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3-12-31张丽梅

理论观察 2013年11期

[摘 要]情景化教学是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在诗歌教学中,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托班幼儿生活经验缺乏和理解能力较弱,诗歌情境化的教学运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诗歌。探索设计诗歌情景化教学的模式,实施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中,关键把握“情”、“境”、“感”三个重点,来实现诗歌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关键词]托班;诗歌;情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099 — 02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幼儿诗歌语言精练、内容浅显生动、节奏明快、形象丰富、富有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是深受幼儿的喜欢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还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如何开展幼儿特别是托班的幼儿的诗歌教学,培养托班幼儿对诗歌的兴趣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的设想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运用诗歌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常规教育、体育教学、识字教学,主要体现出诗歌的“辅助”价值,没有体现出诗歌的自身价值。幼儿园教师很少去考虑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来实施有价值的诗歌教学活动。

在诗歌的教学方式上,形式单一且注重“教”的过程,教师时常用讲解、谈话等方式来理解诗歌,善于把诗歌语言进行“翻译”让幼儿理解,并让孩子机械的反复诵读,幼儿难以体验到“趣”的过程,也难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为了有效的开展托班诗歌教学,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我们尝试对诗歌进行情境化教学。诗歌情境化教学是指用实物或道具创设出与诗歌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并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幼儿融入诗歌的情境中,在无意识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性学习,逐步完善其认知结构,提高文学素养,提升托班幼儿的诸多能力。

二、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的实践

教师怎样创设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境从而让幼儿真正的喜欢诗歌,让老师提高诗歌情境的建构能力呢?如何开展诗歌情境化教学呢?在实践中,托班的4位老师分别选择了适合托班的不同题材的诗歌,如:关于生活的诗歌《牙齿刷得真干净》、关于幽默诙谐的诗歌《扮老公公》和关于小动物的诗歌《两只羊》、《两只小鸡》来开展情境化教学。

首先,要明确情境化教学的目的。情境化的目标是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创设,并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而服务的。在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应该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否则只是为诗歌披上华丽的外衣,而没有运用创设的情境来挖掘诗歌的教育价值。在实践中我们采用参与式观察方法,观察托班诗歌教学活动情况。

其次,要根据诗歌内容来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诗歌《牙齿刷得真干净》以生活再现的手段来创设情境,《两只羊》以实物演示的手段来创设情境,《两只小鸡》以图画表现手段来创设情境,《扮老公公》以表演体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

第三,要明晰诗歌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分析诗歌、创设情境、运用情境进行教学活动等几个步骤。为了提高情境化教学的能力,在活动后做好反思,思考当时要设计该情境的想法和原因,并及时地调整思路。然后,大家有针对性地提出情境创设的建议。最后根据大家的建议再实践、反思。就这样通过实践—反思、分析—再实践—再反思这种实践研讨的方式,帮助教师打开思路,习得新的情境的创设和运用,不断感受到情境教学的魅力。

三、托班诗歌情景化教学的案例

为了更好地说明如何开展托班诗歌情景化教学,下面以诗歌《扮老公公》为例子,介绍教师对同一诗歌的情境进行调整所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效果。

(一)诗歌内容

《扮老公公》(作者:圣野)老公公,/出来了,/白胡子,/白眉毛,/点点头,弯弯腰,/脚一滑,/摔一跤,/一摸胡子掉下了,/乐得大家哈哈笑。

(二)诗歌分析

该诗歌注重意向、意境、意味与情感传达的诗歌,作者采用“三三七”句式,以一连串的短句来描写孩子有趣的模仿,整首诗歌幽默诙谐,几乎每一句都具有形象的动作性,其意境快乐活泼,趣味盎然。对于这么一首语言简洁明快,韵律自然流畅,表现力极强的诗歌,是非常适合托班孩子学习的。

(三)两次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1、第一次教学:

情境准备:符合诗歌相关的老公公的形象图片(白眉毛、白胡子、弯弯腰)、扮演老公公的胡子——弹力絮。

情境实施:

(1)认识老公公——出示图片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老公公是怎么样子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里的“白胡子,白眉毛”,弯弯腰)

(2)欣赏诗歌

老公走路是怎么样的?(学学老公公走路的样子)老公公怎么了?(理解:脚一滑,摔一脚,一摸胡子眉毛掉下了)

(3)学念诗歌

(4)用动作表现诗歌:请幼儿戴上白胡子和白眉毛扮演老公公表演诗歌。

情境反思:整个活动的环节过于简单,诗歌理解不透彻。情境的调整可以凸显趣味,如:在诗歌的情境创设中可以把老公公的图片更换成了老公公的表演,这样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感受到老公的形象和体态,即能激起孩子对该诗歌的兴趣又能很直观的来理解诗歌。表演诗歌本来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但是弹力絮的运用不是太合理,经常从幼儿的脸上掉下来,阻碍了他们更好的表达和表现,因此老师只能冲忙地结束活动。

2、第二次教学:

情境准备:一位大班幼儿打扮成老公公的样子(白胡子、白眉毛和拐杖)、扮演老公公的胡子——白纸

情境实施:

