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月亮和梦

2013-12-29孙瑞林

民间文学 2013年10期

李兴华是县教育局纪检股股长。这天,他应邀参加县里举办的一个小学生朗读比赛。最后一个上台表演的是一个小女孩,一开口,那清脆的嗓音和生动的表情就吸引了评委们的注意。要知道,这个比赛的分数可以作为小升初的成绩参考,每个小选手都希望自己能拿高分。可小女孩没读几句,突然卡壳了。主持人以为她是紧张了,走过去安慰她说:“小同学,别紧张,慢慢来。”小女孩却小声说:“阿姨,我原来不是这样写的。”

这下,现场所有人把目光都投向小女孩和她的辅导老师。她的辅导老师脸色一变,赶忙说:“没错,你就是这样写的。”

显然,辅导老师在撒谎。李兴华的心里一沉,作为这次朗读比赛的负责人及评委之一,在此之前,他参与制定了比赛规则,他记得很清楚,其中一个规定就是此次参赛作品一定要出自参赛选手之手,绝不能由他人代劳。难道明文规定的事,还有人敢顶风违纪?想到这儿,他忍不住问:“小姑娘,说一说,你原来是怎么写的?”

小女孩说:“原来,我写的是方方的星星,不是圆圆的。”她的辅导老师赶紧解释说:“星星哪能是方的,老师觉得可能是你一时笔误,才给你改了,只改了两个字。”小女孩还想说什么,可辅导老师用眼神制止了她。接下来,比赛继续,可小女孩却明显发挥失常,读起来没精打采的。最后,她的得分不算高,没能进入前三名。

比赛结束后,评委聚在一起聊天,都说最后出场的那个小女孩有些可惜,不然,凭她的实力一定能进前三名。李兴华心里也暗自替小女孩惋惜,可是方方的星星也的确不符合常理,辅导老师做这样的修改也无可厚非,可小女孩为什么非要这么写呢?

比赛结束后,李兴华赶到了小女孩所在的学校,校方说小女孩已经放学回家了。根据校方提供的地址,李兴华又直奔小女孩家。小女孩的家实在太难找了,直到华灯初上,李兴华才在一片高楼丛中找到那片破旧的平房。

李兴华在七扭八歪的旧平房中又找了好一阵子,才在一个角落里找到小女孩的家。李兴华敲了几下门,门开了一条缝,那个小女孩露出半个头问:“谁呀?”李兴华说:“小同学,是我,今天的评委叔叔。”小女孩对李兴华的到来感到很意外,愣愣地看着他,都忘了开门。李兴华说:“小同学,你的作文写得不错,叔叔很喜欢,能给叔叔看看你的原稿吗?”小女孩犹豫了一下说:“好吧。”这才打开门让李兴华进来。

进了屋,李兴华发现,屋里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几乎什么都没有,而且家里只有小女孩一个人。那个小女孩从一个破旧的箱子里翻出一个皱皱巴巴的小本子,打开本子递给李兴华。

李兴华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白天高楼林立,晚上星光点点,小可望着方方的星星,想妈妈。妈妈你何时回家,那座星空里有我们一个美丽而温暖的家。有了家,我就不再害怕。可是它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李兴华看完后,不禁赞叹道:“小可,你的想象力很丰富,这首诗写得很好。”

谁知,小可却摇摇头说:“这是真的,不是想的。”李兴华惊讶地看着小可,问:“是真的?小可,你见到过方方的星星?”小可点点头,然后关了灯,指着外面说:“叔叔,你看,那就是我心中的星星。”

李兴华顺着小女孩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远处是高楼大厦,窗口透出星星点点的灯光,果然是方方的。小可接着说:“那里就是我梦想中的家。”

李兴华想,对于一个住在平房里的小女孩来说,梦想着有一天能住上楼房,也可以理解,就安慰她道:“小可,别着急,好好学习,长大后你一定能住进星星里的家。”小可摇摇头说:“不用长大,月亮再圆过五十次就行了。”李兴华疑惑地问:“月亮再圆过五十次?”小可眼睛里透出兴奋的光,说:“爸爸说了,让我数星星的时候,也要记着月亮,月亮圆过五十次后,就让我住上星星里的家。妈妈就不用顶着星星走,顶着星星回家了。”

难道五十个月圆之后,他们就真能买得起房子?时下的房价,让多少这样的梦想破碎。李兴华环视了一下这个破旧的房子,莫非他们是拆迁户?就问:“你们这个房子要拆迁了?”小可摇摇头说:“不知道,这不是我们的房子。”这让李兴华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又好奇地问:“你家的房子呢?”小女孩说:“我们的房子在乡下。”

李兴华不自觉地重复一句:“在乡下。”然后又问,“你的父母是做什么的?”小可小声说:“他们是卖菜的。”

李兴华不禁又重复一句:“卖菜的!”小可点点头说:“我讨厌卖菜,为了卖菜爸爸妈妈整天把我一个人扔在家里,我很害怕。我好想他们啊!”李兴华一时无言了。

这时,外面的大门开了,一个满脸倦意的中年人推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走进来,车上堆着一些菜。小可高兴地跑出去,问:“爸爸,妈妈怎么还没和你一起回来?”小可的爸爸告诉她说:“今天的菜不好卖,你妈怕你在家里待着害怕,就叫我一个人先回来了。”

李兴华也迎了出去。

那个中年人有些意外地问:“小可,这是……”小可说:“评委叔叔来看我了,还夸我诗写得好呢!”

小可的父亲得知李兴华是教育局的领导,赶紧给李兴华倒水。李兴华看着眼前这个脏兮兮的中年人,又看看他们这个家,问:“几年之后,你就能让小可住上楼房?”小可的父亲看看小可,又看看李兴华,笑了笑说:“差不多吧。”

李兴华试探着问:“看起来,你们一定是攒了不少钱?”小可的父亲随口说:“不多不多,才五万。”五万?就以现在的房价来看,还不够买一个卫生间,更不用说五年后的房价会涨到什么样子。难道他们有别的收入来源?小可的父亲告诉李兴华,他和小可的妈妈就是普普通通靠卖菜为生的农民。

李兴华把小可的父亲拉到一边,劝道:“老大哥,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讲求方式方法,给孩子许诺一个目标是好的,但这个目标一定要符合现实,不然的活,会适得其反。现在房子这么贵,你何苦非得要许这个买房梦呢?”

小可的父亲苦笑了一下,有些尴尬地说:“我的这个楼房梦和房价没关系,我的梦一定会实现的。”

李兴华疑惑不解地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奇怪地问:“买房和房价没关系?”

小可的父亲有些无奈地说:“到那时,小可就可以上初中了,可以住宿了。现在城里中学的宿舍都是楼房,买上买不上房对我们来说也无所谓,只要小可能住上房楼就行了。”

李兴华忍不住问:“难道圆了小可的楼房梦,对你们就那么重要?那可不是小可想要的梦。到那时,你们怎么向她解释?”

小可的父亲不以为然地说:“那时,小可长大一点,应该懂事了,就不用我解释了。”

李兴华不解地问:“为什么?”

小可的父亲说:“我二叔在县城靠卖大白菜,把儿子弄到县城上学;还有我的邻居,靠在市里搞装修,也把女儿弄进了城……在乡下的时候,我们的小可比他们的孩子学习都好,我和孩子他妈再苦再累,也想让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也算是圆了我们自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