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有效化学课堂
2013-12-31刘淑敏
刘淑敏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更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上好一节有效的化学课呢?以下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浅显认识。
一、课前
教师应做好科学充分的课前准备,认真备好课。备课的关键在于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做到知己知彼,战术得当。教师应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局部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下来研究,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中的重难点。备学生就是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对即将所学知识的可能掌握情况。教师可编写学案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从而让学生方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思考以下问题:其一:如何将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微观知识形象化,深奥知识浅显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其二:思考课前反馈信息,分析知识的障碍点和拐弯处,估计学生可能犯的错误,准备弥补措施。其三: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知识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措施。
二、课中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用心去学,用心去学就能学好化学。教师可以利用魔术、诗歌、情境导入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绪言课,教师可以精选几个有趣的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清水变牛奶”“茶水变墨水”“无中生有”“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让学生在第一节化学中就感受到化学课的魅力,从而热爱并喜欢上化学这一科。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作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化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还必须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讲金刚石和石墨时,教师可联系我们平常使用的铅笔。铅笔芯是由石墨掺合一定比例的黏土制成的,当掺入黏土较多时铅笔芯硬度增大,反之石墨的比例增大,黑色增强。H代表铅笔的坚硬程度,H值愈大,铅笔愈坚硬;而B则代表黑色的深度,B值愈大,则铅笔愈深色又如,讲酸碱盐时教师可让学生明白蒸馒头时为何放纯碱、明白治疗胃酸药“斯达舒”的主要成分是AL(OH)3。教师还应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白色污染等是怎么回事及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树立环保观念,规范自己的环保行为,如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因为含磷的洗涤废水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最好少使用塑料袋或使用可降解的塑料袋,不随便丢弃废旧的碱性电池。
教师应该多为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比如,为什么洋葱被称为厨房里的催泪弹?苹果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嚼口香糖可以防止蛀牙?防晒霜瓶子上的符号SPF、PA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乱扔废电池?又如,讲CO时,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避免煤气中毒。再如,讲到蛋白质时,教师应让学生思考洗血渍为什么不能用热水。
(三)课堂实验与多种媒体技术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使他们切实掌握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实验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培养自己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教育教学功能,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对于健康有害的实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实验资料表明:视觉记忆效果的为70%,听觉记忆的效果为60%,而视听觉结合记忆的效果可达83%。多媒体能将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单一教学法会使学生产生枯燥感,所以将多种教学法如探索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质疑答疑法等相互配合、相互穿插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好的方法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学法、对比法、表格法、网络法、歌诀法、系统法、联想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对每一章节进行归纳小结,使所学知识条理化、规律化、网络化。
三、课后
(一)教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1.教师首先要反思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有无重点知识的遗漏?是否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学生学习效果如何?以后自己还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地改进?
2.反思整节课中的亮点及不足,不成功之处要充分挖掘失败的原因,下次上课时得到完美的改善,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
(二)学生要对所学知识及时总结
每节课后,教师都要注重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同时和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这样,学生不但要进行课后总结还要章节小结,从而能对每一章节所学内容了然于胸。教师还要进行不定时的抽查,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要想建立有效的化学课堂,就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状态,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都获得大幅提高。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