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课程在学校的发展研究

2013-12-29赵勇

科技资讯 2013年15期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对拓展训练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拓展训练通过在交往、情感、意志与认知等方面的活动上,都可以很好的进行挖掘参与拓展训练的潜能,认识群体的作用,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改善人际关系等。针对拓展项目的特点提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的建议。

关键词:拓展运动 团队精神 个性发展 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204-01

1 问题的提出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1]。其中原来的寓意则是一艘船舶驶出平静地港湾,义无反顾地去迎接一次次未知的挑战和旅程。现如今,拓展训练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户外体验式教学模式。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160名学生分别发放体育锻炼感觉量表(包括4个维度:精神振作感、积极参与感、平静感、疲劳感)问卷,从结果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EFI的测试实验,其实验的结果可知有三项均已达到了显著的水平,但是安静感(P >0.05)这项没有达到水平,而这些就表明了学生参加新型体育课程上呈现的是疲劳感很低,兴奋度很强,其积极性上也很高的状态。

2.2 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80名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比较研究,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不大;

2.3 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根据调查160名学生,其表现的社会适应能力不是很乐观。其中学生在16分以下的比重占很大。其中对学生在两种形式下的体育课程所表现出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作进一步的探讨,因此,我们就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t检验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得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所以,新型体育课程对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着积极性的影响。针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要求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更加合理的教育模式。为了适应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把拓展训练引入到学校,以期达到这种效果[4]。

2.4 拓展运动在学校体育中所表现出的特点

2.4.1 学生主体的参与性

拓展运动教师只负责把规则和安全措施讲解清楚,其余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去进行。包括操作过程和事后的回顾。这就明显区别于以老师讲为主的传统的教学形式。

2.4.2 综合体验身心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 学员在进行拓展活动中,不只是简单的身体活动。他需要与同伴交流,需要克服自身的胆怯,需要进行积极的思考比如在“孤岛求生”和“亚力山大结”这两项活动中,学员需要进形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所以说拓展运动对学员的锻炼是多方面的。

2.4.3 挑战极限发挥潜能

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比如在“空中断桥”这个项目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穿越长度,使这个难度适度。这样学生就在自己本身能力可以达到的前提下进行了心理挑战,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勇气、同伴的鼓励、坚持等情感。

2.4.4 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同步

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争取荣誉。在拓展运动中首先会让学员选出一个队长。由于在不同项目中学员会有不同的擅长,比如在“求生墙”这个项目中,有的学生力量大,有个子高等等。学员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克服困难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即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也表现了队员自身的个性特点。

2.4.5 高峰体验心里平衡

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3]由于拓展运动强调在设置不同的困难让学员去克服,在克服困难时学员会获得到信任、勇气等不同方面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在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比如在“跨越断桥”和“背摔”这两个项目中。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作为促进青少年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拓展运动在学校体育开展是切实可行的。

3.1.1 拓展运动项目对学生心理能力作用明显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160名学生分别发放体育锻炼感觉量表(包括4个维度:精神振作感、积极参与感、平静感、疲劳感)问卷,从结果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EFI测试结果除安静感(P >0.05)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外,其它3项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学生参加新型体育课的兴奋度强、积极性较高、疲劳感较低。

3.1.2 拓展运动项目对学生社会发展作用明显

所调查的160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容乐观。l6分以下(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所占比重较大。为了进一步探讨两种形式的体育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社会适应能力调查值进行t检验,差别以达到显著性水平,由此可以说明新型体育课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积极性影响。

3.1.3 拓展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作用不明显

运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结束后实验组的80名学生的身高、体重进行比较研究,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拓展训练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不大。

3.2 建议

(1)要将训练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在训练科目的选择上,要注意和通常参加训练人员的区别,契合学生专业的特点。科目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注意结合能力拓展以及组织、指挥、沟通、协调、计划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一些小型科目对硬件环境要求不高,却往往能体现出良好的训练效果。

(2)教师在开展拓展运动时一定要明确自身在拓展运动中的身份,不是以教授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应该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开展活动。拓展课程不象一般体育课程只是传授,引导和回顾过程很重要。回顾的过程把课本知识延伸到了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延伸到与之相关的知识领域。这就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就难以当好“引导者”。所以教师必须在提高技能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王龙飞,刘沛.浅析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展[J].首都体院学报,2003(6):105-106.

[2]毛振明,王长权.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41-46.

[3]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2-85.

[4]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