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行数学的素质教育
2013-12-31叶浩洋
叶浩洋
数学是科学的助手,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它能够打开智慧之城的大门,借着数学,我们能勘探宇宙的秘密,可见数学的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连,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敏锐性,帮助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下面我将教学体会略作列举。
一、加强动手动脑的习惯
英语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加强动手动脑的习惯,就能够启迪心智,因为动手印象深刻,生动活泼,富于情趣。如《有趣的七巧板》一节中,利用废旧报纸或旧书籍、硬纸板、透明塑料薄膜、泡沫塑料板等进行加工可拼出许多的形状,从而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知能力,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二、生活与学的知识紧密相连
脱离生活,知识会成为无源之水。如“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几位学生一起在教室“开商店”,发给剩余的每位学生一定量的“人民币”,让他们自主“购物”。“顾客”和“收银员”分别计算出“顾客”应消费的人民币数量和需找零的人民币数量。在这个商店(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己亲身购物或收银,能够较快地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灵活使用它们。我们不仅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条件,而且由于在每个区域的学生比较集中,可以把他们按区域分组,每个区域的学生分到一组,以每个区域的平均分作为一个评价体系,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
三、研究学生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成功的先锋官,是一种浓厚的学习意识。兴趣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最“严格”的老师,会让学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而且非常富有研究精神。如果没有兴趣,要想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绝对是子虚乌有。而小学生的特点是,他们一开始对学习非常感兴趣,然后动力远远没有原先的强烈,甚至丧失兴趣。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研究学生的兴趣所在,比如,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内容?喜欢选择题还是计算题?抑或是喜欢填空题等等,要让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而不衰退,让他们总是保持一股钻研而不懈的劲头。
四、巧设情境激发学生
教学当中,我找来解题高超的学生当场表演,解题限时,学生快速解答,干脆利落,在各个班引起反响。学生都有表演的欲望,都愿意参与和竞争,他们看到了有个同学这样优秀,也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决心,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自然不用说了,他们暗中早就使劲。至于原先心不在焉的学生,我又在语言上给予激励,我说:“《中庸》里面说到人的学习,它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你们只要肯下工夫,肯定和学习好的同学学得一样好,甚至比它学得更棒,重要的是我们肯下功夫。”学生受到了鼓励,跃跃欲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课堂上,我们可以让一些学生解题,让其他的学生做“小老师”判断正误。答题之后,大家一起来评论,分析在什么地方做得比较好,什么地方有一些缺点,让演算解题者自己也做一个总结,从而取长补短。在评价过程当中不断进步,去粗取精;在不断比赛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评价的水平,让学生不断在实践过程当中学会发现问题,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提高技巧,不断进步。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数学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奇的特点,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娱乐性为一体,给学生创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避免学习的枯燥无味,去激发他们勇于探索数学的精神,赞美优秀,激励落后,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质都得到充分挖掘,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