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语文教学
2013-12-29边贵
摘 要: 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怎样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呢?本文对此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语文教学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现状分析
1.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差。
以西藏地区学生为例。西藏地区学生尤其是农牧地区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无论什么科目都要以藏语或者藏汉双语进行教学。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非常依赖用藏语进行教学。尽管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汉语兴趣不高,缺乏自信心。按照要求初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学生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语文老师觉得有些不知所措。
2.大部分学生性格较内向,惧怕用汉语回答,生怕说错了汉语,缺乏一定的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语文贵在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但是学生对于运用汉语有抵触情绪。
3.缺乏学习语文的语言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之间或者学生与教师、家长之间都习惯以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就只有语文课堂而已,这大大制约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空间。
4.少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未能完全转变。
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根本没能保质保量地上学。受到家长的影响,在小学阶段个别学生长期处于辍学状态。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方便而不让孩子上学,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导致他们无法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爱逃学,爱逃课。
二、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语文教学的方法
1.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口语交际,使学生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语文教学,我认为最低的要求应该是教会学生怎样读懂文本,只有在读懂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教学。我们在讲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读课文,甚至连字词都未能掌握,试想在这种前提下能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吗?因此,安排一些非常有责任心的老师担任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老师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我认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学就必须准备好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教学方案,切记不可照搬内地的教学方法,而要因材施教。
走出课堂,体验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感悟人生,训练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技巧。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有时,如果全依托教材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有些厌烦。他们觉得语文课枯燥无味,与其他科目相比乏味至极。因此,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反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要有计划地走出课堂,贴近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必要时可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趣味游戏。
2.加强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与古今中外的作者之间展开对话、发生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必须加强阅读训练。读是获得信息、积淀知识、取得经验的过程,是解决一切牵涉到文本问题的根本方法。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基础本来就差,如果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加强训练就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教会学生阅读上,只要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就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要有了之前阅读的训练,经过时间的洗礼,学生的语文语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3.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文基础差,这是现实,但是,教师绝对没有气馁的理由,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希望。学生都渴望早日学好语文,但是行动起来不容易,这怨不得学生,是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现在的局面。老师在任何时刻都应该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对学好语文充满信心。只要有了自信心就不怕学不好语文。在阅读训练时,可以找一个阅读比较标准的学生领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能增强阅读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想在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有效开展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要注重改变教学方式,实事求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