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月格”特征及其美学价值

2014-01-02王晓峰

陶瓷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瓷片残片银饰

王晓峰

(江西省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市 333000)

“子月格”是什么?

“子月”是笔者给女儿取的名字,1996年笔者私人工作室成立时取名“子月陶风”。2012年春天,笔者开始尝试古瓷片同银的结合,觉得大大小小、横横竖竖的格子很有设计感,便将设计的古瓷银饰作品命名为“子月格”,“子月陶风”的古瓷银饰首饰品牌“子月格”由此诞生。

古陶瓷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艺术与技术。是迄今人类发展最古老,而又始终跟随时代进步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古瓷片无疑是这种艺术的一种浓缩表现形式。人们追逐收藏,把玩欣赏成为新宠。而让人陶醉之际,借助银品的良好可塑性和典雅、温润色泽的特性,创作者的设计思维在时间和空间隧道里自由穿行。迄今为止,已设计创作了古瓷银饰作品一百三十余件,深受佩戴者和观赏者的喜爱和追捧。2012年底,应邀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机场艺术馆创作的挂饰作品《飞向菲尼克斯的凤凰》被该艺术馆永久收藏。

“古瓷银饰作品”顾名思义就是以古代陶瓷残片为材料,设计师根据残片特点,在尽可能充分展现古瓷片中蕴含的传统艺术之美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残片的特点,结合传统和现代工艺技法逐一设计创作。使残片与银品神奇结合,创作出一个个灵秀生动,绝无二致充满生命力的新的艺术作品。

瓷与银的结合古已有之。之前,古瓷片与银的结合更多是对瓷片进行修复和装饰。基于一年多的设计创作实践经验,这里谈谈我的个人感悟和观点。即,以古瓷片为题材的再设计再创作。期待与广大同行、古瓷爱好者沟通学习。

笔者以为,如果纯粹是通过银的包裹来弥补瓷片的残缺以便收藏和把玩,就如同一个截了肢的人安装假肢借以掩饰自己的残缺。但如果把瓷片作为新的理念认识下的素材进行再设计,并与其它材料互置结合,便可创造出一个新的艺术生命。这个新的艺术品种,由于是在继承和挖掘古陶残片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与文化内含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又有现代文化与创意设计的支撑。因此,这个品种不仅突显了她的历史文化的价值以及知识性。还充分展现了现代审美和创作的风格和特点。其价值已远远大于古瓷片本身,大于其母体。

古瓷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创造一个新的作品要求艺术家首先必须具备较高艺术品位和文学修养;其次要有专业设计能力;第三要了解、熟悉古陶瓷知识;第四,要对银的材料和加工方式有一定认知。如此,当宋元明清等五颜六色古瓷片摆在眼前时,才能很好掌握其特点加以利用。作为一名古瓷艺术作品设计师,此时会忘记古瓷片的年轮,穿越时光与之对话,听其娓娓倾述。唯有知其爱其,才会因情而生创作灵感,这是古瓷银饰艺术作品的灵魂所在。

古瓷艺术作品设计师应该尊重材料但不能成为古瓷片的奴隶,其设计创作思维不能拘泥于表面形式。应有“不破不立”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要知道,没有“凤凰”的涅槃,就不可能诞生新的艺术生命体。

笔者认为,在古瓷银饰艺术作品设计创作中,作品的艺术价值应远大于古瓷片本身的价值。目前的古瓷艺术作品创作中,由于理解和认知角度迥异,有些同行过于注重瓷片本身的价值而忽视了艺术作品的独立性、创新性,拘泥于对残片的包裹,有如作茧自缚,充其量只是在进行高级修补,没有了设计师的创作灵性也就没有了作品的灵魂。由是,为瓷片至上的做法是不可能让瓷片价值超越其母体的,更不可能成为艺术精品.

