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深井勘查区地质特征及煤炭分布规律浅析

2014-01-02赵红亮

科技视界 2014年33期
关键词:含煤侏罗系岩性

赵红亮

(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宁夏 银川 750011)

0 引言

深井勘查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南部的香山西麓,总体呈西北-东南方向条带状展布,东北以香山南麓断层为界,西南及南部以省界为界。为了寻找新的煤炭资源,通过二维地震、音频可控源、钻探和地球物理测井等综合勘查手段,其目的是为下一步勘查工作确定靶区.地层有古生界轻变质岩、中生界沉积岩,主要有早古生界寒武系、晚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构造线方向以北西西、北西为主,岩浆岩活动对主要含煤岩系的影响甚微。侏罗系延安组为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该组主要分布在勘查区南部,分布面积不大,层位较稳定;煤类以不粘煤为主,属中~高热值煤;估算煤炭资源量约6亿吨.交通便利,勘查开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1 勘查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勘查区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部,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之宁夏南部地层小区,主要有早古生界寒武系、晚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寒武系地层岩性为一套中—厚层浅变质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灰绿色千枚岩、板岩不等厚互层,系北祁连东部断陷盆地沉积产物。

石炭系地层岩性由中—厚层粗—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组成,整体为一向上变细旋回,钻孔揭露厚度212.09m。

二叠系地层岩性为一套紫红、灰绿色层状细粒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碎屑岩夹灰黄色中—粗粒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系辫状河沉积。

侏罗系地层自下而上由芨芨沟组、延安组、直罗组、安定组,相互间多为整合接触.其中延安组为主要含煤地层,该组岩性由浅灰白、浅灰色粗~细粒砂岩,浅灰色粉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煤线组成的多韵律不等厚含煤地层,产植物化石,该组在本区未见全,钻探揭露厚度平均为293.24m。

新近系以浅红色厚层砂质粘土、含砾细砂、为主,厚度平均约309.66m。

第四系广泛发育,主要由黄土、河床冲积层及洪积物组成,厚度平均158.29m。

1.2 构造

褶皱构造属加里东期褶皱,总体呈北西西—南东向展布的两翼不对称向斜,两翼均为延安组,南翼较缓,倾角在20°左右;北翼陡,倾角在 60°左右。

勘查区处于香山—米钵山弧形构造带的西部,以挤压、走滑断裂作用为主,主要有北西向断裂.其倾向为南西、北东的叠瓦状断裂,由数条断裂组成,具有延伸长、规模大、密集分布等特点,次一级断层较为发育.总体表现为张性。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

2.1.1 含煤地层

侏罗系延安组(Jy)为该区主要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勘查区西南部,层位较稳定,连续性较好,延安组上段大部被剥蚀。

延安组主要为一套河床相粗碎屑岩、湖相细碎屑岩或沼泽相泥岩及煤层组成韵律性沉积。岩性为灰白色长石石英粗粒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细粒砂岩互层、灰黑色泥岩.含煤层数层。本组以2煤层底板为界分上下2个岩段,揭露地层厚度108.41~441.00m,平均293.24m,本组在预查区未见全,以灰白色砾岩、含砾粗砂岩与下伏芨芨沟组(Jj)的分界,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1.2 煤层

勘查区含煤层(煤线)16层,平均总厚26.98m,含煤系数9.2%,编号煤层有 3 个煤组,分 9 层.其中可采煤层 8 层(1-1、1-2、1-3、1-4、2、3-1、3-2、5)。1煤组位于延安组上部,区内大部分被剥蚀,结构简单-中等,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粉砂岩;2煤层位于延安组中部,局部可采,结构较简单,顶底板岩性为碳质泥岩、中粒砂岩;3煤组位于延安组下部,全区可采,为主要可采煤层,结构复杂,顶底板岩性以粉砂岩、细粒砂岩为主;5煤层位于位于延安组下部,局部可采,结构中等,顶底板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见图1)。

图1 横切剖面图

2.1.3 煤层分布特征

勘查区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三眼井—磙子井一带。经综合研究发现,该区含煤地层的分布与F1断层关系密切。根据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勘查区内分东、西含煤区,这两个含煤区近似为以F1断层为走滑断裂的向斜两翼(见图2)。

图2 构造及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

F1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约50°~65°、落差大于 500m,区内延展长度大于22km。侏罗纪末,强烈的早期燕山运动,该区又次褶皱、断裂.造成与下伏地层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使区内加里东褶皱基底进一步复杂化,盖层亦频繁褶皱、断裂.香山南麓大断层、

窑窑门正断层活动较前更为强烈,造成断层边缘之地层的频繁褶皱.第三纪末的喜山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运动,F1断层为本次构造运动之产物,其对区内含煤盆地的破坏很大。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山间盆地再次凹陷,延安组也再次以天窗形式出现。

2.2 煤质特征

2.2.1 物理特征

勘查区煤为黑色,沥青、弱沥青光泽,阶梯状,贝壳状、参差状断口,裂隙较发育,结构以条带状为主,构造多为层状。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为主,夹镜煤条带,含少量丝炭.煤岩类型以半亮-半暗型为主,暗淡型次之,光亮型很少。

2.2.2 化学性质

(1)工业分析:原煤水分平均在1.29%~3.29%之间,原煤灰分产率平均为10.40%~24.05%,浮煤挥发分平均为30.37%~35.47%,原煤固定碳平均为38.56%~56.37%。

(2)元素分析:碳含量综合平均为82.90%,氢含量综合平均为4.94%,氮含量综合平均为0.98%。氧含量综合平均为11.15%。

(3)硫分:原煤全硫含量在0.32%~0.68%之间,其中黄铁矿硫含量在0.18%~0.54%之间,有机硫含量在0.07%~0.32%之间,硫酸盐硫含量在0.01%~0.03%之间。

(4)有害元素:氯平均含量在0.01%~0.07%之间,氟平均含量在 101~198μg/g之间,砷平均含量在 3~96μg/g 之间,磷分综合平均在0.01~0.07%之间,铅平均含量在19.29~36.8μg/g之间,汞平均含量在 0.08~0.38μg/g之间。

(5)工艺性能: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在25.14~28.27MJ/kg之间,属中高-高热值煤。

(6)煤类:勘查区延安组各可采煤层以不粘煤为主、少量分布弱粘煤。

3 结论

通过对勘查区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初步研究可看出:①勘查区煤炭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延安组,呈条带状分布于三眼井—磙子井一带;②属中灰、低硫、高发热量的不粘煤;③在延安组底界,普遍存在一层2米左右的含砾粗砂或细砾岩,砾石成分以石英为主。

[1]赵刚.宁夏中卫市深井预查区煤炭预查报告[R].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田地质局,2013.

[2]凌云.塔里木盆地岩性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石油勘探,2003(01).

[3]叶友龙.卫星遥感影像图在野外地震勘探中的应用[J].物探装备,2005(04).

[4]胡建华,庞超烈,毛卫平,等.地震勘探作业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03).

[5]邵昌盛,李才明,李大虎,等.地震勘探中表层低速带测定方法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10).

[6]朱光明,李桂花,程建远.煤矿巷道内地震勘探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8(11).

[7]吕昆,侯明汉.提升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09).

猜你喜欢

含煤侏罗系岩性
一种识别薄岩性气藏的地震反射特征分析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西山窑组层序控制下的聚煤规律研究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台北凹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天然气序列性研究
四川盆地侏罗系致密油特殊的介观孔缝储渗体
柴达木盆地柴北缘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分析
低渗岩性气藏压降法计算库容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