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这方独好

2013-12-29贾春立

美文 2013年24期

在美丽的燕山脚下,有这样的一座丰碑在人们心中把根扎,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迎来送往一代代的青春年华。一支一中学子作的曲,勾勒出宣化一中的姣好面容。百年的风雨,让她的容颜更清丽脱俗。风景,唯这方独好。

甬道旁,杨柳年华正好。杨柳依柔,但苏堤春晓,柳浪闻莺,绝不是这一方的景色。北方的杨柳,自有一股子倔强,萌芽在乍暖还寒时候。遥遥看,仅仅是淡淡的绿,总还是有那么一点。细细看,小小的芽,就是毅然决然地存在着。纵冷风吹袭一夜,也不再缠绵于温暖怀抱,而是倔强地生长。

甬道东,有一座亭子,最美的是冬日落雪时的景致,与纳兰容若词中的美别无二致。残晖凝雪,温暖夕照将雪景定格。亭子就只剩了突起的飞檐和风雪描画出的面容MD6xWyJ26c9+okZC+6U1bVYYNokTYo3G4rM5YI9v0jk=。素颜,看不出亭子是否曾雕梁画栋。夕阳余晖下,整个校园,都是如此沉静,沿着它的轨迹,不喜奢华,只是寂寞黄昏,晚些时的清月残雪,匆匆行走的人群,安静而忙碌。

甬道西,曾有一片小池塘,塘中有两条锦鲤。这双鲤,也无需摆尾,就已风华出众。有时我只需投放一小块冰淇淋,它们就会游过来。和人一样吧,喜欢一点点甜头,但它们始终摆脱不了诱惑。池中之物,永远都不会读懂一跃龙门的学长们源自克制欲望的成功与骄傲。

从楼西侧转弯,有一片紫丁香,挽作十字心结。在微雨的季节,冷漠、凄清又惆怅,只可惜没能有一把油纸伞,却还是幻想出戴望舒的丁香姑娘。一场雨,滑过我的脸际,化作一道痕迹,化不作你。丁香,依旧只是开在路旁的丁香,不同的是,戴望舒的童话,让每个人都触摸到了那个浅紫色的梦境。

绕过教学楼,东望,圆形花坛正中便是海棠树,年年都结得好果子。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你不能是一只橙子,把自己榨干了汁就被人扔掉,你该是一棵果树,春华秋实,年年繁茂。”看着那海棠树,你会很希望自己是一棵树,宁静、向光、安然,触着流云和轻风,脚下踩着最卑微的泥,稳健踏实;还有,每一天都在隐秘成长。在每一个清晨,将世界重新眺望一遍,而每一天看世界的角度,都比之前更高一点,视野更开阔一点。做一棵大树,就像舒婷的诗中写的那样,和橡树并肩而立。总有一天,我们终于迎风屹立,就能“在一个夏夜爬上山巅,看成群的星星朝我涌来”。

自大杨树下转弯,右手旁是这校园最古老的建筑——礼堂。礼堂的墨蓝色,容易让人联想到民国时的学生,着朴素学生装,清秀俊逸。时光给予它值得被纪念的味道。那个时候,第一颗新式教育的火种在这里播下。新文化运动中的学生毫无惧色,为理想而奔走呼告。为反对巴黎和会,全区中小学举行了轰轰烈烈的爱国游行示威活动。走在最前方的是直隶第十六中学﹙今宣化一中﹚,学生会长夏国瑞担任示威游行总领队。六小时的游行示威,学生们用自己的爱国热情点燃了全宣化区人民的激情。学生,纤细如嫩柳,因得善俗之风吹拂而坚忍不拔;柔柔若流水,因学风开明而果敢如水不止。星星之火,已有了燎原的势向。

礼堂西侧立着一块碑,上刻方观承为柳川书院﹙今宣化一中﹚所撰碑记。其中有一句“古之教人者,因气质之刚而变化之,习尚之,淳庞而熏陶之,始务发其所昏,终乃养之以有成”。意为因材施教,并使之有所成就。当奇幻的魔方、心智博弈的桥牌走进校园时,当机器人数字化了校园时,当校本课程、陶艺课程、通用技术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时,一中,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展现个性的舞台,成为了我们追逐新梦想的平台。

到过不同的城,走过不同的路,看过不同的景色,只想起与柳川书院的神似,怀念的只有这一方的土地,这一方的人,这一方的天空。只有这一方,风景独好。

(宣化一中高三·4班) (指导教师:吴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