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十书》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2013-12-31刘娜
[摘 要]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起步较晚,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改进成为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建筑十书》中的艺术设计的教育方法和设计原理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积极的影响,值得学习研究。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才与德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11 — 0063 — 02
一、 《建筑十书》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
《建筑十书》是由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书中关于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的艺术设计之精华。《建筑十书》共分为十卷: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第二卷,建筑材料;第三、四卷、庙宇和柱式;第五卷,其他公共建筑物;第六卷,住宅;第七卷,室内装修及壁画;第八卷,供水工程;第九卷,天文学,日晷和水钟;第十卷,机械学和各种机械。虽然维特鲁威阐述的是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其中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对其他现代艺术设计的姊妹学科的学习中同样适用。
维特鲁威主张一切建筑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法式、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方面,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的观点,对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于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二、 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多学科知识的积累
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第一卷建筑师的教育中说:“建筑的学问是广泛的,是由多种门类的知识丰富起来的。因此,如果不从儿童时期就攀登这些学问的结题、积累许多文学、科学知识,抵达建筑的崇高殿堂,便急速正经地就任建筑师的植物,我想是不可能的”, 维特鲁威自己就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现代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从历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艺术家或设计师都拥有丰富的知识,人的大脑里的“素材”就越多,它们都将可能参与到设计师的设计里,设计作品才会生动饱满,富有思想内涵。所以知名的设计大师们往往都是全才,他们不仅精通设计,更精通其他很多领域。如达芬奇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博学者:除了是画家,他还是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解剖学家、地质学家、制图师、植物学家和作家,多才多艺,把多种学科融会贯通;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勒·柯布西耶,法国建筑师、都市计划家、作家、画家,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在很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这些都与他们的知识面的深度和宽度是密不可分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要不断地调整,注重于设计与社会、设计与科技、设计与人文、设计与其他多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得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设计作品的价值。
在当下的设计艺术教学中,多数学生存在综合素养较低的问题。广告设计中,设计技能类课程占有比重较大,师生也都注重了设计技巧、软件技术的培养与学习,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文案写作能力;在其他设计门类的学习中,注重了设计基础课程,素描、色彩、构成、设计概论、设计史……的学习,忽略了除设计表现 外的书法音乐鉴赏、中外文学史鉴赏、中西文化学习、市场营销、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了解和学习。这会导致培养出的设计师在作品中缺少现代文化特征和文化感及艺术价值的缺失。设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同时设计师需要了解世界,以增长更多的见识,保持最新的思想观念。一个思想落后、孤陋寡闻的设计师无论设计经验有多丰富,他的作品总会显得蹩脚和庸俗不堪。当然,要想有丰富的知识和见识都需要在平时生活中主动去注意和积累。
三、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才与德
才能的培养,对作为将现代艺术设计当作自己的专业来学习的学生来说,在我们的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钻研精神,对相关专业问题应当钻深钻透,也只有如此,才能胜任将来所从事的设计工作。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虽然未将此专门点出,但特别强调建筑师必须具备两种素质:一是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一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才可能产生的丰富开阔的想象能力。但我们从其全书的体系中即可看出他对专业知识的阐述相当完备,这就需要学习者具备钻研,吃苦耐劳的实践精神,也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将自己的专业学好,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
德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就是自己成为一名设计师所应该具备的修养。设计师的道德品质不仅会体现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而且还会渗入到设计里,因为艺术设计是为他的,即“设计为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一个设计师思想道德狭隘的话,那么迟早会扼杀掉自己艺术细胞,堵塞自己的艺术之路,因为艺术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人们所追求的真、善、美。设计师应该要拥有广阔的胸襟,才能拥有广阔的设计空间与灵感空间设计之路才会走得更远更通畅,也就是先“成人再成才”,正如《建筑十书》中维特鲁威所指的“威望”,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好的理解为是设计师在技术、理论、道德修养等各方面综合起来所得到的社会认可度。
才与德的培养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重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设计师,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才算得上是一个全面的教学体系。
四、 《建筑十书》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
《建筑十书》中重要的设计思想是“实用、坚固、美观”,法式、比例、均衡等形式美的原则的提出,及书中对于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我们今天的艺术设计各门类学科中仍然是最为重要的。
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完美的处理“实用、坚固、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三者的关系并融入到专业中去,实用性、坚固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所以,实用性、坚固性和审美性之间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可分,它们构成了设计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特别是在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设计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设计艺术美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迫切。如室内装饰布置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地面装饰、墙面装饰,到花样繁多的灯具、琳琅满目的床上用品,乃至摆设的壁挂、字画、观赏工艺品等,都日益普及,进入千家万户,人们从风格、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进行选择,在注重功能和美观的同时,关注耐久性、安全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趋势将更加明显。
《建筑十书》中指出“比例指优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表现得关系”,“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合适的协调,是由每一部分产生而直到整个外贸的一定部分的互相配称”。①这一观点应用于设计艺术的各学科中,如在家具设计造型的教学过程中,谈到构图法则时,我们应当注重形式美的原则,注重艺术的处理手法,这其中包含比例与尺度、对称与均衡、统一与变化、韵律与节奏。维特鲁维所表述的在建筑中的比例、均衡应用在家具上也是如此,家具造型的比例包含着家具与家具之间需要注意到建筑空间中家具的整体比例的长、宽、高之间尺寸关系,体现出整体协调高低参差,错落有序的视觉效果;家具整体与局部,局部与部件的比例,它需要注意到家具本身的比例关系和彼此之间的尺寸关系。比例匀称的造型,能产生优美的视觉效果与完善功能的统一,是家具形式美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图例的讲解,充分融入设计艺术学的教学过程中。
《建筑十书》中对建筑材料、结构、装饰的人文和自然、色彩等各方面的研究,值得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学习。他谈到的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构造的不同,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建筑装饰材料,都会对建筑的安全、实用、美观、耐久性有着重要意义。融入到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室内装潢设计,无论是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娱乐空间的装潢装修都会涉及到材料的选择。书中所讲的取材都取自天然的自然材料,可见作者对自然材料的崇尚,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思考,在追求环保节能的同时,我们也都在追求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
除此之外,《建筑十书》中的其他设计思想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这些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结:
基于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应是多学科的、人性的、市场化的、技能型的、创新型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教育。通过研究《建筑十书》中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用于更好的指导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借鉴学习书中对于设计师的教育方法和修养要求,在世道变化中不断接受新的挑战,不断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合现代需求的德才兼备的新型设计师。《建筑十书》中的设计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有相当的效力;把书中的自然科学成就和现代艺术设计学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使设计艺术成有学术根底的科学学科。设计教育教学理念更注重人性意识的培养,也就是道德素质的提高,它能促进人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与市场客户更好地沟通交流,从而释放出最大的能量,保持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 考 文 献〕
〔1〕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