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几点原则

2013-12-29杨馥郁

考试周刊 2013年36期

摘 要: 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有效指导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极端主义思维方式的影响,在目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简单的教学问题复杂化等错误倾向。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正确把握和恰当处理一系列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优化原则

普通初中新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寻求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些理念对于有效指导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课,有其特殊性,它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又有知识性的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防止出现一些极端化的错误倾向,特别要防止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出现的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形式轻内容,把简单的教学问题复杂化等倾向,正确把握和恰当处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系列关系,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以便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一、理论性与通俗性相统一

《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现实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和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繁、难、偏、旧”的状况,向生活开放,让生活走进思想政治课堂,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过于强调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通俗性,就可能出现教学内容泛化,知识技能虚化,教材和文本被冷落,认知失去支撑的极端化倾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首先要遵循思想政治学科科学的逻辑体系,构建模块知识结构,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以生活实践为主线,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努力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融入生活题材之中,引导学生学会评价生活事件,学会解决生活问题,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二、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要对学生系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教育,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课内容的政治性和严肃性决定了教学必须严密、准确、到位,防止教学中出现教学过程海阔天空、随意性过大的现象。当然,强调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严肃性并不意味着教学方式的单一呆板,相反,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中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协调

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初中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教育的基础课程,不论是必修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还是其他选修课,都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逻辑体系,其中的概念、范畴往往晦涩难懂,具有抽象性、深刻性的特点,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应该深刻认识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讲不清理论,学生就搞不懂理论,就会失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就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道德品质。但是,这种讲授不是“满堂灌”、“一言堂”,教师的讲授必须顾及学生的现实感受,要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及生动鲜活的事例,增强思想政治课的生动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在讲授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思考,倡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一些诸如讨论、表演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材内容与时事政治相补充

初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换言之,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内容实质上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的,也是变化发展的。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尽管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断修订,但是教材内容的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相比,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同时教材内容受篇幅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概括社会生活的全貌。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及时补充相关的时事政治,使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国际社会的新动向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将时事新闻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例素材,来诠释、佐证教材理论,使抽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景化、形象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全球化和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贴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课题,贴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舞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征,激活思想政治课课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