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创造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3-12-31陆海红
陆海红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的小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小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抛开传统只注重教学成绩的教育方法,采取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为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如何使小学的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呢?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笔者在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准确把握教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小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使学生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面对数学问题能找到解决的入手点,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能力的同时要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念。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如下问题: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数学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准确;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外在形式,课程设计的丰富多彩,课堂氛围活跃,但课堂效率却不高,一味追求形式,忽视了课堂教学目标。例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单元中,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平面图形,对这些图形的形状、特征有整体的感知,在解决问题时能正确分辨出这些图形,同时在生活中能找到这些平面图形的物体,不要求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概念的描述。而在这一单元教学中,有的教师就容易加深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平面图形的性质特征和概念,加深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这种对于小学生来说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的教师容易犯的错误是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述不清,让学生在物体和形状之间的概念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化,脱离教材要求和教学目标,而应该以教材为依据,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具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能提高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1.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学生在听说读写时养成的习惯,这些习惯在小学一年级时教师就要使学生养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数学和其他学科学习中能快速地掌握各种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通过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独立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严谨对待,不能存在敷衍了事的态度。在对学生进行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时,要让学生从小就具备严谨的数学思维模式。在培养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严谨性时,教师必须具备解决数学的严谨性。教师不仅要对数学教学具有严谨性,还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以及扎实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高效快速地获得新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不能犯概念理解错误和单位运用错误的低级错误。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问题设计要科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学目标充分和深入地进行研究,并在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带领学生轻松地进入到学习内容中,让学生的思维跟随教师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对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主动对知识深入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从引导和帮助学生入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研究。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有意义的思维训练。教师在课堂上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去分析、肢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嚼碎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我们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教师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二)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境中
课堂设计要具有现实生活性、趣味性与数学性、思维性、思维导向性。比如教学9加几,如果教师在领学时只让学生看画面画的内容,不归结为数学问题,不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就缺乏数学性。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1.低年级设计生活情境。2.高年级设计数学情境。如三角形的认识,直接出示三角形引入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直接进入数学情境研究,让学生直接去测量。创设情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防止“有情境无思考,有情境无数学,有情境无教学”。
(三)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普遍采用的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合作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能对知识进行整合,使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合作学习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灵感的作用。在课堂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要做到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是对学生放手不是对学生放任不管,而是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习的方向和目标,随时提醒和引导学生,让他们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坚持新课标的基础上,要立足数学教材,以数学教学目标为依据,努力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追求热闹喧哗的课堂教学效果,而是要抛开现象看本质,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使课堂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