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2013-12-31韩秀梅

科技资讯 2013年12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从生存环境、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英汉习语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汉习语 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29-01

习语范围很广泛,通常包括俗语、谚语、成语、俚语,典故等。但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英汉习语渗透着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地理解英汉习语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提出习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习语作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等。笔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反映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1 生存环境表现的文化差异

每一个民族都会因地域,环境的特点而产生不同的习语。比如,英国是一个岛国国家,人们的生活和海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海洋,船和水的习语,如:all the sea(不知所措);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fish in the air(缘木求鱼)等。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汉语中有许多与土地和农业有关的习语,如:五谷丰登;揠苗助长;挥金如土等。

1.2 历史背景表现的文化差异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有相关的历史习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多半以上的习语都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说和诗书相关。如:四面楚歌;叶公好龙等。而英语习语大部分来自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如The last supper(最后的晚餐);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 等。

1.3 宗教信仰表现的文化差异

在英国,人们主要信仰基督教,因此有许多与God相关的习语。如,God blesses you(愿上帝保佑你);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等。而中国是一个多神教国家,尤其是佛教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因此汉语中有许多与此有关的习语。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立地成佛等。

1.4 生活习俗表现的文化差异

生活习俗在英汉习语中有很多方面的差异。在汉语中狗常常带有贬义,如狗奴才、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急跳墙等。而在英语中,狗被英国人认为是人类最忠实的伙伴,象征着忠诚,可靠,如a lucky dog(一个幸运儿);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

2 英汉习语翻译的几种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也要使读者理解译文的信息。在翻译习语中,我们应该尽量了解英汉习语中所含的文化内涵,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翻译方法。

2.1 直译法

直译即照直翻译,此类习语在译文中能够保留原文的比喻意义,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以下例句都采用直译法,即可以保留原习语的文化色彩,又可以准确传递原来的信息。

(1)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2)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3)Time is money. (时间就是金钱)

2.2 意译法

在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法完整译出,如果采用直译,则译文可能会牵强附会,也会引起读者在理解上的错误。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最好采用意译的方法。“意译”法是指在翻译时保留原文的内容和摆脱原语的表达形式。如“Achilles’ heel(唯一的致命弱点)”,直译是“阿克勒斯的脚后跟”,虽然译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忠实于原文,但是中国读者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若译为“唯一的致命弱点”更适当,更让读者所接受。再如,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等等。

2.3 直译和意译兼用

在翻译习语中,有时译者会遇到这种情况:单纯的直译或者是意译不能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意义,这时可兼用直译和意译法,既能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又能清楚地表达原文的含义。如After rain comes sunshine(苦尽甘来);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鸟爱自己的巢,人爱自己的家);[2] Fish in the air(缘木求鱼)等。

2.4 增词法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原则上不能随意添加原文中没有的词,但有时为了使译文更清楚,译者可适当在译文中增添一些说明。如“树倒猢狲散”译成“Once the tree falls,the monkeys on it will flee helter-skelter”,其中“helter-skelter”是“匆促忙乱”之意,是补充的成分,虽是一个小小的副词,但添加在原文中更显得形象突出,有声有色。

2.5 省略法

由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许多差别,有一部分的习语前后意思表达相同的意义,这时若将全部习语照搬到译文中,就会影响译文的简洁,流畅。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省略法,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比如:“铜墙铁壁”译成“wall of bronze”已经足够,实在不必译成“wall copper and iron”;“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译成“Man’s fate is as uncertain as the weather”就可以了。[1]

3 结语

总而言之,英汉习语历史悠久,汇集了语言的精髓。因此在翻译习语中,译者应深入了解英汉文化背景,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准确传递各自国家的文化信息。

参考文献

[1]胡凌梅.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2012(9):78-79.

[2]周敏.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的翻译[J].读与写,2010(7):52-53.

[3]李颖.浅析中英习语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创新,2007(2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