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3-12-31边翠琴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母爱人格母亲

边翠琴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一些学生认为语文简单,人人会说话,个个会写字,但是等到考核之后才知道不是那么简单。原因多多,可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笔者教学以来,耐心揣摩,认真总结,得些微体会如下。

一、作者人格的感悟

任何一篇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都寄托着作者一定境遇之下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可以把作家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来感悟作者的人格及作品主题。如陶渊明的作品有诗有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这些都是教材中的文本,通过比较阅读便可以发现,《桃花源记》中的社会思想、《五柳先生传》中的“颇示己志”的“志”、以及《归园田居》中的“但使愿无违”的“愿”,通过分析这些内容,便可以发现一个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的隐士形象,也从中体会到了那种“心远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的矛盾和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的无奈,有了这种认识,再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便很容易把握其主题思想了。

又如,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的“永州八记”,课内出现了两篇,《始得西山宴游记》和《小石潭记》,如果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受,那么再阅读其他六篇文章,不用深读,对文章的主旨也能略知一二。

用课本中积淀的对作者人格的感悟来指导该作者的其他作品的阅读,这样由课内迁移到课外就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把时代化特点引入教材

语文教材中经典名篇琳琅满目,读来饶有趣味,看后余香满口。有些名篇甚至是童叟皆知,它们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解这些作品,不能简单地为了学习而学习,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把作品和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实用价值,在讲课的过程中,把作品和生活结合起来,容易被学生接受,也给作品增加了时代特点,让教学不拘一格,富有时代气息。

三、作文导入,以写关于母亲的文章为例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让学生养成动笔的好习惯,有浓厚的写作兴趣,学会洞幽察微,能够明辨慎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一定会笔下生辉看,能勾勒出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下面以写母爱的文章为例。

1.认识母爱的伟大。母爱是天下至情,世上之最暖人心者,无如母爱。然而,母爱因为时时刻刻地付出而被子女淡漠。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妈妈的账单》,相信对很多学生都有非常大的启示,母亲的一生对我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母爱是最伟大的,母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衡量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计算过,有多少这样的爱的故事?

2.以回忆母亲照顾我们的桩桩往事导入,引导学生想象。我们在母爱的怀抱中长大,在母亲的背上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在家庭中,慈母爱吃我们的剩饭,我们生病了,母亲衣不解带;我们的衣服脏了,母亲给我们洗,挥汗如雨;我们情绪低落,母亲给予鼓励;我们有了成绩,母亲叮咛嘱咐;我们谁的手指上没有扎过刺?是谁细心地挑了出来?谁没有磕磕碰碰受过伤?是谁给我们轻轻地或吹或揉?如此导入,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件件往事浮现出来,下笔不再无话可说。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读懂课文,扎实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更新教学形式,使语文课堂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将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每个学生既乐意学习,又都各有收获,具有成就感。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母爱人格母亲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