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电影
2014-01-02张芳芳
文/张芳芳
白鹿原
作者: [法] 福柯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法国哲学家论电影译者: 李洋 等
出版年: 2014-1
页数: 450
定价: 42.00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芦苇编剧作品中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定稿剧本,根据小说《白鹿原》改编而成,在后来拍摄电影时并未被采用。尽管如此,这部历时五载、七易其稿的剧本所承载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其凝练的历史感、遒劲的笔力、出色的人物刻画和高度电影化的改编技巧,自有其独立的价值,堪称史诗片剧作范本。本书所附的别册,特别收录了回顾创作历程的深度对话与创作笔记等内容,希望读者在感受剧本自身魅力时,又能充分领略芦苇在改编这一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对整体结构、人物塑造和剧情增减等方面的考量,从中了解芦苇是如何理解《白鹿原》,并运用电影化的手法进行艺术处理的。
作者自荐
我在《白鹿原》剧本里,从封建帝国崩溃的前夜一直写到新政权的建立,但对原著的内容做了很大的取舍。我用人物命运来揭示时代命运——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就是裂变了、断根了、无后了,传统道德、传统理念断层了,而新的道德、新的理念并没有取而代之。这是最可悲的地方。《白鹿原》小说有价值,在于它讲的是这种伦理的断裂对于普通人命运的影响。我在剧本里牢牢抓住了这一点。你时刻可以看到两代人的冲突、两代人不同的选择与命运。
——芦苇
出版后记(节选)
之所以选择首度公开《白鹿原》,自然是有原因的,我们认为这是最迫切需要被看到的一部芦苇剧本。这部作品的问世历经曲折,为此上演了太多故事,其间前前后后七易其稿。虽然最后未被采用,但是,作为一部改编自经典小说的正剧剧本,它在写作技巧与改编技巧上都体现了作者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厚积薄发的创作功力。在我们就此书稿与芦苇老师接洽的一年间,他在第七稿定稿上又多次校订细节,尤其是雕琢人物台词的方言与措辞,足见其重视。这是芦苇老师编剧生涯的心血之作,不容有憾。网络上虽流传有第四稿、第六稿,但都并非编剧工作尘埃落定的版本,我们曾想收录,以供读者对比推敲,无奈篇幅有限,同时遵从芦苇老师的意见,希望现在的这稿《白鹿原》是一个最完整的最终的焦点最集中的呈现。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让读者领略剧本的意涵与创作初衷,我们特邀王天兵老师于2013年 10 月 28 日、29 日进行了十余个小时“编剧怎样将一部长篇小说电影化”的独家深度访谈,收录于本书附赠的别册之中。在后期编校中,这篇洋洋万言的访谈被浓缩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改编艺术的总体构思,涉及芦苇老师对原著的理解、对主题的把握、对人物的再创造、对剧情的取舍、在对白上的设计、在结构上的铺排与照应;第二部分是针对剧本的逐场分析,摘选访谈中对应的细节同时展现剧本与评述,以突出芦苇老师在重场戏、关键部分的电影化考量。非常感谢王天兵老师的不懈追问,由此引导揭示出剧作改编中的关隘、梳理出“读剧本读的是什么”,对有志于创作的读者而言,这些追问提供了深入学习的专业视角。
本书别册还收录了廖奔、陈冲与雷达老师为电影《白鹿原》所写的影评。他们从美学以及文学的角度评价了影片得失,其中亦有对于改编的新颖视野。感谢三位老师的授权。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涉及大量关中方言,这既体现了故事的乡土风格,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惑。感谢对此提供帮助的热心朋友,使我们得以保证此书的品质。还要感谢陈忠实老师为剧本出版所给予的题赠。
最后想说的是,谈到剧本《白鹿原》,芦苇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对得起关中这方水土了”,正是他的乡土情结令他耗费五载,苦心孤诣写作出这部气势恢弘的作品。技巧、经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懈的写作韧劲、对农民与土地真挚的感情,这都是我们真正想要呈现给读者的东西,也是这部剧本值得被读到、被看到的原因。
推荐语
芦苇是中国最聪明的编剧。我通过他编剧的电影开始了解中国
——罗伯特·麦基
芦苇是位有良知和责任感的编剧
——吴天明
芦苇是位伟大的编剧
——乌尔善
外国电影批评文选
作者: 杨远婴/徐建生 主编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4-4
页数: 632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后浪电影学院
内容简介
本书由编者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外国电影批评佳篇中精心挑选结集而成。其中既有犀利、感性的散文式表述,又有展现理性之美的雄辩佳作,有安德烈·巴赞等理论巨擘对电影本质的阐幽发微,安德鲁·萨里斯等学院派教授对电影作者独辟蹊径的颂扬,萨义德、桑塔格等文化学者旁征博引的发散式评论,也有以宝琳·凯尔为代表的对玄奥理论和精英主义嗤之以鼻的大众立场。这些作者的知识背景、思考角度、写作风格迥异,对电影批评本身的定位也各不相同,但都给人以强烈启发,希望读者能从中体味到电影批评的独立价值及其可容纳的丰富可能性。
推荐人语
电影的历史不长,但其辐射力却很强,一百年的经营已经创造了大批激发阐释热情的经典文本,而任何谈论电影的欲望都会产生影评,所有电影研究的基础也都建自于电影评论,这本批评文论的选编就想对此做一个注脚。
——杨远婴
好莱坞如何读懂观众
作者: 里奥汉德尔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原作名: Hollywood Looks at the
Audience:A Report of Film Audieance Research
译者: 向勇/雷龙云
出版年: 2014-1
页数: 197
定价: 39
装帧: 平装
该书把电影测评作为了解观众的重要手段,贯穿至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的每一个环节。从创意、片名、情节、演员、观影反应、广告渠道等业务环节的测试与评估,到观众结构和偏好的调查,再到电影的影响分析,甚至对电影审查制度的态度、影院营销和语言翻译的评价等等,《好莱坞如何读懂观众》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中国电影业界了解电影观众研究最为基础和全面的一本书。
以卵击石
作者: [英] 德里克·贾曼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副标题: 贾曼电影日志
原作名: Kicking the Pricks
译者: 李小刚 张夏/胥弋 校
出版年: 2014-2
页数: 240
定价: 38
装帧: 平装 丛书: 光影译库
1986年,德里克·贾曼拍摄了影片《英伦末日》(有很多自传性),这是他最原创的、最具技术革新的电影,也是其最个人化的作品。拍摄开始后,贾曼也开始这部日志的写作,其中包括日记和访谈,以及剧本的批注,影片拍摄剧照,和他个人及其家庭、友人的照片。在书中,贾曼描写了他不同寻
常的童年,如何面对自己的性取向;充斥着性与放纵的六、七十年代的生活;作为一个导演的崭露头角。这是他继《舞蹈礁》《现代自然》《自承风险》之后,第四部引人注目的日志,呈现出非常多样化和创造性的生活的全部细节。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100位华语导演的处女作
作者: 程青松 主编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
页数: 388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青年电影手册
《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首次聚焦华语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探究他们的第一次源于什么样的渴望。第一次,也许没有经验,但是有足够的激情。他们寻找,他们探索,他们历险,100位华语导演,他们是最艺术的,也是最先锋的;他们是最商业的,也是最新锐的。100位导演,100部处女作,100种不同电影道路的开启,却又殊途同归,他们都是诞生在光影之中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