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的“悲伤也成享受”
2013-12-29屈姣姣
入夜后很累了,但仍要抽出时间赶夜写出关于你的一切,因为害怕淡忘关于你,自己的感情很难清醒保持,不想你对我的影响就这样随着你的离开而渐远,尾随着我的生活而在我的人生轨迹中淡去。
年少时自己第一次接触你的文字应该是高一时读的你写的文章,一遍读完之后就不自觉地开始了第二遍的阅读,之后,开始在资料里找寻你的名字,寻觅你文字的魅惑的感觉……每天语文早读多少遍地去了解你的地坛对我来说也不为过,刚开始被你文字之间穿梭的不同一般的逻辑思维吸引,之后的阅读就是在读你这个人,读你的心,读你的生活,你的一切……渴望了解你的一切,不知道怎样表达那种感觉,应该就是一种相知的感觉……恋人、榜样、长辈……各种不相关的身份词汇在日后对你的了解中渐渐显现。我是在读你的文字,但时常将自己和你换位,陷入与你同在一起的遐想,你的悲戚、失落、感伤、感慨……渐渐影响我,让我渐入你的心里,有时可以自由徜徉其中,在你的文字中窥探你,发现我……
关于你,有过很幼稚的想法,想当你的伴侣,照顾你,不顾年龄的差距,因为没有心灵的差距(自以为很了解你,也许其实不然,不晓得……但现在仍这样认为)……想照顾你的生活,享受你的文字之后,看透你的心灵,和你一起走出生活的阴霾,一块儿拥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梦里,在现实中都幻想过与你在地坛相遇,无论我是什么角色,清洁工、你的母亲、你书中的男孩女孩、那棵深情凝望你的枯树、地上的一片落叶、渐落的夕阳……现在写着关于你,渐渐地当初对你的感觉浮出脑海,你感伤的生活,喜欢悲戚的东西,喜欢地坛的安静、荒落、败迹,喜欢在生活中大家都躲之不及的悲伤,这是你的独到之处,也是你最影响我的地方,无论是周董还是你,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喜欢上了悲伤这种感觉,你说过——人有时候只想静静地待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我想说的是,我也很享受你的享受。
仍旧记得你在《我与地坛》中写到关于生死的话“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而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第一次这样了解生死之辨,似乎这句话显得很悲观,实际上是对生活的鼓励,不知别人是否有同感。既然生死是一件无可辩论之事,你就好好活着。
你有很多经典的句子,但是实在是记不起来,也不想去搜索你的文字,会完全没有以前的感觉,就顺着自己的感觉写下去。在买到你的第一本书之前不知道你的样子,但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了解一个人之后,他的外表就已模糊淡去,无论他长什么样子,决定我的印象的将永远是与他交流后所留给我的感觉,你也是一样,在第一次看到你的样子时,还是有些惊讶,大眼镜,小眼睛,安详地坐在轮椅上……
《务虚笔记》是买的你的第一本书,当姐夫把这本书从外地带给我的时候,我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要读完,但限于自己浅薄的阅读功底,追赶不上你复杂的逻辑文字,只能耐心地细细品味。即使是不同的故事,但都可以找到你生活的影子,无论是地坛,还是合欢树,还是你的母亲,你的双腿,你的悲伤……
自己上大学后都没有在图书馆借过你的书,虽然还带着你的书,但也没看过,可能是因为我渐渐长大了,变得有些现实,成熟,有了自己的思维习惯。
现在的自己已不是十六岁的我,也回不到过去,但自己身上仍有你的印迹,这是永远都挥之不去的你带给我的东西,现在成了你留给我的东西。
原来想着有机会去北京的话,希望能拜访你,世事弄人,我还没那机会,你已离去,还是在新年前一天,我二十岁人生的最后一天,你五十九岁的最后一天……
关于你的书:《命若琴弦》《务虚笔记》《钟声》《灵魂的故事》……犹记得那些故事情节,但故事情节到底是哪本的,已经混乱模糊,这已不重要,庆幸的是我还记得你,你的悲情,你的一切。厮已逝去,我还存活于这世界,不知那方的世界可好,你可好?我在现世中念着你,你是否在他乡知晓我,也许在某天,我过完现世的混沌,来到你的故乡,你向往的世界,你的天堂,你的天坛,可否见到你?即使是你的影子,你留下的微弱的气息……
等到自己遗忘现在的你的那一天,我也将不复存在,因为那时那刻,我也将来到你世界,你向往喜欢的世界,宁静的世界。那时我们可以促膝长谈,关于你,关于我。关于现世世界,关于你走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