3].”2011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提出:“到2015年,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4].”由此可知体育健身场所是从事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它的进一步发展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根据最新的中国行政区划网显示,六安市现下辖2区(金安区和裕安区),5县(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其中2区属于市辖区[5].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六安市辖区内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现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需要,通过皖西学院图书馆,查阅期刊数据库和各种网站收集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重点阅读了国内有影响的体育类期刊、学报及相关的体育理论书籍,为本文的探究、设计和构思提供参考.

2.2.2 问卷调查法

对六安市区所辖全民健身场所抽取具有代表性的20个,进行群众调查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85份,有效率为92.5%.在与调查地区的相关管理部门取得联系后,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设计的问卷经过效度、信度和相关统计学检验合格后,对相关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整理.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46份,有效率为92.0%.

2.2.3 访谈法

走访六安市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调查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体育活动点,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

2.2.4 实地考察法

笔者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对研究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六安市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的相关情况.

2.2.5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的问卷进行检查,取得有效问卷,然后用SPSS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2.6 逻辑分析法

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演绎和归纳,提出建议,并进行充分论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全民健身场所建设的重要性

体育社会学认为,金钱、闲暇、场地是参与体育运动的客观条件,其中金钱是参与体育运动的经济保证,闲暇是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保证,场地是参与体育运动的环境设施保证.由此可见,体育健身场所是从事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是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加强体育健身场所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居民健身的物质条件,满足居民健身需求,还可以促进群众体育组织、骨干队伍和器材设施等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还是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的硬件基础,是推进全民健身、提高竞技水平、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

3.2 六安市区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现状

3.2.1 健身场所建设的自身情况

3.2.1.1 健身场所的种类

根据实地调查可知,目前六安市区体育活动场所主要有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苑(路径)、社区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如图1).

图1 六安市区全民健身场所种类图

3.2.1.2 健身场所的数量和级别

健身场所的数量影响着居民健身锻炼的兴趣、频率和参与度,是衡量群众体育开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调查统计(见表1、图1、图2、图3),从2011年至2013年全民健身苑、社区体育俱乐部和晨晚练点每年增加的数量在总体上是递减的.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和医疗条件越来越重视,大量的人涌向城市,这就造成了健身场所的增加满足不了人们对场地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可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六安市区的体育活动场所、设施数量比较匮乏,人均活动面积严重不足,无法保障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图1 六安市全民健身苑的等级及增长的数量

图2 六安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增长的数量

图3 六安市晨晚练点增长的数量

3.2.1.3 健身场所的配置

根据调查显示,全民健身苑(路径)是在具有较为完善基层体育组织的街道、居民(社区)委员会、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等公共用地规划上建设的,大部分的健身苑(路径)器材数量在5-8件(套).大部分的社区体育俱乐部拥有2—4件健身器材的室内健身房和一块建有1条全民健身路径及其它健身器材的室外小型健身场所,并有计划地向辖区开放室内健身房.晨晚练点一般在体育场馆、广场公园、街道社区、街心绿地等公共场所设立,由基层体育管理部门指导,以开展健身活动为目的,群众自愿组织开展富有特色、形成传统的健身活动.

3.2.1.4 健身场所的地理位置

根据对六安市区健身场所的调查显示,全民健身苑、社区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一般都位于所在政府或部门、单位等重视体育工作、拥有较为完善的体育组织、群众健身积极性较高、人口居住较集中、健身场地有保证的街道、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体育场馆、广场公园、街心绿地等公共场所.

3.2.1.5 健身场所建设的经费来源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全民健身苑(路径)的经费是由省体育局、省辖市(含县、市、区)按照1:4的比例配套器材资助.社区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经费是由省、市、县(市、区)按照3:1:2的比例配套给予经费或器材资助.

3.2.3 国家对健身场所建设的政策法规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4].

为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强化各级政府城市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城市社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体育强省建设,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省政府制定了《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计划指出2011-2020年期间,在全省城市(含县城)建设5000个全民健身苑(路径)、1000个街道或社区体育俱乐部、10000个晨晚练点.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促进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6].

由此可见,国家对全民健身场所的建设是相当重视的.

3.2.4 群众对健身场所建设的满意度

全民健身运动重在“全民参与”,然而从某种程度而言,体育活动场所人群的种类和数量受到锻炼形式的影响,这就要求体育健身场所应提供多样的锻炼形式与项目,唯有这样才能吸引不同人群参与社区体育锻炼.调查显示:六安市各体育健身场所人群的年龄跨度较大,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和儿童较少.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发现,11.5%的人对健身场所感到非常满意;23.1%的人基本满意;65.4%不满意.但也有老人在表示满意的同时,认为应该再多设置一些更加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形式如门球等.这体现出老年人渴望进一步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通过与部分年轻人交流得知,他们不愿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按照出现频率依次为:场地拥挤、平时闲暇时间少、对提供的健身形式不感兴趣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是全民健身工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全民健身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国家到地方对健身场所的建设都极其重视.

4.1.2 六安市区健身场所主要有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苑(路径)、社区体育俱乐部、晨晚练点.大部分健身场所的地理位置较为合理,便于居民参加锻炼,但目前六安市区人均体育活动场地严重不足,相应的配套设施也不够齐全.

4.1.3 六安市体育健身场所的建设资金主要由省和市两方资助.

4.1.4 六安市各体育健身场所人群的年龄跨度较大,以中青年为主,老年人和儿童较少.大部分锻炼者对健身场所建设的现状感到不满意.

4.2 建议

4.2.1 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开发居民区闲置场地

可以在这些闲置场地安置一些占地面积不大、居民喜爱的体育设施如健身路径、乒乓球台等,扩大体育活动场所的人均占有面积.

4.2.2 完善体育活动场所配套设施

在提供体育活动场所物理空间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相关的配套实施,进一步改善一些场所的健身环境,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体育锻炼.

4.2.3 拓宽建设资金投资渠道

市、区体育局及各级相关主管部门应当依托社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形成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模式,使全民健身工程真正实现“亲民”、“便民”、“利民”.

4.2.4 培训专业的健身指导员

通过健身专业知识的技术培训、扩大培训人员范围、开设健身锻炼方法的讲座等途径,调动和发挥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提高科学指导居民健身活动的水平和能力.

〔1〕张建业,王艳红.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30-32.

〔2〕全民健身计划纲要http://www.sport.gov.cn/n16/n1092/n16849/312943.html.

〔3〕全民健身条例http://www.gov.cn/zwgk/2009-09/06/content_1410533.htm.

〔4〕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http://baike.so.com/doc/264264.html.

〔5〕六安市行政区划.http://www.xzqh.org/html/2009/0817/7531.html.

〔6〕赵海波.城市居民区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研究——以温州市下吕浦住宅区为个案的一次调研[J].当代体育科技,2012,2(31):71-72.

〔7〕李竖锐.广州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3):19-21.

〔8〕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2011-2020年),http://www.ahty.gov.cn/zcfg/article.jspart icleId=16757.

猜你喜欢

六安市场所全民
全民·爱·阅读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恋爱场所的变化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