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配置高精度数控振荡器设计
2014-01-01陈亚宁王少轩赵忠惠张紫乾刘成玉
陈亚宁,王 宁,张 磊,王少轩,赵忠惠,张紫乾,刘成玉,汪 健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通用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215163)
0 引言
随着通信、卫星定位、数字电视、航空航天和电子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对频率合成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新型的频率合成方案和频率合成器被相继提出,相关理论研究也不断涌现。从Colpitts振荡器到锁相环,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高分辨率、高稳定度、纯频谱振荡器研究。在现有的数字振荡器设计方法中,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DDS)以其独有的良好特性备受关注,已广泛应用在通信、雷达和导航等设备中。它既可以作为发射机的激励信号源,又是接收机的本地振荡器,在电子对抗设备中也可以作为干扰信号发生器。DDS易于集成,功耗低、体积小、可靠性高,最大输出频率可达百兆级[1-7]。
本文首先介绍了数控振荡器(Numerical Control Oscillator,NCO)的基本原理,给出了评估其性能参数的表达式。针对DDS相位累积器给出了具体实现过程,同时引入了改善相位截断以及幅值量化等杂散误差的分析。最后,介绍了NCO在数字下变频(Digital Down-Conversion,DDC)中的应用并对其性能结果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1 NCO原理
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往往需要产生周期性的离散波形,这些波形可以是正弦波、三角波、锯齿波或方波,在整个DDC中NCO的设计相对较为复杂,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整个DDC。产生NCO样本的方法包括实时计算法和查表法。以代表算法坐标旋转数值计算(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CORDIC)为例,实时计算法在满足一定的精度条件下要求迭代次数足够大,增大了面积开销,仅适应于低频信号的产生[8-9]。NCO最常用的实现方法是查表法,即提前根据正余弦波的各个相位计算好相应的正余弦值,并以相位值作为查找表地址来存储各相位的正余弦样本[10-13]。查表法实现NCO结构如图1所示,每经过一个采样时钟,NCO的相位累加器就增加一个2πfc/fs的相位增量,其中,采样时钟频率为 fs,信号的输出频率为 fc。此时,以累加后的相位作为地址,选择输出查找表中相应的存储数据,得到该点的正余弦样本值。相位控制字用来设置本振信号的初相,频率控制字用来设置本振信号的频率。
图1 查找表方式的NCO结构框图
设相位寄存器位数为N,采样时钟频率为fs,频率控制字为M,产生的信号的输出频率为fc,则有
基于Nyquist采样定理,最高合成频率受采样定理的限制只能达到采样频率的一半,而实际电路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输出精度,不会将频率控制字提高至最大值。
2 NCO设计
2.1 设计步骤
本文将采用查表算法来设计NCO,采用DDS技术产生对应频率的数字本振信号。如图2所示,为了减少芯片IO端口,采用串行码配置频率控制字dn,初始频率no,终止频率ns,经串并转换模块后同时送入累加器模块。NCO包括一个32位的相位累加器,根据输入的频率控制字产生相位累加值。取相位累加值的高12位作为地址,将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数据输出即可得到对应频率的正余弦信号。比如本地振荡时钟为48 MHz,现需要产生12 MHz正交正余弦信号,设计中累加寄存器位宽N=32,根据式(1),可计算出频率控制字M=32'hC0000000。基于FPGA开发板平台,可调用IP core实现DDS功能,而在芯片内必须对NCO重新设计。
图2 DDS相位累加器
首先,利用Matlab软件生成基于相位的单周期正余弦幅值数据,利用Memory Compiler工具将所生成的数据固化在DROM存储器中,在此过程中会生成仿真所需的DROM verilog设计文件。
其次,根据设计原理要求,每隔一个时钟节拍将频率控制字与前一相位累加器输出结果值相加,取当前相位累加器输出寄存器高12位作为相位地址。
最后,利用计算出的相位地址去访问DROM中的相应正余弦幅值。
其中,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容量为2K×W,K为相位截断位宽,W为 ROM的字长。ROM中字长的数量直接决定着相位量化误差,而字的位宽则关系到幅度量化误差的大小。在增大ROM精度的同时,其访问时间不容忽视,ROM大小每翻一倍,访问时间也随之翻倍,因此其最大读出频率不得不降低。为了降低因ROM面积过大而引起的功耗问题,本文在设计之初考虑了ROM存储正余弦数量,只存储正余弦的四分之一周期幅值(0~π/2)来增强电路可靠性,提高电路速度并减少成本。经过地址重映射和数据求补模块即可完成ROM压缩功能。在正余弦幅度值进行寻址时,首先确定地址信息对应的象限,再利用地址重映射模块对偏移地址值和正负符号进行修正,其具体修正方法见表1。
表1 地址映射偏移地址修正
2.2 误差分析
(1)相位截断误差分析
为了获取较高的频率分辨率,选取的相位累加器的位数为32位,如果把相位累加器输出的所有位数全部用来查询正余弦函数表,会极大的增加面积开销和成本,不利于芯片的稳定性。因此,对累加器相位结果进行相位截断,只取相位累加器输出的高12位用来查表,舍弃低20位。不可避免的是,查表的相位值将会产生误差,导致输出的正弦幅度值也产生误差,表现在输出的频谱上就会有杂散信号存在。
(2)幅度量化误差
幅度量化误差是因ROM存储能力有限引起的舍位误差,也可以认为是因数模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DAC)分辨率有限引起的误差。幅度量化误差在DDS输出谱上表现为背景噪声,其幅度远小于由相位截断和DAC非线性引起的杂散信号幅度,所以对ROM舍位的频谱分析又称为DDS的背景杂散分析。量化误差所引起的量化失真,用输出信号与量化噪声功率之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来表征。当DAC满幅度输出时,有
式中:B是幅度量化的位宽。由此可知,若B=16,则幅度量化的信噪比可达到98.08 dB。尽管上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选取合适的M(频率控制字)、fc(系统时钟频率)、N(累加器位数)和W(寻址位数)值,适当的D/A变换器和滤波器平滑台阶,所得到的波形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利用Memory Compiler工具生成1 024行位宽为32的DROM:在SMIC 0.13 μm CMOS工艺下其面积仅为291.25 μm×157.310 μm。如图3 所示,在设计过程中,改变频率控制字,相位地址在原来的基础上连续变化,不会出现间断模式,保证了相位的线性连续性。图3给出了经过预置后的正余弦仿真结果,当配置信号wd_en有效时,dn、no、ns分别为频率控制字、初始频率、终止频率串行码,经过串并转换后sclr信号生效;当sclr高电平复位,频率控制字data设置为32'hc0000000,输入频率 48 MHz,输出 12 MHz 正余弦波形,经核算波形满足上述要求。
