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自我教育探析

2013-12-31王仙兰

理论观察 2013年11期

[摘 要]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层次教育的一个环节,应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理念。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究生来源的复杂化,研究生教育显得良莠不齐。因此,对研究生自我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进而强化研究生自我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研究生;自我教育;SWOT分析;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115 — 03

人类对文化的传承与自我开发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从辩证法的内外因可知,外在教育只是文化传承与自我开发的外部条件和影响,只有自我教育才是文化传承与自我开发的内在根据、内在动力和内在源泉。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精英,除了接受外在教育以外,还必须加强自我教育。

一、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进步的幅度取决于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自我教育的能力。无论思想教育还是知识的传授,都需要青年用自己的感官去接受,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整理和储存。缺少这个内化的过程,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无济于事。〔1〕研究生作为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人才,应大力加强自我教育。研究生自我教育是指研究生把自己做为教育主体,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把自我作为教育的对象,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主体其能动性作用,主动求教,不断进行自我开发、自我教育,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复合型人才。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教育的客体,具有双主体性。研究生自我教育体现着自教和自学的统一。

(一)研究生自我教育体现教育最高境界

一些学者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即“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研究生自我教育正是体现教育最本真目的和最高境界。所有研究生都是经过不同层次的教育的筛选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大多都是本科学校的佼佼者,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研究生教育与传统的灌输教育有所不同,需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能动性作用。研究生在自我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一学习过程都是自愿自发的,没有任何强迫性,即研究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开发、自我教育,达到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

(二)研究生自我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超越

传统教育历来提倡从外部进行灌输教育,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往往忽视了研究生的主体能动性。殊不知,在教育过程中,研究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具有双主体性。研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有相对成熟的思想、独立的思维力、充沛的时间、甚至有可供自己支配的资金,有自己具体明确的目标,是半社会化的人群。介于社会化与半社会化之间的研究生,在把主导教育成果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之后,他们对自己有明确的社会定位,能够根据市场要求和自我需要进行自我开发、自我教育。研究生自我教育是在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对传统教育的超越。

(三)研究生自我教育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2〕可见,人才问题是关乎全局意义的重大战略问题。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潜在人才资源,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可开发的人力资源,除了接受他人教育以外,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逐渐向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迈进。

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并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领域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SWOT法是对Strengths (优势)、Weaknesses (弱势)和Opportunities (机会)、Threats (威胁)四要素的综合分析。〔3〕〔P13〕其中S、W是影响分析单位的内部因素,O、T是影响分析单位的外部因素。本文中,笔者把Threats译为挑战因素。随着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笔者试图通过SWOT分析方法分析研究生自身状况,进而找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教育模式。

(一)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优势分析(S)

首先,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的人才资源,这一群体的年龄一般都在21岁到30岁之间(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研究生年龄呈现小龄化趋势),他们思想相对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经确立,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都较强。其次,研究生大多都是本科学校的佼佼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厚实的文化水平。甚至很多研究生利用假期时间提前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有了比较全面的生活阅历。最后,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生活呈现出很大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是自己把握,有足够的时间供自己独立支配。因此,研究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或领域去学习,即耕种好研究生“责任田”的同时,也主动开发研究生的“自留地”,拓宽自己的悦读面、知识面,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二)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劣势分析(W)

就目前来说,相当部分研究生对自己认识不透彻,明确不够目标,或多或少都有随波逐流的倾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很难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从而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实现自身价值。再者,部分研究生仍然把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方法带到研究生学习中来,笔者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生有本质区别,本科阶段主要是一些知识性学习,研究生则是研究性学习,二者有本质区别。既然研究生的学习是研究性学习,那么,就需要超越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甚至要改变以往学习的思维模式,主动的去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模式。

(三)研究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分析(O)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模式,与本科生教育有本质区别。本科生教育主要是班主任负责制,是传统教育向高层次教育的一个过渡期,而研究生教育则是导师负责制,研究生都是在各自导师指导下开展学习的,由于导师的专业、研究方向不同,导师对研究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导师负责制更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比较推崇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在小学及中学阶段是难以实施的。它注重培养研究生个体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个性化与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生教育的优越性。

