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探面向智能电网的智能电力设备技术与应用

2013-12-31张磊

科技资讯 2013年12期

摘 要:智能电力设备技术是在模块设计的背景下,为满足智能电网对电量数据存储和传说安全可靠的需要,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一种=技术,为此本文对智能电网和智能电力=设计技术的相应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设计及实现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 智能电力设备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136-01

配电网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伴随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总战略要求,电力工业也必然会从经济、环保、科学的轨道上快速迈进,而配电网“智能”便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因此,在供电安全和低碳节能的大趋势下,有必要对智能电力设备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提高智能电网的智能化监控管理水平,进而为确保智能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1 基于智能电网特点的智能电力设备技术要求

智能型电网的智能化特征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智能电网的运行安全有了较好保障,因为其主要功能即保证电网稳定可靠,以及抵御攻击的自愈功能;(2)智能电网兼容和集成特征明显,其发电资源可兼容,其信息系统采用集成方式;(3)智能电网实现了用户的交互式,以及电脑质量的高度优化,同时,其还对电力市场的协同功效也不言而喻,为供电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本支出,提高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上述智能电网特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其自愈功能,其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电网智能化程度的深浅。要确保电网的自愈功能实现,先进的控制技术是前提,而要确保控制技术的有效实现,IED等智能电力设备技术的应用便成为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加之智能电网其他标志性功能的实现,要有效确保这些功能可正常进行,就必须在配电网底层设置覆盖率高的“配电网控制节点”。

总之,在智能电网背景下,IED设备是其基础和前提,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智能电力设备技术主要内容如下:(1)其必须包括量测、传感的可观测技术;(2)其必须对观测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3)其必须实现数据到信息的提升,并采用嵌入式自主处理技术;(4)其必须具有明显的自适应和自愈功能。IED设备利用新兴传感和测量技术将电网实时信息通过各类集成通信(光纤、无线、电力载波宽带等)与控制技术、决策支持进行数据交换,并能准确执行上层信息。

2 智能电力设备关键技术分析

2.1 设备硬件

智能电力设备使用的是全不锈钢机箱,采用模块化的系统设计,机架内紧密集成者控制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几部分。为更好地了解智能电力设备技术,本文对控制系统和软件实现的方法分别进行了阐述。

(1)控制系统。

智能电力设备的控制系统模块主要负责开关控制,以及对故障电流进行监测和测量,然后根据所采集到的电流和电压数值,计算其相应的参数。在对执行设备控制时,需要对相关的状态信号进行采集,比如开关的状态、接地刀闸的状态等等,应注意的是,一切DI量必须都采取光电隔离措施。智能电力中的IED设备负责①接收、执行,以及遥控复归指令,其包括本地和远端的闭锁和切换控制功能;②实现开关实时操控,在输入、输出的回路中使用安全而严密的防护措施,以实现防干扰、防误动的目的,确保模块的稳定系和安全性;③交流失电时,智能电力设备应具备对开关实施3次以上分合操作功能,同时具备对输出短路、过热、过压等情况实施保护的功能;④遥控模块采取三级遥控模式,即遥控对象的预置、返校及执行3个级别;⑤当设备的单模块或单插件发生故障时,其不会对其它模块的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同时其要具有可热插拔,可在线扩充的功能。

电压采集通过电压测量模块接入供电电源来获取,可测量50 Hz或60 Hz的单相或三相电压,它基于基波成分测量。剩余电压的测量取三相电压的内部和。频率基于单相测量电压RMS。功率是基于线电压U21和U32以及相电流I1和I3得出。采用2个瓦特计方式测量三相三线线路的有功和无功功率。有功和无功电能基于基波成分的测量,可分别计算2个方向的累积电能,当电源故障时,保留累积值。

(2)软件的实现。

软件的实现是通过内嵌的WEB数据服务器,将数据以HT-ML的格式予以显示的过程,它是重要状态量变位信息得以快速主动上报,以及时间记录,故障识别的渠道和保证。其主要显示画面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①监视画面,其包含所有状态量,以及测量值;②控制画面,其对断路器(开关)的“开”或“合”命令予以控制和命令计数;③诊断画面,及对数据进行存储或读取并予以存档;④维护画面,包括软件升级,参数下载等;⑤参数画面,即包括通信配置参数,规约协议参数,以及测量值和检测参数等。

2.2 智能电力设计的关键技术分析

(1)实时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

实时数据采集及处理技术是针对全电量而言,其是由相电流、相(线)电压、频率、功率(有功/无功/视在)、功率因数、电能(有功/无功)等及部分组成。其过程即将电流和电压二次信号进行高速A/D转换,在得出正确一次值的同时对故障电流的发生予以监控,在根据电流电压的向量计算,计算其它相应的电力参数。

(2)执行设备控制技术。

执行设备即对智能电网中的中、高压开关进行“开”或“合”操作的一次设备。实践中,工作人员通过对其灵活而有效的控制,以确保智能电网自愈性和自适应性功能的实现。

(3)数据存储、交换及信息安全技术。

由上述可知,智能电网对智能电力设备的数据存储、交换及信息安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IED智能电力设备必须满足重要参数的失电保存,关键数据或状态的快速上报,以及馈线短路故障或事件SOE的快速反应处理功能。

(4)多通信接口技术。

现今,智能电力设备的通信接口越来越多样化,能够满足外部环境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RS-232、RS-485及以太网通信接口都是现在比较常见的接口;②对于使用公网通信的终端设备而言,则需要客户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合理配置,比如配置GPRS或CDMA等通信模块;③对于使用光纤、载波等通信方式的监控系统,则必须根据光纤、载波的频率,配备相对应的通信设备。

3 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的建设是电力系统的一次重要变革,是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和相关研究的深入,为确保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和可靠,对智能电力设备技术的应用还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霍海锋,李军学,张昊,等.面向智能电网的智能电力设备技术与应用[J].智能电网,2011(3).

[2]赵丽华,高进强,郭相国.浅谈电力设备智能化[J].高压电器,2010(12).

[3]孔祥玉,赵帅,贾宏杰,等.智能电网中电力设备及其技术发展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