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为何总是讨好别人?

2013-12-29晓林

现代家长 2013年5期

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后面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它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鲜为人知的是,对孩子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糟糕的亲子关系;更可怕的是,糟糕的亲子关系所带来的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像基因那样传给下一代,所以孩子和父母的性格总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人们居然习以为常……

饱受排挤的尖子生

王宏建是上海徐汇区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二男生。高一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好,又喜欢找老师请教问题,帮老师做这做那,所以老师们都亲切地叫他“小建”。同学也这么叫他。刚开始,王宏建开心地答应,但是后来看同学们总是相视一笑,他慢慢品出味来——同学们其实是在叫他“小贱”。

对这个侮辱性的绰号,王宏建当然不愿意接受,却也没办法拒绝,谁能跟全班同学过不去呢?再说人家也没明说,找老师告状也不知怎么张口。他强忍屈辱和愤怒,尽量不与同学说话,很快与同学们疏远了。更令他难受的是,他成了班里的“透明人”,有他没他一个样,仅仅是考试排名公布的时候,他的名字显赫一下,随即被人遗忘。

高二下半学期王宏建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他先是用签字笔在白纸上用力画圆圈,一个下午用掉一根笔芯,白纸被画成黑纸,第二天下午接着画,后来发展到撕书,把扯下来的书页一点点撕碎,然后趁人不注意从三楼扔下去,像天女散花。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在班里名列前茅。在校方的强烈要求下,王宏建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的心理咨询室,预订了5次共10个小时的心理辅导。

因为饱受同学排挤,王宏建已出现心理闭锁症状,我花了整整3个小时才取得他的信任,又用两个小时听他倾诉。这样做是值得的,找到症结才好下药。

王宏建告诉我,他非常重视与同学的关系,看到谁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绝对没有做过对不起同学的事。有一次,同桌女生上课时打了两个喷嚏,下了课他就跑去买来消炎药和枇杷露。女生不肯吃消炎药,他不答应,苦口婆心地劝了半节课。同学们目睹如此温情的一幕,自然要传一传他们的绯闻。那个女生为了澄清事实,找到老师要求换座位,而且从那以后再也不跟他说话了。回忆往事,王宏建余怒未消,对我说:“老师您给评评理,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她恩将仇报?为什么同学们那么无聊?”

高二开学的时候,王宏建主动找到班主任,要求利用班会时间给全班同学办一个讲座,讲自己是如何学好化学的。班主任喜出望外,当然支持。为使讲座更有实用价值,王宏建找来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最低分的化学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讲评,指出谬误所在以及改正方法。试卷的主人在台下默默落泪,第二天没来上课,据说是没脸见人,跟父母闹着要转学,后被班主任劝止。但班主任没能劝止全班同学从此孤立王宏建。“我没有伤害同学的意思啊!只是想帮助他,为什么他不领情?为什么全班同学是非不分?”王宏建委屈地说。

亲子关系就像模板

王宏建的烦恼其实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热心助人的初衷值得肯定,但做法欠妥,以上面列举的两件事为例,不是关心过度就是考虑不周,还有操控别人的意味,他只顾表现自己,不顾别人感受,遭到别人抵制是难免的。问题是,他屡屡出这样的洋相,说明他处理人际关系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这种模式从何而来呢?

我对王宏建说:“我们换个话题,谈谈你与父母的关系吧,从你最早的记忆开始。”

王宏建告诉我,他爸爸工作繁忙,很少过问他的事,除了他的考试成绩;妈妈在一家公司做公关部经理,也很忙,应酬特别多,但她精力充沛,各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很周全。

从小,王宏建被父母寄予很高的期望,上学前就学了两年英语和一年半奥数,所以他小学6年学习成绩一路领先,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小升初时被三所中学争抢。“尽管如此,爸妈好像还不满意,要求我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王宏建皱着眉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满意,真的不知道。”在学习之外,他曾经偷偷给爸爸洗袜子,偷偷擦妈妈的轿车,赶在爸妈起床之前做好全家的早餐……所有这些,不仅没有获得爸妈的表扬,爸妈反而怪他不务正业。

“是不是说,你在家里也经常感到好心不得好报?”我问。

王宏建点点头,表情痛苦,泪水缓缓流下来。他哽咽着说:“看来我是真的得了心理疾病。为什么我总想讨好别人呢?我为什么那么贱呢?老师您帮帮我!”

我安抚他的情绪,然后拿出3张A4复印纸和一支笔,辅导他完成了一次书面倾诉。离开时,他的情绪明显好转,笑着问我第二天是否同一时间来接受辅导。我让他等我的电话,或许他以后不用再来了。他一脸疑惑,却没敢多问。

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也决定着孩子的社会化可能达到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核心部分和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追根溯源,王宏建的人际关系障碍是亲子关系不健康造成的;换言之,他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方式都遵循着他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亲子关系成为他处理所有关系的模板。这并不奇怪,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最初对父母的不同感受,比如获得父母赞扬时的满足、被父母批评时的沮丧、受到父母鼓励时的感动、被父母欺骗时的愤怒等,都会在孩子内心形成不同的人格侧面。王宏建从小努力学习,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赞许,却总不能如愿,于是用各种方法讨好父母,进而讨好老师,讨好同学。他的渴望被压抑得太久,为了满足自己,他饥不择食,不择手段,其行为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些“贱”。所以,要从根本上解除他内心的烦恼,无疑要从亲子关系入手。

貌似宿命的基因链

第二天上午,王宏建的妈妈查女士打来电话,说昨天下午王宏建回到家里很开心,嘴里还哼着歌,问他心理辅导的内容,他不肯说,写日记到深夜,却不知写了什么。“看来您的心理辅导见到效果了!”她恭维道。

“只是初见成效。宏建年龄还小,生命力旺盛,我相信他能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心理障碍,剩下两次心理辅导,我想跟您聊聊。”我说。

她在电话那头迟疑了一会儿,好像不大情愿,最后还是答应了。

下午,查女士如约登门。刚见面她就眉飞色舞地说:“我真的很忙,不过能跟心理专家面对面交谈,我感到非常荣幸!孩子的事让您费心了。治好了他的病,我会一辈子感谢您的!”

