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沙成塔 厚积薄发

2013-12-31晁艳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交流课文语文

晁艳

当下我们已处于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顺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要有机渗透,适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勤积累的习惯,实现聚沙成塔、厚积薄发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较为有效。

一、兴趣让积累的理念走进学生心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每个时段学生都有谈论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便是激发他们兴趣的最好切入点,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搜集信息提供了广阔空间。比如,春天到了,学生都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纷纷找教师要求去春游,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在课上背起:“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很多写春的优美诗句,学生都很感兴趣,也想展露一下,可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们一时还说不上来,于是我们以“多彩的春天”为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有的喜欢搜集春天的诗词、歌曲;有的专门记录春天的成语、谚语;还有的特别偏爱春天的佳作、名篇,最令人欣喜的是有不少学生在信息交流课上竟兴致勃勃地朗读起自己挥洒的春日赞歌。学生在快乐中获取了丰富的信息,积累了大量资料,写作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这样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既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的意识,也锻炼了他们积累信息的能力。

二、多角度的积累习惯在生活中孕育

在生活中,学生可接触到很多信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因此,语文课不仅仅是课堂上的45分钟,还应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的所知、所感、所悟的点点滴滴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这样才会获取更多的信息。比如,你所听到的一段优美的歌词,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则有益的广告,一句精彩的话语,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对积累的最好印证。

三、从教材出发,引领学生多渠道积累信息

学生的视野有限,信息源也不广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机会,帮助学生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以不同形式主动搜集相关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初一开始我就布置了两项常规作业:一是学习课文之前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课文本身,更有利于把握文章主题和思想内容。二是学完课文后,搜集与课文主题相似的文章和作者的其他文章,目的是通过阅读这样一组文章形成一个以课文为圆心的整体的大圆,让学生对同一主题有一个广泛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全面了解作者及写作风格。

当然,每次布置搜集任务时要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设定不同的搜集目标,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将要搜集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于信息的搜集与积累还存在不少问题,刚开始时,有的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找,针对这一情况,每次搜集前让学生说说打算去哪里找,并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搜集的渠道和方法,对此我总结出了这样几点。

1.从各种现代媒体获取有益的知识信息。比如,电视、网络、广播等,都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我们大量的信息资源,如《百家讲坛》《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就是我们获取知识的良好途径。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是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一个任意遨游的广阔天地,利用网络所获取的信息量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2.报刊、书籍不容忽视。刚上初一我就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信息本,教给学生一边读书、看报,一边有目的、有选择地摘录阅读中的优美词句,学到的新知识,看到的新信息,发现的新方法。日积月累,这些从报刊、书籍中积累的有趣、有用的知识,就成了学生自己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其长足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3.请教家长、朋友,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询问长辈、朋友,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信息。另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途径,也能为你提供积累的素材。

渐渐地,学生知道了很多积累信息的渠道和方法。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有的学生找到资料后不会筛选,不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有用,回答问题时只会照本宣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搜到资料后,我就让学生讲讲是如何筛选的,还注意在教学中多给他们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并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筛选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整理和归纳,使其成为自己的知识。就这样,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积累信息的技能。

四、在合作、交流中分享积累的快乐

积累素材的目的在于合理利用,创造出新的知识。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应多为学生创设条件,构建交流信息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充分地展示,来激发他们去主动积累信息、驾驭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除了日常课上的交流外,我们每两周举行一次稍大规模的主题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如辩论、演讲、讨论,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地展示自己。比如,在开展“我眼中的苏轼”的活动中,先由个别学生介绍积累的相关素材,接着他们就自觉地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同情苏轼的坎坷经历;有的学生欣赏他的才华横溢;还有的学生喜欢他的乐观豁达;也有的学生说他太不合时宜……激烈时,学生就针锋相对地辩论一番。就在这样的讨论中他们就认识了一个鲜活具体的文坛巨匠,在此基础上编辑、整理,有的小组做成了多媒体课件;有的出了一期墙报专刊;还有的做成了信息卡片,他们在交流中获得了新知,同时也感受着合作与共享信息的快乐。

从实践中可知,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的培养过程,也是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的过程,唯有厚积才能薄发。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交流课文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