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的双重视角

2014-01-01陈清萍鲍晓华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约束出口

陈清萍 鲍晓华

(1.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233030)

相对于国内销售,出口存在进入成本、风险更大、收回货款时间更长,企业在出口时面临着更大的融资约束[1]。实际上,融资约束不仅影响到企业出口概率和出口数量,还可能影响到出口产品的质量[2,3]。理论上,融资约束的主要表现为资金不足,一方面形成了对企业的资源约束,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称之为资源限制效应;另一方面会敦促企业合理地配置资源,将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质量较差产品的生产减少,继续生产的大部分是更高质量的产品①按照Melitz(2003),质量较高的产品竞争力强,同时定价更高,带来的利润也更大。,从而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所提升,称之为资源重置效应。不过,总体上而言,资源限制效应超过资源重置效应,因而融资约束将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融资约束可以分为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两种。银行信贷是指企业向银行融资,商业信贷则指企业之间相互融资,两者均可能制约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当企业不能向银行融资时,形成了对企业的银行信贷约束,反映银行信用和融资环境;当企业将货物卖给下游企业、允许或被迫接受其延迟一段时间付款时,形成了对企业自愿的与非自愿的商业信贷约束,反映合同执行情况和商业环境。一般来说,商业信贷相当于卖方给予买方一个短期融资[4],除了货款本身,交易发生时卖方就已经向相关部门缴纳所得税、出口税等款项[5],这些都形成了对卖方企业的融资约束,对其出口产品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金融发展将增加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提高融资效率,可以通过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高效地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容许它们在生产中投入先进技术、设备、高质量中间投入品以及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生产并出口高质量的产品。那么,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约束对企业形成的融资约束是否存在不同?它们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形成何种影响?地区金融发展是否能够有效纾缓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约束以促进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尝试将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长期低下的客观事实,还可以大致勾勒出金融发展过程中“融资环境最差”之私营企业的利益所在,以初步评价各省区金融改革的效果,为相关部门的金融发展和对外贸易政策提供实证支持。

一、文献评述

国外理论界对融资约束与出口关系的讨论较多,而对微观企业的研究近几年才开始兴起。Greenaway(2007)使用1993-2003年英国9 292家制造企业的数据,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参与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发现尽管出口参与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约束,但融资约束的放松并不能显著提高企业出口的概率[6]。Muûls(2008)建立了一个融资约束的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使用1999-2005年比利时9 000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融资约束变小不但会让企业出口概率增大,还可以增加企业出口目的地的数量[7]。Minetti和Zhu(2011)使用意大利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基于企业对问卷调查的不同反应设计出特定于企业的信贷配给度量方法测度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指出对于高技术以及对外部金融依赖较大的行业,融资约束是企业出口的重大障碍[8]。Fan等(2012)将内生质量和融资约束同时引入Arkolakis(2010)的异质性企业理论模型,进一步指出融资约束可能通过价格调整效应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在国民经济二分位的行业层面上度量了融资约束,使用中国2000-2006年的企业出口数据证实了融资约束较紧行业的企业倾向于出口低质量的产品。

有的学者还发现,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出口产生积极作用。Berman和Héricourt(2010)使用孟加拉、中国、印度等9个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5 000家企业数据,证实金融发展通过影响企业出口决策来促进各国出口企业数量增加[9]。Bellone等(2010)使用法国2.5万家制造业企业1993-2005年数据,发现金融发展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不仅会提高企业出口概率,还可以缩短企业进入国外市场的时间[10]。Manova(2008)还指出金融发展对不同国家、不同部门的影响并不相同,她使用1980-1997年91个国家的行业数据,发现金融发展让各国金融脆弱部门的出口增长更快,并且对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的国家出口影响更大[11]。Chan和Manova(2013)则认为,一国在出口时按照贸易成本的高低将目的地国家进行排序,只出口到贸易成本在一定临界值之下的部分国家,融资约束会减小该临界值,让一国出口到更少的国家,而金融发展则会抬高临界值,会让一国出口到更多国家[12]。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较丰富。早期的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孙兆斌,2004;梁莉,2005)或地区层面(沈能和刘凤朝,2006;阳佳余,2007;徐建军和汪浩瀚,2008)分析金融发展与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林玲等(2009)使用1999-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分别统计各省市本土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出口增长率,采用GMM估计方法,发现金融发展对各省市本土企业的出口增长促进作用有限[13]。陈磊和宋丽丽(2011)使用64个出口国和182个进口国的28类制造业1992-2009年的贸易数据,采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对两国的贸易概率与贸易量均存在积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高融资依赖性和低资产抵押率的行业尤为显著[14]。

