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策问 清德宗载湉
2013-12-29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
本科状元刘春霖。刘春霖(1872—1944),字润琴,号石云(一作筼),直隶肃宁(今河北肃宁)人。虽出身寒门,但胸怀大志,肄业直隶保定(今属河北)莲池书院,师从晚清著名学者吴汝纶十年,学问大进。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却在来年的会试中落第,为求生计,经开布店的徐老板推荐,到驻德钦差大臣陶世筠家当门客。凡陶氏呈给慈禧太后的奏折,均出自刘春霖之手。其字迹恭谨严正,神韵潇洒,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三十年,正值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朝廷举行恩科考试,刘春霖在这次殿试中表现突出,一举夺得状元桂冠。自此以后,科举遂废。故刘春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第一人中最后人”。
状元殿试卷 刘春霖
应殿试举人,臣刘春霖,年三十岁,直隶河间府肃宁县人。由拔贡生应光绪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中式,由举人应光绪三十年会试中式,恭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开具于后;
曾祖永生,未仕,故。祖昆仪,未仕,故。父魁书,未仕,故。
制曰:朕诞膺大宝,今三十年,仰承列圣之诒谋,恪秉慈闱之懿训,宵旰忧勤,无时不以民事艰难为念。本年恭值皇太后七旬万寿,庆榜特开,冀求时彦,集思广益,以沃朕心。尔多士其扬榷陈之。

君人之道,子育为心,虽深居九重,而虑周亿兆,民间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令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无殊,而循良之绩,今不如古,粉饰欺蔽之习,何以杜之?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特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闻见。陶成之责,在长官,故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犹有《周官》遗意,其法尚可行否?
三代之制,寓兵于农。自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盖因时而变,各得其宜欤?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三者各随其地之所宜,盍析言之。唐初置府兵,中叶府兵制坏,专用征兵,能详陈其得失利弊欤?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最为深切著明。能以今日情势互证之欤?兵强于学,学兴于教,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诸童稚,师人长技,可不深究其原欤?
《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注云:“式谓用财之节度,职内掌邦之赋入,职岁掌邦之赋出。”此与各国之豫算、决算,有异同否?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能引申其旨欤?节流不外省冗费、裁冗官,施行之序,能筹其轻重缓急欤?开源之法,以农工商该之。今特设专部,悉心区画,整齐利导之方,能缕陈欤?
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宋世名儒毕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果人能自树立欤?抑师道立而善人多欤?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何道之从?
凡此皆体国之宏纲,济时之要政也。多士博览古今,通经致用,其各真言无隐,朕将亲览焉。

臣对:臣闻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直言极谏之科;学者义取匡时,故贞士有尽忠竭愚之志。昔汉文帝除诽谤之法,而后贾山、贾谊争致其忠谠之谟;武帝崇尚儒术,诏举贤良,而后董仲舒、严安、徐乐之徒群集于阙下;宋仁宗复制举诸科,除越职言事之禁,而后苏轼、苏辙对策极言时政阙失。其于任官治兵之要,裕财正俗之方,类能指陈利害,上广人主聪听,下系四海安危,非仅在词章之末也。夫殷忱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势有必然,理无或爽。
钦惟皇帝陛下,践阼以来,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因时制宜之道或有未尽欤?乃者临轩试士,冀得嘉谟,举察吏、治军、理财、励士诸大政,进臣等于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与此。顾自幼学以来,亦尝究心于治忽之原,考求乎中外之故,怀欲陈之而未有路,兹承大对,谕旨勉以直方无隐,何敢饰辞颂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伏读制策有曰:君人之道,子育为心,而因求简贤辅治之法。此诚安民之急务也。臣惟民间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令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相同。然汉代循良之吏,后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岂非粉饰欺蔽之习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饰欺蔽之习,在通上下之情。长官勤求民隐,不敢自尊,则属吏清慎自持,不敢作伪,自然之理也。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较前世为尤重,其事较古时为更繁,何也?世局日变,万政待兴。举凡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是在长官加意陶成,俾咸具溥通之知识,而后委之以任而不惑,责之以事而不迷,纲举目张,不劳而理。今各省虽设馆课吏,多属具文,岁月一试,不过较文字之工而已。政绩何由而成,循声何由而著耶?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遗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论,慎选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
