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理论视角下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架构分析
2013-12-31赵作伟
摘 要:权力主体往往能够通过意志或者行为,为自己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条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从政治学视角下的权力,指的是政府通过执行公务和履行职责,维护人民的安全、平等和自由等,因此其行驶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和制约,才能够保障和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利益。本文将从政治学理论的视角,对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搭建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架构。
关键词:政治学 权力监督 权力制约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28-01
1 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必要性
关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需要从权力主体所掌握的权力类型入手,明确监督依据和监督的对象,然后依法按规进行针对性监督和制约,目前国家所拥有的公权力,已经出台各种规定限制政府的职能,并采用分权结构的方式,要求政府依法行使权力,这不仅仅是权力行为的规范,而且也是公民对权力的思考和维护,也就是说,只有公民才能够有效监督和制约政府的权力。在我国,政府是国家与公民的中间产物,其权力的行驶往往代表的是国家的法律行为,使得社会不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而且一旦政府的行为脱离监督和制约,那么就会导致权力脱离公民的视线独立行使,难免会出现违反法律、违反国家意志、违背公民利益的不正规权力行为。笔者认为权力的滥用难以避免,如果不加以监督和制约,那么可能演变成为专权或者暴政,公民此时利用法律的标准来权衡政府的权力行为,要求政府纠正自己的行为,向政府施加无形的压力和规制,以达成某种合理的协议,消除不正当权力行为的影响,并将权力行为回归到正常的行使轨道中。目前很多国家的政府都面临信任危机,从政治学的教学分析,政府能否得到公民的信任,在于其权力行使是否合法合理,而这些都需要借助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力量,方可推动政府权力的健康行使,这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
2 如何构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关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仅要求强制要求权力主体按照法律规范行使权力,同时需要端正权力主体的理念,以自觉的行为行使合法合理权力,推动民主发展社会的发展。
2.1 社会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
在确保宪法和法律公正严明的基础上,要规范政府权力的形式,明确规定权力滥用的惩罚措施。但任何一部法律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需要随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更新完善,社会权力制约机制也不例外,需要秉着分权制衡的权责,寻求政府之外的外部制约力量,譬如政党、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以选票、舆论和民意的方式,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内部分权制衡的空间比较小,社会权力制约的方式的发挥余地比较大,也能够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组织和引导社会权力监督制约政府的权力。
2.2 强化司法的监督制约
“议行合一”的领导体制,将决策、执行、监督集于一身,政府权力的“自我监督”削弱监督的力度和效果。笔者认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必须强化司法机关在这个领域的地位,肯定司法系统监督与制约的重要性,采用权力分立的基本原则,结合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体现出司法权力的权威性,譬如检查机关、审判机关以人权、物权和财权为主,按照法律法规垂直侦查、办案和审判。与此同时,司法机关的权力同样需要在法律法规和责任制度的监督制约下行使,否则可以判定权力行为的无效。司法权力的设置要围绕社会公益,以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为前提基础,避免社会利益出现冲突,国家合理判断和权衡各项利益,利益公权力保证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能够起到调动社会资源作用的效果,而司法权力应该与其他权力进行互补,以提高司法权力在监督和自我监督方面的自我约束水平。
2.3 发挥公民的监督制约作用
公民是监督和制约政府权力的“第三道防线”,就好比恩格斯所说:“绝不是国家制约和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制约和决定国家。”这是对公民影响政府权力的肯定,公民的政治参与,让政府时刻感受有形无形的压力,从而协调政府内部的分权制衡,让政府权力始终处于公民的“包围之下”,譬如公民的投票选举行为、曝光举报行为等。但公民的监督制约作用,要求有完善的法律予以保障,以调动公民参与监督制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选举人民的政治参与,能够让政府的各种权利得到全方位监督制约。
2.c29a4d8555f3565c0613a495795a2261673ece019b0985c1fe2ada18ebccdede4 加强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要求结合国家机关、民族党派、社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很多党员干部都拥有权力资源,需要通过巡视、派驻等党内监督的方式,才能够有机结合以权制权和依法治权。首先是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使其自觉接受监督,正确对待公民的信访举报和批评建议,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并改进工作。其次是完善权力机构,提出科学民主决策、行政、监督的基本原则,对各行政工作展开科学部署,根据党中央的要求,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有效防止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再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内条例,依法实行问责制、质询制和罢免制,凡是涉及全局性的问题,要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决定。最后是建立完善的巡视制度,组建和派出巡视组,并在各个省市区建立专门巡视机构,改善中级干部和高级干部监督乏力的情况,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5 公权力行使的限制
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旨在为人民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对公权力行使的限制,是制约公私不分和滥用权力行为出现的有效措施。首先是按照合法性、行动统一性、时效性等原则,将行政监督落实到整个公权力行使的过程当中,并行政处分权力行使不正当者,对于上级的命令,要选择性地遵从,对于不合理的命令,要排除执行,以免盲目执行上级命令,而做出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其次是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要求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授予公务员的职权,对于越权的权力使用行为,要予以坚决抵制。再次是拓展社会监督的渠道,发挥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譬如举报、信访、控申等群众监督方式,再如新闻监督等媒体监督手段等,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并及时纠正权力使用不当的行为。最后是提高道德自律水平,以自我批判的方式审视和反思自己,塑造内在的道德,最终使得公务员的权力行为在道德约束的范围内行使。
3 结语
综上所述,政府权力的行使,通常以法律的名义,维护社会的秩序,从而使得国家和公民收益,如果政府的权力行为不受监督或者制约,那么很容易出现违背国家和公民独立行使的不正规行为,因此,政府能否得到公民的信任,在于其权力行使是否合法合理,而这些都需要借助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力量,方可推动政府权力的健康行使。一方面是完善社会权力制约机制,在确保宪法和法律公正严明的基础上,要规范政府权力的形式,明确规定权力滥用的惩罚措施,同时强化司法的监督制约和发挥公民的监督制约作用,提高司法权力在监督和自我监督方面的自我约束水平,以及调动公民参与监督制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是加强党内监督,有机结合以权制权和依法治权,制约公私不分和滥用权力行为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中汝.参与、监督与制约—— 未实现的列宁晚年政治体制设计及其当代价值[J].学习与探索,2011(4):97-100.
[2]刘环.构建全方位权力监督机制合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审计,2010(2):64-65.
[3]李涛,刘雪焕.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J].政治学研究,2008(3):12-16.
[4]皋华萍,高岩.论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J].人大研究,201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