近年来,微观数据可获得性的提升让国内有关企业的研究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开始考虑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带来的影响。于洪霞等(2011)采用应收账款相对比例来度量企业融资约束,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0-2003年的数据,发现融资约束增加了企业出口固定成本,制约了企业出口能力。孙灵燕和李荣林(2011)使用世界银行2003年投资环境调查的2 400家企业数据,采用Probit模型研究发现融资约束是限制企业出口参与的重要因素[15]。陈琳等(2012)发现融资约束不仅影响着出口决策,还不利于企业出口增长,并且这种影响在东部和西部的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差异[16]。毛毅(2013)使用世界银行2004年对中国12 400家企业的投资环境调查数据,发现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对私营企业出口概率与出口收益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17]。

综上所述,融资约束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出了重要的结论和命题,为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出口关系的梳理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该领域还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首先,绝大部分研究只关注融资约束或金融发展与出口概率或出口流量的关系,没有深入探讨它们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其次,多数学者只笼统地研究融资约束对出口的影响,没有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区分开来,不利于讨论两者对于出口的不同影响。鉴于此,本文考察银行信贷、商业信贷以及金融发展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并分析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于是,可以将本文的贡献总结成以下三点:第一,指出地区金融发展主要通过纾缓企业融资约束而作用于其出口产品的质量,首次完整揭示了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二,将企业的融资约束细分为银行信贷约束与商业信贷约束,有助于厘清两者对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不同影响机制;第三,深入剖析了金融发展如何缓解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资约束而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以此来评价各省区金融发展的实际效果。这些探讨不仅能够完善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出口关系的研究,而且将对产品质量研究领域提供有益的补充。

二、理论框架

本文借鉴 Melitz(2003)和Fan等(2012)的分析方法,构建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消费者

模型中假定存在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两国国民的偏好等消费变量是完全一样的,因而,只需分析某个代表性消费者即可。假设代表性消费者的效用函数CES效用函数,市场中存在的所有产品种类的集合为Ω,单个产品种类是从该集合中抽取的,即ω∈Ω。那么,消费者在其预算约束下,决定消费多少来最大化自身的效用

其中,q代表产品质量,x为消费量,σ为任意两种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假设产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则σ>1。

求解上述模型,可得消费者的均衡消费量为

(二)企业

同消费者一样,生产中仅需考虑代表性企业即可。代表性企业在生产中需要承担如下两个成本:固定生产成本,设为qβ,其中β>0(q为ω的函数,该部分为简便,省略);边际生产成本,设为qα/φ,其中α为边际生产成本对产品质量的弹性,α(0,1),q为企业的生产率。另外,在其选择出口时,还将面临冰山贸易成本,假定为τ,且τ>1。

假定企业在生产中面临融资约束,代表性企业为了出口,需要通过银行信贷或商业信贷取得一部分的生产成本,假设该比例为c、且c[0,1];同时,企业所在地区的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为其提供部分融资,假设该比例为d、且d∈[0,1)。如果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c越大;如果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d越大。反之亦然。

企业最大化问题变为

将消费者的均衡消费量代入上式,并进行最优化求解得出

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且λ>0。

基于上文的分析,提出两个命题:

命题1 不管是银行信贷还是商业信贷约束,均可能制约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

命题2 地区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环节融资约束、改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三、实证模型

上述理论分析表明:融资约束阻碍企业进行研发、境外市场开拓等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成为制约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而地区金融发展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抑制作用。然而,这有待进一步的实证检验。为了考察融资约束以及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将模型设定如下

