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013-12-31任彩霞
任彩霞
摘要: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实际上,语言作为小学生进行思维的主要方式,只有想说、会说,才会更愿意投入到听、想和做中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由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到知觉认知再到知识运用的过程,小学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生都会解题,也会思考,但是要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却有一定的难度,这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必须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只有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意识和实践意识,丰富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学生才能最终由认知数学语言向运用并熟记数学语言转变。
一、创设情景,创造发言平台
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找出小学生的兴趣点,创造他们喜爱的情景,创建并拓展学生发言的平台,让学生不仅想说,还有机会说。在情景教学中,课堂就是学生表现的舞台,而教师则是这个舞台的导演,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材料中各种涉及到语言培养的素材进行挖掘,掌握教材的“想法”,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将自己想说的、爱说的、会说的通过多种情景说出来,比如组织游戏、购物情景、讨论比赛等,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只要融入到情景中,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迅速高涨,对下一环节的学习也会更加期待,那么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和熟悉的生活较为贴近时,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接纳能力就会主动提升,而在课堂中也更加敢于发言。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时,必须注重对生活素材的挖掘,尽量创设生活情景,提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生活实践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数学学习中。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小学生的心思大都比较细腻且敏感,在过于严肃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会限制他们的发言胆量,消磨他们的自信心,他们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生怕自己说错话被教师批评,被同学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营造教师在学生心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创设更多的让学生敢说、会说的情景,锻炼学生发言胆量,鼓励学生积极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逐渐养成敢于发言、敢于提问的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保证语言叙述、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听课的意识。比如在讲解应用题时,题中有这样一句“火车速度比汽车速度快30km/h”,由此可见,问题主要有两个量,简言之就是火车快,汽车慢,而火车不仅可以与汽车同样快,还能比汽车更快,因此也可将此句话转换为“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30km/h”,这样不仅能够通过转换、转译、把握关键词、进行关键句联想来激活学生思维能力,还能丰富数学语言。
三、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和训练
要确保学生数学语言训练的顺利开展,首先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要求学生自主琢磨各种例题和应用题,使学生在阅读和记忆中不断积累数学语言。由于数学语言相对于语文语言更加严密,更加简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只有更加规范才能准确地将数学概念构建出来,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训练他们正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能力,比如几朵花、几个人、几辆车等,特别是在应用题解答中,在答案后面通常要求注上单位,学生拥有准确使用单位名称的能力,其解题过程才会更具规范性和逻辑性。训练学生的“说题”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题目和解题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在口算题57+33中,先算57+30=87,再算87+3=90,通过这种训练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规律或计算法则,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语言是人进行思维的外壳,是人心声的表达,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数学运用能力等,最终有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必须将其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最终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操作、进行思维。当然,教师也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强化自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对数学语言训练的运用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裴晓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3.12
2.徐建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2011.27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