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素养

2013-12-29白淑红

考试周刊 2013年36期

摘 要: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当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阅读教学应从明确目的、认清范围、改变方式、选好途径、培养习惯、注重创造等方面着手。唯有如此,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开创新纪元。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 存在不足 成就 提高方法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展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课程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流于形式,许多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模糊化。其次,在教学方法中,新课标倡导“因文而定、因课而改、因时而变”,即使是同样的文本,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和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模仿名师的公开课,僵化地照搬照抄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老师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认真设计出富有个性和价值的教学形式,或造成教学内容过于高深使学生不能够接受,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或教学内容过于肤浅,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次,在新课改的形势下,由于课堂节奏需要教师根据多方面因素进行主观调节,在教师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有些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课堂节奏,导致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短、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等状况。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在众多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积累了许多经验。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得到了深入生活各个领域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学到知识。从教师的教学方式上来说,教师摒弃了传统教学中运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运用科学合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且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材是学生阅读的重要资源,但只是冰山一角,而非全部。随着生活即教育的大语文教学观的树立,广大教师已普遍认识到了教材并不能满足信息飞速发展时代下的学生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让学生读好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学生读得多了,视野就会更开阔,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广阔的阅读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益于课内,提高于课外。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制订长期的课外阅读计划,让学生阅读一些国内外的经典作品,内容尽量广泛,自然、人文等都要有所涉及,使学生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汲取养分,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能力,而阅读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便捷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总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让阅读深入人心,让阅读教学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真正让阅读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摇篮,自由成长的天地。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阅读情境。

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走进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也不能深刻体会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4.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需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着手,只有教师真正从根本上理解了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学功底,还要具备很高的人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和修养,把阅读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怀展示出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和体会。

5.转变阅读方式。

孔子云:“导而弗牵。”教师的任务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根据阅读材料的性质和阅读主体的情趣,创造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做,把自己的感知用最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学堂而不是讲堂,教师是导师而不是讲师,学生是主人而不是仆人,教师是学长而不是家长。

6.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具体来讲,阅读方法可以分为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两种。教师应当使用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在告知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迅速、准确、有效地把握阅读文章的相关信息,在引导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深刻领会这一教学方法的前提下,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信息的收集、结构的梳理、内容的分析和综合领会等,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7.指导学生分析结构。

阅读课文时抓住线索、理清文章结构非常重要。千变万化的结构要靠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抓住了线索,就容易理清课文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同时,应注意文章线索的多样性,或一条线索,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或以某一事物为线索,或以行踪为线索;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8.注重阅读创造。

阅读,作为一种意义上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要通过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理解其精神内核,即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是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即文章的再创造。阅读创造是认识的质的飞跃,是不断想象的心理反应和批判性思维的反映,是高水平的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读书的基本方法。我们应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的勇气、智慧和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中的其他部分,应更加注重正确思维方式的引导。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阅读的过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实现阅读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在其拥有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在加以方法的指导,必然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