各变量的类型、名称、标识、定义及预期符号见表一。其中,Yfkdt为在t年我国企业f的产品k对d国的出口产品质量,采用单位产品价值(Unit Value)即出口产品价格作为其代理变量,取对数形式进入方程,取自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出口产品价格来度量产品质量可能存在不可避免的测量误差,但在模型(1)中它是作为因变量出现在方程中,所以产品质量的测量误差被放进误差项里,只要它与模型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该模型就不会存在设定问题,各自变量系数的估计将是无偏或一致的。

在自变量中,Xft代表企业的特征变量,具体包括企业生产率、规模、补贴、工资、资本劳动比例与所有制性质,均取自中国工业企业统计年度库,它们可以分别控制企业的技术水平、大小、出口激励、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以及要素密集度等。考虑到不同产品的特征、数量度量单位以及目的地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冲击上存在的差异,模型(1)控制了产品——目的地固定效应λkd;同时,经济周期、重大事件以及技术进步等也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出口价格,还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λt,用以捕捉诸如我国加入WTO等因素造成的冲击;另外,考虑到不同企业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要素禀赋以及它们在我国国内分工中所处地位等方面存在的不同,还在模型中加入了区域固定效应λp,分别控制我国31个省市的不同区位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①具体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22个省;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

表1 变量定义明细表

关注的变量是cc1ft和cc2ft,分别表示企业所受银行信贷约束和商业信贷约束,它们的预期符号均为负。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区域的金融发展可能会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助于企业增加获得资本的渠道和规模,减小其进行研发、采购高质量中间投入品、雇佣高素质人才以及开拓国外市场时所受的资金制约,从而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由此可见,各省市金融发展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实现的,故本文在模型中添加了变量cc1ft与fdpt、cc2ft与fdpt的交互项,以刻画金融发展改善企业融资约束而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所做的贡献,它们的预期符号均为正,即δ1>0,δ2>0。

依据发展的程度,文献主要从如下四个层面度量区域金融发展:第一,区域存款规模,使用各省区全部金融机构存款总额来度量,本文取其与该省区的GDP之比进入模型;第二,区域贷款规模,使用各省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来度量,类似地,这里取其与该省区的GDP之比进入模型;第三,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构,使用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占全部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比重来表征;第四,金融中介机构的效率,使用非国有经济在银行贷款中所占的份额来测度。对于前两个指标,存款和贷款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GDP数据来自于国研网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对于后两个指标,可以直接选用樊纲等编著的金融业市场竞争指数和信贷资金分配的市场化指数来度量[18]。

笔者认为,区域金融发展应有利于缓解金融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制约。而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国有企业可以相对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贷款,外资企业可以从其国外母公司融资[19],私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则最为糟糕。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五分之四的私营企业认为融资约束是投资扩张的主要障碍之一[20]。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否在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之间存在不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将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细分为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于是可以将模型设定为

在模型(2)中,δ11、δ12与δ13分别表示金融发展通过改善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银行信贷约束而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而δ21、δ22与δ23分别表示金融发展通过改善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商业信贷约束而对出口产品质量产生的影响,它们的预期符号均为正。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分析融资约束、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模型(1)进行回归,结果如表二中的(1)、(3)、(5)与(7)所示;为了揭示融资约束、金融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模型(2)进行回归,结果如表二中的回归(2)、(4)、(6)与(8)所示。在(1)与(2)、(3)与(4)、(5)与(6)、(7)与(8)这四组回归中,金融发展依次使用金融中介机构的存款规模、贷款规模、结构与效率进行度量。表二显示,回归结果中大部分变量的系数都具有预期的符号。下面,将相继分析银行信贷、商业信贷以及金融发展如何缓解两种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并比较金融发展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冲击。

(一)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1.银行信贷

几乎所有回归均证明,银行信贷约束是制约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瓶颈。平均来说,银行信贷约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迫使企业出口产品价格下降1.5%~8.3%。具体地,由于无法从银行获得较为充足的贷款,企业难以通过如下三个渠道改进出口产品的质量:第一,资金匮乏让企业研发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难以保证产品过程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第二,银行信贷约束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力购买高品质的中间产品,包括从国外生产商处采购进口投入品,产品质量改善难以为继;第三,在资金不充裕的条件下,企业很难雇佣到高素质的人才参与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和境外市场开拓,也无法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企业长期锁定于生产的低端环节,不能实现产品与生产结构的升级,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受阻。