从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研究生的教育资源是相当丰富的。第一,研究生这个群体都是从不同院校的比较优秀的本科生中选拔出来的,都有各自的优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中遇到问题是可以向同学请教,自由的进行思想和学术交流。第二,研究生的导师群都是优秀的硕导、博导,大多都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学识渊博,专业功底强,能给予研究生很好的指导。第三,图书馆雄厚的图书资源和专业的数据库资源,可供研究生自我查阅,节省了自我教育成本,为研究生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第四,学校经常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可以从听讲座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第五,研究生有很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到外面兼职,提前了解社会,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很多学校都办各类暑期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申请去参加各类暑期培训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研究生自我教育的挑战分析(T)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是以老师灌输教育为主导,片面8d82ee13fa3e8e56fc29f3c2555b1a5bed9aa4a5b3284840081eca999a69a5dd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精神。研究生教育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和谐统一的精英教育模式,是真正的教育。然而很多研究生在上研究生以前,都是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中学习的,要让研究生改变以往的受教育模式,进而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三、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通过研究性学习实现研究生自我教育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中提出来的。文中指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4〕总之,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自我开发、自我教育的过程。在众多的教育方法中,笔者比较推崇研究性学习,研究生学习既是知识性学习,更是研究性学习。它不是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其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两句诗就是对研究性学习最好的诠释。同样,对于研究生而言,唯有不断进行研究性学习,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弄清某一学科或思想的脉络,才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更好的创新,写出优质的论文。

(二)以日常自我修行内化研究生自我教育

“修行”一般指宗教术语。其实,研究生自我教育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要修行到什么境界,关键得看研究生自己修行的道行有多高。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注重自我修行是研究生进行自我开发、自我教育进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历来就有“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这说明中国历代文人学士都比较注重自我修行。例如晚清重臣曾国藩,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注重个人修养,终生勤俭谨慎,学修不断。毛泽东曾多次流露出对曾国藩由衷敬佩。如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5〕 〔P305〕对研究生而言,自我修行的方法有:静思、内省、慎独、悦读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提升研究生自制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做到慎独,达到真正的自我修行状态。

(三)以“游学”指引研究生自我教育

“游学”一词首先出自《史记》的《春申君列传》,曰:“游学博闻”。〔6〕中国传统游学活动是历代文人墨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行不可或缺的部分,素为历代文人学者所器重。游学,简单从词义上看就是指通过“游”的手段达到“学”的目的,即深入社会实践,研习社会上的无字之书。如,李白之所以写出那样永垂不朽的诗篇,这与他常年的游学经历是分不开的。又如毛泽东,他改造并建立了新中国,这是由于他早年的游学经历让他对中国的实际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他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由上可知,游学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的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作为当代的研究生,出行较方便,可采用游学法,从“游”中“学”,从“玩”中“学”。首先,研究生采用游学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不仅强健了自己的身体,还读到很多“无字之书”,有利于研究生在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做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并用之指导实践。其次,研究生在游学过程中,也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不断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社会的精英,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最后,“游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满足了研究生求学的要求,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研究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参与社会实践践行研究生自我教育

参加社会实践是研究生开展自我教育有途径之一。当前是知本主义社会,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可以把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对研究生来说,社会实践的途径非常多,如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家教、支教、调研、企业或公司兼职实习、打零工等,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解决了研究生日常生活费用,使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给予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了自身的独立性,还为研究生将来的社会化做了铺垫。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使研究生这个群体在社会中发挥其真正价值。

(五)利用大众媒介拓宽研究生自我教育

当前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水平,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共享,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的通讯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多样化的大众媒介拓宽了信息来源的渠道,为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研究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查阅需要的信息资料,便于研究生的学习和写作。但研究生的学习是在一个自由的没有监督的空间下进行学习的,因此需要研究生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如果自制力不强就很可能因此而荒废了学业。总之,众多的大众媒介再拓宽了研究生视野的同时,也给研究生自我教育带来了威胁和挑战,需要研究生在使用这些资源时要先筛选,最后才加以利用,从中吸取其精华。

(六)通过朋辈协作促进研究生自我教育

协作在当前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团结协作。协作是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和愿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依靠组织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朋辈协作是指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研究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在学习、科研方面的团结协作,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集体式自我教育方法。学习型小组、科研小组就是朋辈协作的集中体现。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尤其在研究生这个群体的交往中,很多都是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通过对问题的探讨或辩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现在的研究生宿舍都是不同专业的住在一起,由于专业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那么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就更容易获取多方面的信息,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便于研究生的学习和写作,尤其是在在当前多学科交叉的时代,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研究生进行朋辈协作的过程中,要坚持良性互动,避免过激的思想和行为,减少其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研究生自我教育是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的自我超越,应该给以肯定。研究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潜在人才资源,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自我教育,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开发自我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参 考 文 献〕

〔1〕周胜国.自我教育:青年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J〕.石油政工研究,1994.

〔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6-7〕(2013-5-23)【EB/OL】.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14995

〔3〕 曾兴.策划学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3.

〔4〕 参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EB/OL〕.教育管理与电子执法图书库,(2000-1-31) 〔2013-2-5〕http://library.jgsu.edu.cn/jygl/gh01/JCJYGLFLFG/BMGZ/1163.htm

〔5〕 朱汉民.湖湘学术与文化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305.

〔6〕 刘玉叶.中国传统游学活动与现代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51.

〔7〕 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读点经典委员会.中外朗诵经典诗文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6.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