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育中如何用“中国梦”激发青少年的理想梦
2013-12-31刘春花
刘春花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高涨热情,成为鼓舞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传承梦想、助力圆梦,将“中国梦”的种子播撒到中学生心灵成长的历程中,以“中国梦”激发学生的“理想梦”必将是新时期中学教育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一、选好平台,通过易于亲近学生的载体让“中国梦”走近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受众发自内心地接受,而刻板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只能适得其反。因此,针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独立、张扬自我的心理特点,教师可选择网络、课件、辩论、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特色各异、易为中学生接受和亲近的宣传载体,寓教于乐,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切感受到“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的高度融合,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记忆,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二、走近历史,充分利用嘉峪关历史资源探寻“中国梦”
嘉峪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遍地都有文物遗迹,有着浩繁的典籍文献,如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等。而且,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历史资源,组织学生登雄关关城、参观博物馆,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追思。
登临关城让他们感悟筑城者那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边塞风光的恢宏壮阔;参观博物馆内“醉卧沙场”雕塑,让学生体会在金戈铁马中的带钩男儿视死如归的豁达乐观;参观林则徐、左宗棠雕塑,让学生体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和抬棺出征的左宗棠等人那抚危济难,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愫和如履如临、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中国的历史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追逐梦想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刚健有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感知今天,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中国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创造着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奇迹,推动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大步迈向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有二亿三千五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神九飞天,从此浩瀚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辽宁号”入列服役,从此中国第一次有能力保卫拥有无尽宝藏的蔚蓝色国土;诺贝尔奖花落中国,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非凡魅力。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包含着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和热切期盼,铺就了伟大“中国梦”宏伟大厦的基石,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聪明智慧,也必将在学生的心里引发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和决心。
四、责任担当,以青年学子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其以“理想梦”圆“中国梦”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毛泽东同志也曾说:“你们青年人好比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少年心怀梦想则国才有希望,民族才有希望,“中国梦”的实现仰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不懈奋斗。今天的社会价值多元,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其中不乏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让少数青少年混淆价值、迷失自我,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这种现象,其根源都在于他们没有正确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对自身所承担历史责任的清醒认识。因此,教师必须要将青少年从迷茫和混沌中解救出来,使其认识到,90后,00后的青少年并不是温室中的一代、襁褓中的一代,而是担当历史责任的一代,是肩负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的一代,是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一代。伟大的“中国梦”就是千千万万个“理想梦”的集合,当亿万青少年的“理想梦”圆的时候也一定就是伟大“中国梦”圆的时候。
五、立足当下,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付出、自我超越中助力“中国梦”
“中国梦”包含亿万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梦”。每一名学生,为了实现理想梦,圆伟大的“中国梦”,就要从现在做起,找到自我、确立人生目标,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中努力前行。在日常生活中要把伟大目标与平凡小事相联系。因为,所有大事都是由无数小事组成的,因此实现自己的理想,一定要从身边平凡的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翻开成功者的历史,哪一页没有记载者艰苦的字眼;回顾成功者走过的历程,哪一步没有流下辛勤的汗水。对于立志向上的青少年朋友来说,只有树立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坚韧不拔、斗志旺盛,不论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克服,才能在学习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在艰苦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用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丰硕的果实。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