表2 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出口产品质量

2.商业信贷

除了回归(6)和回归(7)中cc2的系数不显著之外,其他回归结果均表明,商业信贷约束限制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商业信贷约束每提高1个百分点,出口产品价格平均下降0.1%~3%,使用公式“X的回归系数*X的标准误/Y的标准误①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费剑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177-178页。”将其标准化后,cc2的标准化系数在回归(1)、回归(3)和回归(5)分别为-0.152、-0.019和-0.114,即商业信贷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之后,出口产品价格将下降0.019到0.152个标准差,消极作用较为明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一,度量商业信贷之应收账款是产品的正常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几乎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在我国则尤其如此,在我国债务拖欠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21],有的应收账款可能永远无法收回而转化为呆账坏账,对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其二,当某项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企业可能不再将产品出售给该拖欠货款的下游企业,于是需要开辟新的销售渠道,这无疑将占用较多的资金,从而对出口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二)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1.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约束与金融发展的交叉项的系数为正,并且全部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与预期完全一致,这证明,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出口企业银行信贷约束来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存款和贷款规模的扩大、金融机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通过弥补企业银行信贷资金缺口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是大致相仿的。一方面,金融发展能够为企业融资开辟新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和交易成本,缩短其融资所需的时间,提高融资效率,使企业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外部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克服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有效甄别具有潜力的出口企业,减少信贷分配扭曲,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为企业购入高品质的中间投入品和技术创新注入资本,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并用于出口。

2.商业信贷

类似地,商业信贷约束与金融发展交叉项的系数为正,除了回归(7)之外的其他三个回归结果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1%的检验,表明金融发展也可以通过缓解商业信贷而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体地,金融发展可以让商业信贷对企业产品质量的负面影响约下降0.01倍(=0.007*1.420 7)。这是因为,对于某一个特定企业而言,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它的下游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变得相对容易、拖欠货款的可能性下降,从而使其商业信贷约束变小,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但是,金融发展对银行信贷的缓解幅度要大于其对商业信贷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特定企业的拖欠货款的下游买方企业不一定位于中国境内,所以国内金融发展未必波及全部的下游企业,进一步地,即使后者获得了贷款,它也未必会用于支付卖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债务;另一方面,当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收账款比例过高时,可能是其生产的产品存在问题,导致与消费者或下游企业的纠纷增加所致,金融机构可能据此怀疑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不愿意贷款给它。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金融发展通过缓解商业信贷约束而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小。

此外,还可以将不同金融发展的作用进行比较。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存款规模与贷款规模就是比值本身,而金融中介结构与效率的单位是百分比(%),所以应将后两个变量的系数乘以100之后再将其与前两个变量的系数进行对比②本文未将两组变量的单位统一,是延续金融发展研究的习惯,以增加与其他文献结果的可对比性。。将交叉项系数进行横向比较,笔者发现,总体来说,金融中介结构优化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最大,金融中介效率位列第二,金融贷款规模次之,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贡献最小。这反映出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构优化以及效率的提高在金融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举例来说,当非国有经济在金融机构存款中的份额提高10%,将使企业银行信贷约束对出口产品价格的负面作用减少0.18倍;非国有经济在银行贷款中的份额提高10%,将使企业银行信贷约束对出口产品价格的负面作用减少0.07倍;而当存款和贷款规模相对于各省区GDP增长10%,它们将使企业银行信贷约束对出口产品价格的负面作用仅分别减少0.006倍和0.012倍。因此,相对于存贷款规模的扩大,金融机构结构的优化或效率的提高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彰显了我国金融改革的初步效果,同时也表明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方向是基本正确的。

