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程类院校学科建设现状浅论
2013-12-29常欣
摘 要:学科建设历来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科结构的完善、学科组织的改善、学科制度的最终确立,是当前我国地方工程类院校学科构建面临的重大命题。本文从学科建设的现状出发,结合吉林建筑大学学科建设实际情况,论述了学科建设应抓好的几个方面,以保证地方工程类院校学科建设的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院校 学科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200-01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院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在竞争中相对处于不利地位的地方院校,将面临如何使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创造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从而得到社会关注和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增强其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问题。学科建设历来是国内外高校极为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地方院校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
1 地方工程类院校学科建设的现状
地方工程类院校由于受自身条件和经费资源的限制,难以与重点大学比人才、比学术成果、比科研经费。但一些地方院校仍然一味追求规模大、学科全、层次高的重点大学办学模式,这是地方工程院校学科建设之大忌。
1.1 学科增设过于盲目
学科设置不具有可靠的学科基础,指导思想不明晰,盲目地增扩学科,没能充分认识新增学科的学科背景条件,不能完全从社会需求角度出发,造成新增学科发展缓慢,甚至有部分学科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要求,毕业生求职择业存在较大障碍,不符合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需求的目标。
1.2 学科方向定位不准
在学科建设上没有自己的准确定位和方向,不能充分认识自身学科、学校、行业和区域等特点,没能制定本学科长期、稳定、持续的学科发展方向,或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零敲碎打,不成方向,这都不能很好地定位本单位的学科建设方向。
1.3 学科队伍力量薄弱
地方院校大多因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地处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低,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足。据了解很多地方工程类院校长期以来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1.4 学科建设基础落后
学科建设中的重点是实验室建设,地方院校常因经费不足,在实验室建设方向捉襟见肘。现状是实验设备陈旧落后,且台(件)数量不足,使用面积不足。随着招生数量增加,在能否完全满足本科教学需求方面已面临严重困难,更不能向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撑,严重制约了学科建设。
2 地方工程类院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想法
2.1 学科专业设置应力求切合实际
学科专业设置一方面要服从社会需求。因为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性向学科综合,学科交叉,多层次综合要求发展。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为例,该学科前身为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学科,要求学生掌握专业内系统和设备的选用、计算、设计和施工管理等知识。现在拓宽了学科领域,要求进一步掌握工程经济、系统控制等更多知识。其目的即是为了满足目前及近中期建筑市场对本学科技术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科专业设置应以自身条件为基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势必带来了学科设置的增扩。这些新设置的学科一般来说,各高校基本能够以原来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方向和原有学科为依托和基础,所设置学科也基本负荷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贪大、求洋、求多的倾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原来的基础是建筑类工科院校,近年来增扩了诸如社科、外语、计算机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学科底蕴不厚,直至影响到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这反映出对新学科的设置没有作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新学科不能很好地依托原有优势学科,这样的学科拓展不能说是成功的。
2.2 学科方向定位应强化需求牵引
学科方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学科建设必须把握好学科方向。高校学科方向建设,其遵循的最基本原则也应是社会需求原则,即学科方向设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模都必须以经济建设和社会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为例,按我国目前发展形势看,在学科方向建设上,就应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学科方向,确定以节能、减排、“四节”和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应用及与建筑一体化的方向作为学科方向。
2.3 学科队伍应加强梯队综合水平
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一个学科若想保证持续稳定的发展,一支年 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首先有学术水平高,治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他(或他们)长期服务于本学科,多年来从事本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本学科有深入了解,教学科研有较丰硕的成果,对学科前沿问题有所了解,能够带领学科队伍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学科队伍应该是人员数量合理,梯队结构合理,能够胜任学科建设所要求的各类各层次教学和科研工作。
2.4 学科基础建设应加大扶持力度
学科基础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依托。学科基础建设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首先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以满足学科实验教学需要为宗旨,即在保证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为基础要求,拓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设备的台(件)数,科技含量要满足本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学生全面开展实验的需要,同时应能对本学科科研项目的进行给与强有力的支持。科研与实验室建设相辅相成,携手共进,不断提升实验手段和实验水平。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科实践性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学科,应该有自己稳定的、适应学科发展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样的基地应能按学科培养计划面向学生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实习机会,使学生(特别是工程类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强化理论课所学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入下去,能够在学校学习期间既对本学科实践问题有所了解和掌握。
教材建设是关乎学科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一本好的教材除了完整的、系统的论述本门课的基础理论、基本计算和基本方法之外,还应注意与学科内其他课程的衔接、融会和贯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还应适当反映课程内所涉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和新设备。使学生能尽早尽快对学科的发展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有利于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尽快融入到工作中去。
总之,地方类工程院校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扎根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求得地方的支持,以贡献求得自身的发展,才能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地方类工程院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崔钢.一般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21-23.
[2]马君,陈士俊.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走向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7(24):17-19.
[3]朱其东.培育办学特色与提高地方院校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7(32):40-42.