她的客气话除了礼貌以外还有讨好的意味,只是比王宏建讨好人更讲究技巧,也更功利。看来,她的作派对儿子性格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我告诉她,通过3次心理辅导,可以得出结论,王宏建的问题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心理状态有长期被压制的迹象,好在情况不是特别严重,倾诉倾诉就能改善他的情绪,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从亲子关系上找原因。

“亲子关系?我们一家三口关系挺和谐啊!”查女士大惑不解。

我告诉她,亲子关系是每个人来到世间后面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都十分重要。鲜为人知的是,对孩子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糟糕的亲子关系;可怕的是,糟糕的亲子关系所带来的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像基因那样传给下一代,所以孩子和父母的性格总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人们居然习以为常。亲子关系的改善不仅需要父母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更要改善父母的心态。亲子关系最大的绊脚石是父母跟上辈父母的亲子关系模式,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亲子关系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心理辅导带来的效果也不会长久。

“孩子的性格像父母不是很正常吗?基因遗传嘛。”查女士说。

“不好的性格也让它传给下一代吗?如果要斩断这种命运轮回式的链条,必须从您的童年经历找原因,也就是说,您必须在心里与您的父母和解。”

“我的父母都已经过世了,这样做有必要吗?”

“他们还活在您的心里,他们对您的教育还在您的心里发挥着作用。不是吗?”

查女士半信半疑,不过还是愿意谈一谈自己的童年往事。令她没想到的是,随着回忆的深入,她幼年的种种不快重新涌上心头,最后竟然泣不成声,索性趴在桌子上大哭起来。

“您的童年经历,与宏建大同小异。”我说。

“怎么可能?我才不会像父母对待我那样对待他!”

我拿出3张白纸,在第一张纸上写上题目“绝不原谅父母的事”,第二张纸的题目是“感谢父母的事”,第三张纸的题目是“请f8f11b81de2f08eab93bb476d020e797efb5fdf37e9cdc2411bf0b361ab603b7父母原谅的事”,然后递给她,说:“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吧,把您刚才所谈到的童年印象总结总结。”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写什么都可以吗?”查女士心存顾虑。

“当然,想骂人也可以,我会替您保密的。”我向她发誓。

她思索片刻,抓起笔写起来。在一个半小时中,她一会儿奋笔疾书,一会儿停笔回忆,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又笑逐颜开。最后,3张白纸被她正反两面写得满满的。

第四次心理辅导结束了,我请她明天同一时间再来。

清扫您的心灵花园

我把王宏建和查女士的书面倾诉做了对比,果然,相似的地方相当多。不同的是,查女士有一个小她两岁而且更漂亮的妹妹,查女士感觉自己被父母忽视,所以各方面非常努力,处处讨好父母,目的是与妹妹争夺父母的爱,但父母还是更喜欢妹妹,这让查女士非常恐惧,内心缺少安全感。

童年的不快经历对查女士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她学习用功,工作努力,成绩斐然,另一方面,她察言观色的能力极强,处处讨好人,尽管在世俗而功利的职场上如鱼得水,却始终感觉没有值得信任的人。这两方面的人格特征在王宏建身上也很明显,只是他不会把握分寸,中学校园也没那么功利,所以境遇与妈妈迥异。

当我把两份书面倾诉和我的对比表格摆在查女士面前的时候,她震惊地说:“真是命运轮回啊!”

我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和孩子之间的问题,是我们内心埋藏已久的自己和父母之间问题的再现,我们模仿父母的心理模式以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孩子再模仿我们。我们要避免自己不好的性格影响下一代,不是去教导孩子,而是改变自己的认知,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否则,这种糟糕的亲子关系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成为家族的心理病毒。

“我具体该怎么做呢?”查女士问。

“清扫您的心灵花园。”我告诉她,“怎么清扫?”

“昨天,我们已经开工了。”我指指桌子上的书面倾诉,“您全面地回顾了自己的童年经历,表达了您的感受,那些憋屈和无奈可能是此生第一次表达出来。这是一次勇敢的正视过去,也是一种释怀,一种与父母的和解。所以,您昨晚一定睡得很好,就像宏建前天很开心一样。打个比方,您的泪水就像饱含情感的清泉,浇灌了您几乎干枯的心灵花园。接下来,您对父母的感激就像播下了爱与温情的种子,让它在您的心灵花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相信它最终会开花、结果,滋养您的人生,让您的生活充满芳香。”

“我明白了。没想到我的心灵花园有这么多杂草。现在好了,我可以过崭新的生活,或者说,以崭新的心态面对儿子了!您的心理辅导可真是神奇!谢谢您!”

“事情没那么简单。”我提醒道,“心灵花园中的杂草不会一次除根,不健康的亲子关系还会显示它的影响,所以,您和宏建都要学习自我察觉的技巧,保持亲子沟通,相互倾诉,就像经常给花园除草、翻土、施肥那样。”

5次心理辅导结束后,我没有再见过王宏建母子,他们都很忙,我只能从电话里听他们通报好成绩,听他们开心的笑声。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