3.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受的影响

对于银行信贷约束,将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按照企业所有制性质拆分之后,笔者发现:第一,金融发展对于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金融发展使内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幅度远高于外资企业,前者几乎是后者的两倍以上。这表明,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包括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内的内资企业从中受益最大,可能与金融机构将贷款优先发放给内资企业有关,而外资企业并没有受到优待,反映出我国各级部门在对待外资时开始回归理性,改革开放早期给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的势头有所扭转。第二,只有存款规模和贷款规模的扩大对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对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作用并没有太大差别。对于第一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间接证实了私营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融资环境最差、所受的银行信贷约束最大,这在理论界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承认。Brandt和Li(2003)进行的实证研究就表明,中国的私营企业在银行信贷上面临着“所有制歧视”[22]。不过,总体上说,金融机构对私营企业“惜贷”的现象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有所缓解,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对于第二点,相对于国有企业,金融结构和效率并没有对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提醒我们各省区的金融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尽管非国有金融机构吸收存款以及将贷款发放给私营企业的业务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或许由于存在与国有企业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由于沿袭业内“所有制歧视”的陋习,或许由于受到了中央或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它们没有将更多的贷款发放给生产效率更高的私营企业,从而使得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构优化与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最大程度地提高私营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

对于商业信贷约束,金融发展均对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起到了最大的促进作用,体现出市场调配资源的力量。这说明,在金融发展水平提高时,银行将更多的贷款发放给高效率企业,而这些企业大多数是私营企业的下游客户,资金的获得让前者更快更多地偿还私营企业的货款,从而有助于减少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使其能够购买更加优质的中间投入品,并进一步对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回归(8)还显示,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外资企业从金融中介效率提高中获益更多。这是因为,外资企业的生产率更高,在国内的下游买方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较高,在金融发展之后,后者偿债能力的增强可以明显减少外资企业应收账款的比例,部分地抵消其在国内市场上的劣势地位,从而降低了商业信贷约束对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上分析说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金融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优质企业的命中率,打破金融市场上的买方或卖方垄断,形成金融发展的良性循环,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合理地在企业之间进行资源配置,促进各省生产与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从而形成金融中介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互利共赢,为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做出最大的贡献。

(三)其他控制变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

其他控制变量几乎全部拥有预期的符号,并且在所有回归中结论均非常一致。结果显示,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越大,出口产品价格越高即出口产品质量更好,该结论与Verhoogen(2008)[23]、Hallak 和 Sivadasan(2008)[24]以 及Mannova和Zhang(2012)[25]等新新贸易理论的预测一致。也就是说,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规模每提高1%,出口产品价格将分别平均提高2.1%和6.0%。

此外,出口补贴不但没有对产品质量起到正面促进作用,反而对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中国出口补贴的重点旨在鼓励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扩大、而并不优先资助出口产品质量较高的企业有关(于洪霞等,2011)。在这样的出口促进政策主导下,企业将会努力增加出口数量而不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可以想象,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的过快增长将拉低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

再者,工资的上涨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具体地说,工资每增长1%,出口产品质量就提高0.2%,这表明产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力的技术含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存在贡献;同时,企业生产的要素密集度也同样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即资本劳动比例每提高1%,产品质量提高0.01%,说明企业生产中的资本密集度越高,出口产品质量越高。

就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出口产品价格而言,外资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高出6.7%~7.4%,这表明外资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超过国有企业,彰显出外资企业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私营企业的出口价格比国有企业显著高出4%左右,体现出私营企业较强的竞争和出口能力。

最后,所有年份虚拟变量的系数显示,2000-2006年我国企业出口产品价格逐年显著提高,每年约平均增长2%左右。依次观察各年的数据发现,2002年我国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相较于2001年出现了下滑,这可能是我国2001年底加入WTO后企业出口增长过快所致,也可能与当年美国“911”事件引发的危机有关;2004年出口价格增长达到7%,高于样本期内平均水平,这可能是当年国际上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引起的。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使用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2000-2006年的企业——产品——目的地-年份的四维出口数据,本文在Fan等(201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证实了融资约束与金融发展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银行信贷与商业信贷均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且两者的限制作用大致相当;第二,各省市金融市场存贷款规模的扩大、金融中介结构和效率的改善与提高均能够明显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主要是通过缓解银行信贷压力来实现的;第三,就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贡献而言,金融中介机构的结构和效率的作用超过各省区存贷款规模扩大的影响;第四,各省区金融发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不同所有制企业而不同,总体上说,对私营企业的影响大于国有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影响大于外资企业。

