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高职高专应用写作教学

2013-12-31谢懿维

理论观察 2013年11期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各种情境,要能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应用写作的教学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写作的能力,并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体验感受并构建自己的应用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关键词]建构主义;应用写作;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44 — 02

建构主义是从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和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渊源中发展而来,是一种新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科恩伯格、斯腾伯格、杜威、布鲁纳、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探索,使建构主义理论更趋完善。建构主义理论成了当今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主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即教学中由教师组织、指导、帮助、监督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知识的重组,即建构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教师要创设和利用各种情境、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任何一种知识都不可能是一用就灵一用就准的,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各种情境,也就是说知识要能很好地解决我的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复制式的学习都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人,不能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知识要水乳般地融入到实际情境的同时,更强调人的个体差异,即不同的个体对同一知识的理解掌握是不一样的,对同一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老师不是如何传授更多的应用写作知识给学生,而是设计如何创设一个良好的、更富于启发意义的更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使学生在应用写作学习环境中思索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能力,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择业竞争力。

一、高职高专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和现状

高职高专应用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会写会用的能力,是一门技能课。教学应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可持续性,培养学生能用应用写作文体记录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使学生以学习应用写作为契机,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目前高职高专应用写作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模式多年来采用理论—例文—练习的陈旧程序,基本上是教师把理论讲得过深过全,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起来昏昏欲睡。忽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割裂了学生学习与工作情境生活环境在知识建构中的联系,忽视了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应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对外部信息的接收、选择、处理与加工未能建构自己的新知识系统,久而久之,应用写作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应用写作教学状况,就要赋予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自己的认知条件建构应用写作的学习过程,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来实现学习应用写作的建构过程,既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协作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实现应用写作学习的意义建构。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高专应用写作教学的启示

(一)培养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自主意识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应用写作教学都要根据学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步骤,并在教学中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的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理念下,老师成了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接受者。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自主意识是指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责任、需求以及学习的心理状态的自我意识,它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和动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体地位不是自发的,而是靠他人的协作帮助、启发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自主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协作互助自主的情境下完成应用写作教学任务。我们要记住,应用写作“这门课的教学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借助他人的协作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获得新的知识。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理想的学习情景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例如学习欢迎词、欢送词、答谢词时,可设计成某位学生过生日,举行生日宴会或生日晚会的情境,生日的主人要发表欢迎词,欢送词,客人要致贺词,答谢词。主人在此之前还要写请柬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应用写作教学。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境要逼真,内容要生动,要有时代气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逼真生动的现实情境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从而教好地完成应用写作的学习。

(三)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协作是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一,协作学习应贯穿在应用写作学习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通过协作来构建应用写作的学习过程。例如学习调查报告时,可要求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调查题目、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等等,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等进行调查,也可利用假期进行调查,调查中既分工又协作。协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协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胜任感,使学生感到能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增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使学生学会控制和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寻求挑战,认识变化,不怕困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实践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在协作学习中整个学习协作者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四)建立新的应用写作教学评价机制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考核评价甚至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应用写作的考核评价应放在平时,采取课内课外、阅读写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考核,全面调动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应用文习作可以“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所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对应用文习作进行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习作的成功之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指出不足,使学生从评价中有成就感。评价中还包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的方法,收获与感受等。要在评价中激励学生,以评价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高,最终完成和深化对所学应用写作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之,建构主义理论为应用写作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验、领悟并掌握应用写作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职业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认知结构,全面提高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质量91f793f2492742b07153f0755bd6f6ac

〔参 考 文 献〕

〔1〕李东.关于提高应用写作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5):154—155.

〔2〕王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谈学生语法能力的形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78-179.

〔3〕韩彬,曹洪宇.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设计”教学策略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151-153.

〔4〕吴剑云.教师要当好应用写作实践的引导者和示范者〔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9,(04):85-86.

〔5〕孙莉.“案例型”课型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探索,2006,(09):63—64.

〔6〕张岩.如何突破应用写作教学的瓶颈〔J〕.教育探索,2010,(11):54-55.

〔7〕王艳萍.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公共英语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J〕.成人教育,2011,(01):113-114.

〔8〕曹敏.趣味教学法在旅游应用文写作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35):160-161.

〔9〕王粤钦.关于应用本科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02):174-175.

〔10〕蓝思华.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9):43-44.

〔11〕王洪泉.大学应用写作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12,(09):72-73.

〔12〕陈连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01):92-95.

〔责任编辑:卜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