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年守候

2013-12-29张玮

美文 2013年24期

我是安,平凡地走过了十七年的人生路,这其间,没有超人降临,没有地震火灾,甚至打架都未曾出现。现在,高三的我依旧平凡,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路上和右手边固定的同学用相似的话抱怨老师的严厉、一中繁重的课业。我想,若我在书中,也只是路人甲吧。

在一个极平常的日子,我路过小礼堂,那个照片里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实际却古旧的地方时,忽然被主角光环笼罩:我发现了一缕幽魂。当时沉浸在惊讶中的我不知道,他会改变我乏味的高中。

我在等待什么?

在这灰暗的廊柱间,我已游荡了百年,守候这斑驳建筑中,我最深的眷恋。我看着往来的人旧貌换新颜,在岁月的洗礼下,孩子青涩的面孔逐渐成熟,老师眼角染上皱纹,只有那抹自亘古而来浅浅月光始终在夜空呢喃,好似催促我寻找答案:

我在等待什么?

后来,我跟安离开这。在那些匆匆而过的人聚集之处,我听见一个洪亮的声音:李大本。

那是我的名字。

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我一直等待见证这个我完善的学校,我的孩子走向辉煌。

我决定带那只被时代抛弃的鬼见见世面。我们走过华美的逸夫楼,树影婆娑的校园,还有宿舍,科学楼。那只鬼还飘到同心鼎里参观。这途中,我其实更惊讶;原来一中这么美,这么大,还有天文台、机器人实验室、陶艺室这么有趣的地方,宿舍楼上的希望壁画也别有一番风味。当看到那只鬼隐隐的惊讶时,我竟有几分骄傲,对一中的怨念也淡了。但我依旧不爱一中,我想。

百年后的一中比我在梦中多次修改的画卷更优秀,但孩子们却总在抱怨,我想起任校长前一年的十个首届毕业生,他们提起还叫宣化府中学堂的一中时,满心满眼都是自豪与不舍,还有我的学生,他们从未鄙弃简陋凋敝的学校。这么想地多了,我总想将那些已湮灭在回忆中的岁月挖出来,讲述给安。

民国元年,我接下校长的大旗,踌躇满志要兴建教育。热情进步的师生们助我说服保守派,收来“万寿宫”“演箭所”的土地,建起礼堂、教室,礼堂落成时,我们欢呼庆祝,畅想学校的未来,祖国的未来,立下兴建现代教育、促进中国民主发展的誓言,并为此努力。我们参加了五四运动,率先打破重男轻女的旧俗,招收了第一班女学生,还实行了道尔顿制教学法,让刻板陈旧的教学焕发活力。每个一中人都在为民主革GGM2r2eGoOeXTmUXz2pxNg==命奋斗,武士敏,吕复,李健生……他们永远是一中的骄傲。

听到这,安沉寂的眸中有了热情、希望。我相信,这会让她之后的生活充实快乐。

其实,那只鬼初次讲述过去时,我很不以为意,毕竟那是被重复多次的历史。但我很快被他口中鲜活的故事吸引。我初次知道了呆板文字背后的笑与泪。那温柔与怀恋的声线将我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风华正茂的师生们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用激扬文字写就了历史的浩歌。我理解了李大本先生对校园的执念: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一方小小的校园是飞扬的炮火中不多的宁静所在。再看小礼堂,我只觉得每一道痕迹都承载着一份回忆。我试着享受枯燥的学习。我发现,原来每天都值得收藏在回忆中,待以后细细品味。

几十年后,我更加感谢李大本先生。因为我发现,即使当时抱怨,高中也已成为我最幸福的回忆,特别是高三,让我总想讲给孩子,让他们珍惜求学生活,让他们知道,岁月会让曾经的苦变成甘美的醇酒,惹人沉醉。

又一个百年匆匆而过,我仍守候着我的校园。一中在这百年间又实现了飞跃,教师更优秀,设备更现代化,校园也更美丽,每年都有各地的学生慕名而来,在葱茏的林荫道上激烈讨论习题,校园里充满了温馨、向学的氛围。我还会继续守候,等下个百年,那时,一中一定已经立于世界高中之巅。这样,我也实现了夙愿,可以安心走向终焉。

(宣化一中高三·5班) (指导教师:程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