这些结论启示我们:第一,鉴于金融发展在我国出口产品升级中的突出作用,应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要素配置效率。特别地,在各省区金融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市场主导”的改革原则,大力提高非国有经济的参与程度。一方面,逐渐放开资本市场,继续引导民营资本有序进入资本市场,适当引入国外银行业和民间资本的竞争,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局面,达到资金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在信贷市场引入竞争机制,优先将资本贷放给非国有经济特别是融资环境较差的私营企业,消除“所有制歧视”的同时切实有效地缓解私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第二,为缓解企业商业信贷约束提供其他政策支持。由于金融发展对于减弱企业商业信贷约束的作用相对有限,所以相关部门应另辟蹊径来缓解企业商业信贷约束,或者落实出口退税政策、缩短出口退税的时间,或者为企业遭遇货款拖欠提供信贷担保,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制约。第三,各省区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应防止外资企业挤占国内金融资源。我国引进外资的初衷是解决国内资金短缺问题,外资流入之后,也确实增强了竞争,促进了技术的溢出,增加了国内市场活力,对国内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这些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由于竞争能力较强、利润增长更快,在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受到金融中介机构的青睐,从而挤占国内企业本已有限的金融资源。对此,各级政府在遵守WTO国民待遇原则的前提下,防止陷入再次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误区;同时,我国国内企业加快技术和研发投入,增强盈利能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为金融要素的竞争添加砝码。

[1]Amiti M,Weinstein D.Exports and Financial Shock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126:1841-1877.

[2]Phillips G M,Glorgo S.How Do Firm Financial Conditions Affect Product Quality and Pricing?[R].NBER Working Papers,2011:17233.

[3]Fan H,Lai E L,Yao A L.Credit Constraints,Quality,and Export Pric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R].The Hong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

[4]石晓军,张顺民.商业信用、融资约束及效率影响[J].经济研究,2010(1):102-114.

[5]于洪霞,龚六堂,陈玉宇.出口固定成本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行为[J].经济研究,2011(4):55-67.

[6]Greenaway D,Kneller R.Firm Heterogeneity,Exporting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Economic Journal,2007,117:134-161.

[8]Minetti R,Zhu S C.Credit Constraints and Firm Export:Microeconomic Evidence from Ital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83:109-125.

[9]Berman N,Héricourt J.Financial Factors and the Margins of Trade:Evidence from Cross-Country Firm-level Dat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0,93:206-217.

[10]Bellone F,Musso P,Schiavo Nesta L.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Firm Export Behaviour[J].World Economy,2010,33(3):347-373.

[11]Manova K.Credit Constraints,Equity Market Liberaliz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76(1):33-47.

[12]Chan M L,Manova 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hoice of Trade Partners[R].NBER Working Paper,2013:18867.

[13]林玲,李江冰,李青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绩效——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9(4):45-51.

[14]陈磊,宋丽丽.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1(4):67-85.

[15]孙灵燕,李荣林.融资约束限制中国企业出口参与吗?[J].经济学(季刊),2011(10):231-252.

[16]陈琳,何欢浪,罗长远.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的出口行为:广度和深度[J].财经研究,2012,38(10):134-144.

[17]毛毅.融资约束、金融发展与企业出口行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4):9-19.

[18]樊纲、王小鲁、朱恒鹏.2011.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11年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版:281-282.

[19]Li Z,Yu M.Exports,Productivity,and Credit Constraints:A Firm Level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China[R].Global COE HIStat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from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2009.

[20]Claessens S,Tzioumis K.Measuring Firms'Access to Finance[R].Mimeo,World Bank,2006.

[21]金碚.债务支付拖欠对当前经济及企业行为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6(5):13-20.

[22]Brandt L,Li H.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cs:Ideology,Information,or Incentives?[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387-413.

[23]Verhoogen E.Trade,Quality Upgrading and Wage Inequality in the Mexican Manufacturing Sector[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8,123:489-530.

[24]Hallak,J C,Sivadasan J.Productivity,Quality and Exporting Behavior under Minimum Quality Constraints[R].MPRA Paper 24146,University Library of Munich,Germany,2008.

[25]Manova K,Wei S,Zhang Z.Firm Exports and Multinational Activity under Credit Constraints[R].NBER Working Paper,2013:16905.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约束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羊绒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