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于农,因详究历代兵制之得失。臣谨案: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各随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叶以后,专用征兵。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皆深切著明。今日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诸童稚。夫兵凶战危,自古为戒。故孔子以军旅未学辞;卫灵公诚以穷兵不已,终至于乱。左氏亦言:“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 然自有国家以来,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说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气力以贯注之,而后足以发挥其精神,以生存于万类竞争之世。人身之气力不足,则血肉有雍滞溃败之忧,而精神亦无所附丽。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于宋明数千年来,无不以兵制为急务。乃世之论者,动是古而非今,辄谓人民岁输数千万之资财,以养此坐食骄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寓兵于农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趋于变。况以今日群雄角逐,战术之变幻,器械之精利,虽日召其兵而教练之,犹未必胜人,而谓集氓隶于行间,驱之以临战阵,庸有幸乎!然则,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时,而又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
制策又曰:《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用,而因求节流之法。臣谨案:职内掌邦之赋入,职岁掌邦之赋出,此即近世各国所谓豫算、决算也。昔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然臣谓理财于今日,节流不如开源之尤要,盖自通商以来,利源外溢,虽百计节省,而无救于贫。开源之道,在振兴实业。中国神皋沃壤,幅员纵横寥廓,且地处温带之下,百物皆宜,则当讲求农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劳苦,而且心思聪敏,中外交通以后,闽粤濒海之人,类能仿造洋货,果其加意提倡,不难日出新制,则宜振兴工艺。欧西以商业之胜衰为国力之强弱,轮帆交错,以争海外利权。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钜,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呈,然后利权可挽。皇上慎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三也。
制策又以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因欲范围多士,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此今日学界之要图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而不免清议标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而士习大坏。宋世名儒辈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虽其人能自树立,亦以教学相勉,师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载于六经,而伦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荡之士未窥西学,已先有毁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闳规R,救时之要务。苟子曰:“法后王。”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夫使时移势异,而犹拘守成法,此《吕氏春秋》所讥“病变而药不变者也”。自古有治人无治法,故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愿皇上,懋学修身S,以为出治之原,然后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汤武而后有伊吕之臣,有尧舜而后有勋华之业T。由是以课官,而官无不职;以治兵,而兵无不精;以理财,而度支无匮乏之忧;以励学,而士林作忠贞之气,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U。
臣未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V。臣谨对。
1.膺:承担重任。大宝:皇帝印玺。
2.诒:遗传。
3.懿训:皇太后的教诲。
4.宵旰:宵衣旰食,天未亮即起,天黑了才吃饭。指帝王勤于政事。
5.扬榷:择要。
6.子育:慈爱培育。
7.以六条察二千石:刺史(监察官,级别低于郡守)以六个方面伺察郡守、县令。郡守知府俸禄两千石。
8.循良:遵守常法。
9.董理:监督管理。
10.繁剧:事务繁重。
11.陶成:培养。
12.课吏:考核官员。
13.洫(xù):沟。
14.材官楼船:材官,勇士。楼船,有房屋式上层结构之船。
15.盍:何不。
16.为:学习。
17.士夫:青少年男子。
18.式:即节度,分寸,节制调度。
19.浮:流动资金,不可控。约,可控资金。
20.该:概括。
21.明经:通晓经术,以之取士。
22.渊茂:优异。
23.干进:谋求仕进。温卷(juàn),唐宋举士的陋习,先借当世显人之姓名告知主司,后以作品投献,他日又投,谓之温卷。
24.慝(tè):邪恶。
25.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
26.谠(dǎng):正直。谟,谋划。
27.阙下:宫阙之下,借指朝廷。
28.阙失:失误。
29.词章之末:文字这种末节。
30.殷忧:严重的忧患。
31.践祚(zuò):即位。
32.乃者:近来,这次。
33.治忽:谨治与懈怠。
34.大对:对,答。指这次殿试。
35.款款:忠诚。
36.溥(pǔ):普遍。
37.岁月:按时。
38.军旅:军事。
39.穷兵:竭尽兵力。
40.戢(jí):止息。
41.氓隶:平民。
42.行(háng)间:各行各业。
43.经武:管理军队。
44.漏卮:渗漏的酒具,喻指利权外溢。
45.清议:名流对时政的议论。标榜,借用好的名义宣扬。
46.文字:从策问看,“字”为“学”之误。
47.流风:遗风。被,遍及。
48.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典。
49.闳规:宏规,远大的规划。
50.懋学:勤学。
51.勋华:功勋卓著。
52.有道之长基此:得到的首位,基于此(指皇上勤学修身)。
53.宸严:帝王的尊严。陨越,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