(1)通过观察老公公,理解白胡子和白眉毛。(请大班孩子扮老公公拄着拐杖弯着腰走出来)a、你们知道这是谁吗?b、你从哪里看出来他是老爷爷?(从形象和体态上说)

(2)理解并学念诗歌

a、情景表演理解“点点头,弯弯腰”

刚刚老公公怎么跟小朋友们打招呼的?

b、再次欣赏情境表演理解“脚一滑,摔一脚,一摸胡子掉下了。

刚刚老公公走路的时候怎么了?老公公滑一跤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3、表演诗歌(贴胡子)

a、个别幼儿尝试表演 b、集体表演

情境反思:本次活动设计时抓住托班幼儿的无意注意的特点,采用了适宜的情景表演、情境体验来完成这个教学任务。扮演老公公的材料上也与第一次有所不同,胡子由原来的弹力絮换成了纸制的,在表演时即节时又方便还可以重复利用。

(四)教学活动分析

从两次教学活动中发现,第二次教学运用情境表演代替图片更动态地呈现了诗歌,切入点更加地直观,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积极性,也更能体现诗歌情境化教学的特点,使整个活动生动有趣,符合托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情境表演还为幼儿的表演环节提供范本,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表演。另外,在表演上调整了道具“胡子”,使教学节奏上更紧致,使幼儿更主动参与表演活动,并喜欢上这首诗歌。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表演中尽兴但又留有余地,使幼儿对下次表演有所期待,将幼儿的表演推上高潮。《扮老公公》的第二次教学比第一次教学更加完善。

四、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的建议

托班诗歌教学活动中的情境创设要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心理、幼儿的需要的基础上,要有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创设情境中的科学、合理的语言的描述,实物、图画等教具能直接影响情境的创设和教学的效果。

(一)情境化教学应重“情”

情景化教学是关注人的教学,因此在创设托班幼儿的情境中要包含很多的情感因素。首先人,教师在活动中要仔细揣摩幼儿心理, 理解幼儿情感, 做到心中有幼儿。如在诗歌《牙齿刷得真干净》的教学中,教师利用牙齿模型边刷边念诗歌时,有很多幼儿很想尝试刷牙,于是教师就调整教学计划,提供给每个幼儿一个牙刷一起在刷牙的过程中理解诗歌、体验刷牙的乐趣。其次,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流露的真情实感对幼儿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教师要态度亲切、情绪饱满, 形成一个宽松、欢悦、和谐的氛围, 创设一种幼儿喜欢的语态、语境。第三,要根据诗歌中不同角色变换自己的音色, 善于模拟幼儿或动物的腔调,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从而达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诗歌内容饱含了比较丰富的情感。情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达表现情感,发掘出诗歌中的内涵,从而感染幼儿的情感。

(二)用适宜的道具建构“境”

托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着他们的认知活动需要多种感知觉的参与,才能形成对事物全面、细致、深入、完整的认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般都是通过听觉来感知,但只通过听觉的参与,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不够的。视觉感知的参与具有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于是选择适宜的道具来建构与诗歌相匹配的情境把诗歌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和内容进行直观生动的展示。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共同参与,加深幼儿对诗歌的感知、理解。

如诗歌《两只羊》(东边一只羊,西边一只羊,一起来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掉进河中央。)诗歌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两只羊走在小桥上互不谦让的后果。其内容和意境比较适合用实物演示的手段来呈现。于是教师创设了“小羊过独木桥”的情境,地面上铺上蓝色纱布当河流,上面放了一座独木桥。通过引导幼儿观看两只羊在小桥上的表演,诗歌的内容也就自然明了。

利用具体实物、图片等视觉的形态将诗歌的内容以形象的图表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刺激幼儿的感知觉,让幼儿边听边看,边玩边念,即易于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语言形象和意境,又能喜欢上诗歌。

(三)角色扮演突出“感”

在情境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情境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创造条件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角色扮演活动,从而调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如:在诗歌《两只小鸡》当中的“拉过来,扯过去”幼儿很难理解,那么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形象的动作来示范外,还提供了小鸡的头饰和每两人一条小虫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更生动有趣地表现了诗歌,体验着扮演角色的乐趣。

角色扮演充分满足幼儿的心里需求,当幼儿也成为整个情境的一部分时,他们更能感受情境、参与情境、创造情境,从而使诗歌情景化教学富有感染力。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要让诗歌在幼儿的心灵深处埋下种子,做一个有诗意、有情趣、热爱生活的人。托班诗歌情境化教学是幼儿诗歌教学模式的一种积极探索,除以上的实践和思考外,诗歌情境化教学还需不断地加以完善,还需和其他的教学策略和形式相结合。

〔参 考 文 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践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周晓波.儿童诗精品赏析〔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刘丽萍.对一次小班诗歌教学活动的思考〔J〕.学前课程,2009,5.

〔4〕刘丽斌.中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4.

〔5〕徐丽萍.图谱在诗歌教学中的有效利用〔J〕.2013,4.〔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