选择什么材料与古瓷片结合,不应该仅从材料的贵重性、稀有性角度考虑。笔者以为首先要考虑的是材料与古瓷片相对应的气质和工艺,当然,也有个人的爱好因素。可选材料较多,可以是黄金、白金、纯银、铜、木以及合金等。笔者偏好于97纯银、硬木与古瓷片的结合。银的色泽、不高熔点、良好塑性、湿润性和填满间隙的能力,使塑造出来的纹样与瓷片图案紧密呼应,可淋漓尽致表达艺术生命之美,满足设计所表达的语汇。

设计过程中,瓷片和银在我设计过程中他们自身的声音往往会让我暂时忘记,忘其形才可以得其神,丢弃自我它们才会相互契合,彼此交融,合二为一。

笔者眼里,每一块残片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珍品,散发着悠久历史的魅力,每一道花纹、图案、都是令人敬畏的精美。对古瓷残片的准确解读,是古瓷银饰艺术作品设计的基础。

古瓷片银饰创作中,笔者竭力追求和体现作品的意境美、设计感和文化性。这三点在每件作品中都有体现和不同侧重。下面尝试着从这三点剖析几件作品。

作品一:《飞向菲尼克斯的凤凰》

作品定位:为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机场博物馆设计

材 料:清乾隆景德镇民窑凤凰穿莲瓷片、清景德镇窑单色釉霁兰瓷片,清景德镇窑青釉瓷片,97纯银

尺 寸:直径:96mm 重量:133.8g

作品编号:125

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和物质文明灿烂辉煌,使人陶醉。但考虑作品将收藏于一个同样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民族的环境中,我放弃了china式的表达方式,利用东西方文化都认可的“牛仔裤”式语言,将东方文明故事用美式思维进行表达,使作品在形式上更注重视觉冲击力和力量感。

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成都金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人类对万物之主太阳神和空中翱翔的鸟类充满着的崇拜和向往,我于这样的文化背景里找到了契合点——“FNKS(菲尼克斯)”,“FNKS”在英文中是“凤凰”的意思。穿越地域时空,相隔浩瀚太平洋的东西方民族因为精神需求内质的极度相似而同时仰望天空意淫着。因生活方式不同,高跟鞋和绣花鞋成为两个名族的代表,但这只是形式的区别,其精神内质却是同源的——光明、勇敢、自由。

文化在表面会尽呈其不同,但内在又极其相似,这是追求真、善、美的人之本性所决定的。因此我在设计中试图让作品更夸张有力、更具侵略性。基于此,笔者放弃了对细节的过多关注和东方文化符号的大量使用,加大附属材料——银的分量,将凤凰的羽翅处理为有棱角和转折的方形。在这里需要的是“体量”,于是“分割”成为控制作品“体量”的手段,笔者将青花凤穿莲残片大胆切割为五份,又把霁兰和青釉残片镶嵌其间。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本不完整的凤凰纹饰残片更加破碎,但却实现了对残片部分的切割,同时也解决了残片本身因弧度过大而很难统一在一个平面的棘手问题,作品的整体感因此产生了,羽翅和残片在同一平面上合为一个饱满圆形,犹如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该作品中,羽翅部分的虚和残片部分的实,形成空间上的虚实关系;羽翅弧度和残片部分的分割线,是曲与直的对比。这些两组关系的对比,和谐地统一在振翅飞向菲尼克斯太阳城的神鸟当中

在对该作品的银饰表面进行处理时,也没有同往常一样完全采用抛光打磨法。除了对分割瓷片的银线部分做过抛光,其余部分作表面拉毛肌理处理,使作品更具有金属般的厚重感,挂链亦采用了与之呼应的双链。

作品二:《明式家具之印象》

作品定位:男性挂饰

材 料:清晚期景德镇窑青花寿字纹瓷片、97纯银

《明式家具之印象》是一件简约、大气、有厚重文人气质风格的男性胸挂饰。

创作灵感来源于笔者对明式家具的情有独钟。明式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材料、工艺、造型等都达到了完美境地,被誉为“家具明珠”。

所选瓷片纹饰很简单,一个蓝底篆字圆寿安静地沉睡在莹润的白色上,清爽干净,这让人联想到明式家具的简约内敛。设计取明式家具中座椅的经典造型——“官帽椅”的寓意和结构,暗喻“增寿添禄”、“吉祥寓意”。

“官帽椅”有“四出头”和“二出头”之说。所谓“四出头”是指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左右扶手前端出头,因造型极像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始于宋元时期。其标准式样是后背为一块靠背板,两侧扶手各安一根“连帮棍”,是明式椅具造型的典型款式。

瓷片被设计为官帽椅的靠背,蓝色寿纹为其装饰纹样。作品的边框横竖交接处处理为官帽椅的出头,切出头有长短变化,强调银饰边框的简约、比例、变化、统一。横向边框粗短而有弧度变化,两条竖边细长且长短不一,追求变化中的统一。作品下部瓷片空白处以银线勾勒出传统“回”字纹,并以“凹”字型银线连接,既呼应底边也起到加强作品层次感的作用。有意将家具的榫卯形式展示出来,以增强作品的工业感和设计感。