图3 NCO配置变频仿真结果
将本文设计的NCO应用在DDC中,其应用框图和流片GDS II版图如图4所示,系统左上角部分为NCO,约占芯片面积的1/9。前级AD采样时钟fc=48 MHz,采样后的数据流经NCO产生的正余弦混频后实现,根据式(3)经过计算可以得到NCO设计频率分辨率
同时,根据式(4)可以得到信噪比SNR
为了更好的测试流片设计结果,本文将NCO配置成可变频模式。当dn、no、ns串行数据送入输入端口后,经并行转换在使能复位信号sclr信号生效之前控制NCO工作状态。将相位累加器前级结果进行二次累加即可实现变频模式,此时的输出正余弦波形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当频率较低时,由于每个周期采样点较多、相位地址足够,故波形较为圆滑;而随着频率的不断增大,特别是与采样频率处于同一数量级,单位周期内采样点大大减少,输出波形变得离散起来。在SMIC 0.13 μm工艺流片下,NCO面积仅为0.183 mm2,实现工作频率80 MHz。
图4 NCO在数字下变频中典型应用
图5 可配置变换NCO I/Q支路结果
NCO的性能优劣直接决定着DDC。NCO的工作频率与带宽一直是DDC设计的优化目标,采用查找法利用相位地址直接访问存储器正余弦值,其频率计算速度直接取决于访问存储器的时间。在DDC芯片面积要求苛刻的条件下,选取相位累加器高位作为访问存储器地址,极大地降低了存储器容量,并不会影响频率分辨率。相位累加器32位地址完全满足高频率分辨率的设计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可变频率正交波形。通过修正相位地址重映射,在ROM中也可存储三角波波形幅值,经过比较器输出占空比可调的方波波形,为后继时钟源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方案。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DDC关键模块NCO的研究,设计了基于DDS的高精度、高信噪比动态可配置NCO,采用相位地址映射偏移和数据求补方法,极大的缩小了ROM面积。经过综合、静态时序分析,版图寄生参数提取,后仿及流片结果表明,该NCO设计频率分辨率可达0.011 76 Hz,实现信噪比72.24 dB,在变频模式下保持良好的线性相位输出连续特性。
[1] Rohde U L,Whitaker J,Bucher T T N.Communications re-ceivers:principles and design[M].2nd ed.New York:McGraw Hill,1997.
[2] Rohde U L.Digital PLL frequency synthesizers:theory and design[M].En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Hall,1983.
[3] Turner C L.Recursive discrete-time sinusoidal oscillators[J].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2003,20(3):103-111.
[4] Tierney J,Rader C,Gold B.A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J].IEEE Transactions on Audio and Electroacoustics,1971,19(1):48-57.
[5] Guest D H.Simplified data-transmission channel measurements[J].Hewlett-Packard Journal,1974,26(3):15-24.
[6] 汤 励,曲秀杰.基于DDS的高可靠性雷达信号发生器设计与实现[J].现代雷达,2012,34(11):73-75.Tang Li,Qu Xiujie.Design of the high reliability radar signal generator based on DDS[J].Modern Radar,2012,34(11):73-75.
[7] 李 静,徐芳明.一种新型多普勒天气雷达接收机的设计[J].现代雷达,2013,35(3):62-64.Li Jing,Xu Fangming.Design of a new-type Doppler weather radar receiver[J].Modern Radar,2013,35(3):62-64.
[8] Chang Y K,Swartzlander E E.Digit-pipelined 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 based on differential CORDIC[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Regular Papers,2006,53(5):1035-1044.
[9] Blinchikoff H J,Zverev A I.Filtering in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M].New York:Noble Publishing,2001.
[10] Yang Dayu,Dai Fa Foster,Ni Weining,et al.Delta-Sigma modulation for direct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s[J].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Systems,2009,17(6):793-802.
[11] Mack A H,Trías M K,Mochrie S G J.Precision optical trapping via a programmable direct-digital-synthesis-based controller for acousto optic deflectors[J].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2009,80(1):101-103.
[12] di Bernardo M,di Gaeta A,Hoyos Velasco,et al.Energybased key-on control of a double magnet electromechanical valve actuator[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12,20(5):1133-1145.
[13] Goryachev M,Galliou S,Abbe P,et al.Quartz resonator instabilities under cryogenic condi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2011,59(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