作品三:《桃花扇》

作品定位:女性挂饰

材 料:清乾隆景德镇窑霁兰瓷片、97纯银

生活里,人们日常看到和关注的,往往只是一个个分散的点,当这些点成串累积起来,就有了风景。

一个艺术家,在尊重内心自我情感的同时,必须尊重和了解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材料,并使相关技艺为之服务。

《桃花扇》的设计取形、取意于中国传统折扇和文学意蕴的同时,巧妙借鉴和利用了传统古陶瓷修补工艺“锔”。什么是“锔瓷”呢?俗话有一句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说的是要揽瓷器活儿,首先得有“金刚钻”。原来的“金刚钻”是手钻,现在有了电钻,其器更“利”。“锔瓷”时,先把要锔的瓷器固定好,计算出需要几个锔子,然后在裂纹两侧合适的距离钻眼,钻好之后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再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灰膏后瓷器就锔好了。锔瓷器是很需要技术的,除了钻眼儿,锔锔子之外,还要尽可能把锔子锔在隐蔽处或不重要的花纹处,使其尽可能美观。

“锔瓷”让人了解到瓷和金属材料结合的又一方式,故而设计中又多了一种表达情感的途径,可以把原来被动的“被锔”变为主动地“锔”,由此也让人们明白蓝色瓷片上漂浮的银白色桃花是如何来的了。“锔”这个古老的传统工艺让笔者产生了丰富联想——粉色桃花落英缤纷,传统折扇开合间风流倜傥,秦淮河畔李香君侯方域情深意笃,《桃花扇》记千古流传······一个个点(因“锔瓷”工艺)串联起来,设计思维随之展开,古瓷银饰作品《桃花扇》由此诞生。

“锔瓷”不仅让笔者找到了如何安置桃花的办法,也让《子月格》logo有了落脚处,自此,“子月格”每件作品背面的合适位置都被“锔”上了logo和编号,以印证身份。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艺术家自我负责的态度。在胶水粘贴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匠艺也显得幼稚和浮躁。随着社会的发展,锔瓷匠人的用武之地或许会越来越少,但这种智慧、技艺和对生活的态度不应该消失。

作品四:《点绛唇》

设计定位:女性挂饰

材 料:清乾隆景德镇窑霁红瓷片、97纯银

艺术以多元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一个民族的喜怒哀乐审美趣味一无不投射在他们使用的器物里。“器可载道”,器是万事万物,变换万千,而“道”是唯一的,是本质。

如果说《印象明式家具》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明式家具的话,那么《点绛唇》的设计则受中国古代文学的启发。

中国古诗词的平仄韵律和意境使人陶醉。李清照在《点绛唇》中这样描写少女:“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绛唇与霁红瓷片之间,因为色彩的缘故,有着某种意念上的同源。

这次选的霁红瓷片很有意思,是盘子腹部下端连接着盘子底部圈足和盘底的部分,拿在手中倒过来观其侧面如同字母“Y”。笔者喜欢顺势而为,于是在设计中保留了残片的“Y”字形态,用银包住做桥拱形连接,拱形留空处穿链,瓷片下部处理打磨成下大上小的扇形裙摆状。作品强调突出的钮部正好和下大上小的扇形相呼应,增强了作品的变化又完整统一;钮部桥拱状的处理使得作品更具立体空间感。钮部顶部用银丝掐勾莲纹填充,扇形下部亦贴卷草纹呼应,残片和银丝的结合,使作品妙趣顿生。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作品创意因文学意境而起,我用设计语言将文学意境之美定格于古瓷残片和银丝之间,是“子月格”古瓷银饰设计的再次突破和创新。

古瓷片在岁月里隐忍积淀,而银内敛沉稳,当他们在笔者手中相遇时,彼此映衬,相互交融,一个个新的艺术生命由设计师的灵感创意而诞生。岁月流逝,“子月格”和子月一起慢慢长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关注她。

感恩那些帮助过笔者的人,感恩那些喜欢笔者的作品的人,愿以瓷为缘,和天下朋友一起品味、一起享受瓷带给我们的快乐!

猜你喜欢

瓷片残片银饰
亿年瓷片
俄藏Инв.Νо.5448号残片考补
英藏西夏文《庄子》残片考释
银饰
学术价值高于收藏价值,稀缺古瓷片才有升值空间
两则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残片考释
冰点以下的缝合
老钱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